一、民辦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語文學科地位不高
許多高職院校認為,必須把強化學生的實際操作動手能力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實踐性教學的比重,這本身并沒有錯誤。但在課程的開設時,往往過分強調專業實踐訓練課程,對于大學語文這門課程,則認為是非專業性課程,課時安排隨意性很大,甚至取消這門課程,這就不對了。在《高等職業教育的理論探索與教改實踐》一書中,列舉了11所高職院校13個專業的教學計劃,其中,明確提出開設《大學語文》的專業只有2個。可見,大學語文課程在高職教育領域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就是在已開設了《大學語文》課程的高職院校里,這門課程仍然沒有獲得應有的地位和尊重。
(三)大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意識不強
據調查,新余市民辦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師年齡上兩頭大,中間小,退休教師和青年教師占整個教師隊伍的比重很大,青年教師普遍占50%左右,老教師占30%左右,而35一60歲年富力強的中年教師只有20%左右,呈現非健康狀態的啞鈴式結構。老教師絕大數是國辦高校退休教師,雖然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能力較強,但他們在教學上吃老本的心理嚴重,加上年事已高,精力有限,專業發展的積極性并不高。由于知識更新速度加快,他們所掌握的知識較為陳舊,特別是運用現代技術教學能力較差,難以適應教學的新需求。不少青年教師來到民辦高職院校執教,往往是找不到更好的就業路子,迫不得已暫時委身,總是想方設法另棲高枝,在專業發展方面沉不下心來,積極性不高。
二、大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
(一)大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
各國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教育是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基石,也是綜合國力的核心。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養一流人才,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打造一流教育,關鍵在教師。只有強化教師專業發展,才能建設一流師資,培養一流的人才。大學語文在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人文素養方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大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教師教學能力如何,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
(二)大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是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需要
最終體現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東西不是優越的硬件,而是教師。正如教育家梅貽琦所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教師,特別是骨干教師是學校的立校之本。一所學校,必須在打造優秀師資方面積極作為,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辦學抱負。大學語文教學擔負著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性重任,促進大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大學語文教師教學能力,是師資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推進學校師資建設,加快學校核心競爭力的生成和提高。
(三)大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是實現教師自身價值的需要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承擔著教化萬民、培育后代,推動社會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向前發展的重任。教師最大的幸福是看到自己的學生學業有成。教師的價值在于燃燒自己的生命,培養人才,傳承文化。大學語文教師只有通過專業發展,即通過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學識、修養,促進自身的完善,增加自己能力和智慧,才能更好地擔負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教書育人工作,實現自身的價值。古代教育家孔子,通過完美的專業發展,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奠定了其萬世師表的歷史地位。
三、促進大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對策
(一)構建良好平臺
1.改善專業發展環境
民辦教育與公辦學校同樣是公益性的事業,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培養人才的目標完全一致,因此,政府應出臺更多更積極的支持政策,讓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共同享受國家公共財政的扶持和獎勵。創建基于身份平等的民辦學校人事制度和教師社會保障制度,確保民辦學校教師享受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的法律地位和待遇,解除他們專業發展的后顧之憂。應加大宣傳力度,改變公眾的傳統觀念,使他們認識到民辦教育的重要性,讓民辦學校教師能夠在社會上挺直腰桿,享受身為人民教師的尊嚴與光榮。
2.建立語文教師專業標準
美國非常重視教師專業發展標準的制定。早在1987年,美國就成立了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1989年,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發布了《教師應該知道什么和能夠做什么》的政策聲明,提出了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優秀教師專業標準制定的核心理念。建議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借鑒美國的這一做法,牽頭制定教師專業標準包括大學語文教師專業標準,明確教師的專業身份,提高教師的專業地位。大學語文教師依照專業標準,可以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到目標明確,減少專業發展的模糊性,促進自身專業的不斷成長。
(二)發揮高職院校的積極作用
教師是學校的寶貴資源,教師興則學校興,教師強則學校強。學校要創造良好條件,幫助教師專業發展,形成優質師資資源。
1.開展教研活動
學校要辟出固定的場所,配備先進的專業設備,為教研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的保障條件。要根據大學語文教學實際,著眼語文教改前沿,加強語文教師之間的溝通和校際交流,體現教研活動的本土性、合作性和先進性。通過典型引路,發揮名師、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幫助青年語文教師提高專業發展水平。
2.強化職業培訓
教師教育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培養過程,是對教師進行知識更新、補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種高層次的追加教育。職業院校應該著眼教師的長遠發展,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強教師職后培訓和繼續教育,開闊語文教師的知識視野和人文胸懷,促進語文教師專業的全面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培訓內容應從大學語文的教學實際出發,突出大學語文教師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大學語文教師有效解決教學問題的能力;培訓時間應靈活把握,既要有暑假、寒假的短期培訓,也應安排半年以上的長期進修培訓,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培訓形式應多樣化,可通過到國辦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公司等進行多渠道、多途徑的培訓。
3.健全評價機制
吸收家長、學生和社會人士參加評價小組,體現評價活動的代表性、公開性,確保評價結果的正確性、公平性。表彰在專業發展方面成績突出的教師,形成大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正確導向,激發大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潛能。對專業發展緩慢的教師,給予必要的警醒,強化其專業發展的動力。每學年對青年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作出評價,并計入專業化發展成長檔案中。
4.設立語文教師名師工作室
許多職業學校都設立了專業教師工作室,專業工作室成為引領和開拓本專業的標志。名師工作室要按照“真誠服務、專業引領、實踐探索、共同發展”的原則,創新運行機制,可采用導師培養制。所有導師都要根據培養目標制訂具體培養考核方案,明確青年語文教師的發展方向和培養方法、途徑、考核指標;幫助青年教師制訂三年成長計劃、方法和模式,實現青年語文教師在專業素養、專業能力上的快速成長。
(三)激發大學語文教師自我發展的欲望和動力
現今世界是一個“知識爆炸”的世界,各種知識都在迅速更新和急劇增長。知識的快速創新與生成,要求人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充電和自我提高,以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大學語文教師只有增強專業的自我發展意識,不斷學習、鉆研,加強自我訓練,開發個人潛能,才能持續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好地擔負起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任。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可以強化生存能力、提升生活意義、實現生命價值。
作者:廖小春 桂小敏 單位:江西渝州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