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農村經濟管理中的問題
1.農村居民維權意識弱。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過程中,征用農村土地、土地信訪案件不斷增加。這些情況都是侵占農村居民利益。我國惠農政策在一些地方未嚴格落實,一些人員以權謀私,挪用農業補貼。農村居民無法依靠自身力量進行解決,而村民的維權團隊也無法發揮實際功能,不懂得如何整合社會資源和執政資源,存在無組織狀態,難以從根本開展權益保障。
2.公共事業服務缺乏。在建設新農村階段,我國政府提出需做好農村的公共事業基礎建設。這樣能夠縮小城鄉的差距。農村公共事業能夠實現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而我國農村近年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促進公共事業發展。農村的文化教育、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有了明顯進步。但是,物質和財力缺乏的農村,一些村委會和鄉政府沒有為農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務設施。受到財力制約,農村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和城市經濟發展距離拉大,難以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
二、新經濟時代下農村經濟管理的創新
1.構建優秀的農村經濟管理隊伍。首先要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人員的培訓,構建高政治素質、業務水平和較強責任心的工作隊伍。經濟管理人員需參加更高層次學歷教育,并加強現代經濟規律把握與運用。相關領導干部也要注意引導和示范,促進政府人員創造性學習。同時,經濟管理團隊還應有穩定性,做到合理定崗、定編和定員,保證有專業人員參與農經管理工作,健全問責制度。
2.對農村經濟管理重要性加強認識。農村經濟管理是農村工作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了社會穩定和農民群眾切身利益。各地政府應當加強認識,將農村經濟工作歸入議事內容中。家庭承包經營的雙層經營體制需加強完善和穩定,土地承包中的新問題、新情況,凡是涉及農民利益的工作需加強監督。在防范農村經濟管理問題時要開展審計監督。各級政府要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管理職能的發揮。
3.完善農村經濟管理的相關法規。調解土地糾紛、農村財務審計和監管農村負擔都是強政策的行政執法工作。農村經濟管理人員要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盡管有相關的法規支持,但農村經濟管理的法規較少。我國政府需制定和完善相關法規,順利開展農村經濟管理執法工作,保證農村經濟秩序穩定。
4.確保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經費投入。我國對農村經濟管理的資金投入逐年增加,總體而言依舊偏緊。土地流轉和合作組織建設的財政扶持低,委托代理的經費少,農村經濟管理難以運轉。政府應當健全農村的信貸管理,及時放寬農村貸款。農村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村資金前期投資,而這主要渠道是銀行信貸投入。故此要規劃好支農資金額度和比例,構建硬約束機制,保證資金及時到位。農產品加工和農村商貿投入是農村經濟重要增長點,要深化農產品的價格改革,提升農村消費水平和生活水平。相關部門要解決科技部門和農業部門分散管理現象,以技術指導農村經濟組織的運行,為農村經濟組織骨干提供現代化專業培訓和管理理念。5.完善政府主導的群眾利益維護機制。各級鄉政府需構建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矛盾調處和權益保障機制,協調和統籌各方面利益關系。鄉政府需強化經濟管理服務職能,從根本上凝聚村民意志和代表村民利益,調動群眾參與經濟事務管理中。需實施村務公開,構建管理人員責任制,村內重大問題要進行討論,落實好民主監督。農村領導干部要做好調查研究,發現并解決問題,關心民眾疾苦,為群眾排憂。構建新農村是為了構建服務型政府,這對農村的市場經濟完善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三、結束語
時代在不斷發展和進步,現代農村的經濟管理也會發生變化。農村經濟管理要緊隨時發表展,工作人員要以良好敬業精神和高度負責態度參與新農村經濟管理,并完善和充實農村經濟管理內容。通過深入實踐,尋找問題本質,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轉型和升級,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經濟管理。
作者:張玲祥 單位:天津市寶坻區大白莊鎮農經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