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應從關注技能向關注發展轉變
第一,相對于理論來說,技能是可以速成的,但學校將大量時間用于技能培養是不科學的;第二,企業的技術與裝備總是處于變化中的,試圖培養能夠直接上崗的人才對于絕大多數專業來說是不可能的,也沒有必要;第三,從人才自身的需求看,不關注學生發展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將導致失去生源市場;第四,從社會分工及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看,技能培訓的最佳場所應該在企業的就業崗位上。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在關注技能培養的同時,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具有完備人格的人、一個能夠愿意發展并會努力發展的人。
二、在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上,應從關注形式向關注實效轉變
眾所周知,教學有法又無定法。而在當前的高職教育界,試圖推行某一教學模式或某一教學方法的現象愈演愈烈,從加拿大的CBE,到澳大利亞的TAFE,再到德國的雙元制等,每當一種國外的職業教育理念被引入我國,就會迅速形成一種跟風的態勢,并在持續一段時間后沉寂。如項目教學法,在各級精品課程建設中大獲成功,或者說用了項目教學法,就容易被評為精品課程。但不爭的事實是,精品課程并沒有得到一線教師和學生的認可,使用率幾乎為零。這種照搬某種模式或方法的做法與其說是改革,不如說是作秀,失去了改革的意義。項目教學法雖然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如果每一門課程都試圖運用項目教學法就不一定合理了。多媒體教學雖然具有直觀、圖文并茂的特點,但如果每一節課每一個教學內容均采用多媒體教學,就多此一舉了。有少數學校甚至要求全體教師按照同一種方式或模式開展教學工作,這顯然是違反教育教學規律的,必將對人才質量產生不利影響,背離改革的目的。從哈佛公開課風靡全球中我們就應看到,沒有多媒體、沒有板書,主要靠語言與肢體活動一樣可以很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在形式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模式或方法能夠達到的教學效果。高職教育改革應該積極吸取各種教學模式或方法的長處,以培養具備完整人格的會發展的職業人為目標,結合學校、課程及學生的特點,以研究的方式開展教學研究和改革,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得到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
三、在教學投入上,應從關注硬投入向關注軟投入轉變
一段時間以來,各高職院在校園及教學條件建設方面均有很大投入,特別是在實驗實訓條件方面更加突出,很多學校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級財政的大力支持。這為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條件,使得教學改革得以持續推進,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但高質量的高職教育僅靠硬件投入是不夠的,高水平的師資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加重要。然而長期以來,用于教師培訓的投入相對不足,有的院校不僅不安排教師培訓,甚至連教師出差都加以限制,大多數高職院校由于規模發展過快,生師比過高,教師教學工作任務重,缺少自我提高的時間與精力。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說“: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西南聯大辦學的物質條件很差,沒有大樓,有的都是臨時搭建的茅草土坯房。但由于名師云集,艱苦奮斗,不但保持中國教育弦歌不輟,而且培養出眾多杰出科學家,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三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黃昆、劉東生、葉篤正,六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郭永懷、陳芳允、屠守鍔、朱光亞、鄧稼先、王希季,近百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世界一流水平大學,也是迄今為止中國曾經有過的唯一一所世界一流水平大學。大師者,學問勝人一籌,德行高人一等。在今后的高職教育改革中,必須不斷加大教師的培養投入和文化建設投入,努力造就一批高水平高職教育大師,持續推進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四、在評價方式上,應從關注絕對標準向關注相對標準轉變
目前,無論是對學生的評價還是對教師的評價,均主要采用絕對標準考核的方法,這種方法通過預設的標準或答案,對師生進行量化考核,通過分數高低劃分等。如通過一張試卷,考60分就是合格,59分就是不合格。這種評價方法客觀,比較好操作,工作量少,但容易產生考核結果與實際水平不一致的情況,而且可以通過技巧或突擊獲得好成績。筆者從某一高職院獲悉,該院每學期都會按照學院的考核辦法進行教師考核工作,通過制訂標準定量考核,按分數以3:4:3的比例將教師的教學質量區分為優秀、良好和及格及以下,經常因0.01分的差距而分列不同的等級,對此教師很有意見。同時,由于理化指標的科學性問題,少數教學效果好、道德風尚好、深受學生愛戴的教師,其考核成績并不一定好,而個別教學水平一般、偶有不利于學生發展的言行的教師卻可以得到較好的考核成績。這說明絕對標準考核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對標準考核法,應以被考核對象的比較為基礎,互為標準,這種評價方式不強調客觀標準,而關注學習者變化及運用所學的能力。以學生的學習評價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寫讀書報告或小論文來代替試卷,通過比較讀書報告或論文來確定學習者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具體做法是,以質量最好的論文或報告作為100分,其他學生的論文或報告與之比較而得分。這種考核辦法能夠調動被考核者的積極主動性,在被考核者之間形成競爭,有利于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高職教育在評價方式上,應該大力開展絕對標準和相對標準相結合的探索,以使評價更加合理,用有效的評價推進優良學風的建立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作者:陸清 許強 單位: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