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地理環境
1.地貌
區內地貌類型主要有火山熔巖地貌、流水地貌、冰緣地貌、重力地貌、古喀斯特地貌.其中火山熔巖地貌主要有火山中山、小火山、熔巖臺地;流水地貌主要為侵蝕剝蝕中山、侵蝕剝蝕低山、侵蝕剝蝕臺地、沖積洪積臺地、河流階地和漫灘;古喀斯特地貌以喀斯特洞穴為主;冰緣地貌見于長白山火山錐體上,主要為在凍融作用下,與重力及流水作用復合,形成的倒石堆及箱形河谷.
2.氣候
氣候為溫帶濕潤的季風氣候.冬季盛行風來自大陸,氣候寒冷而干燥;夏季盛行風來自海洋,氣候溫暖濕潤.受長白山山脈走向的影響,存在迎風坡與背風坡的坡向差異,導致天池南區和天池西區降水更為豐沛,積溫也略高,而池北區則降水減少,積溫也偏低.由地形變化分異為五個氣候帶,分別是:山地針闊混交林氣候帶、山地針葉林氣候帶、山地岳樺林氣候帶、高山灌叢氣候帶、高山荒漠氣候帶.
3.土壤
本區屬于溫帶針闊混交林暗棕壤地帶、長白山山地暗棕壤省、長白山及老爺嶺土壤區,受地形影響,土壤垂直分帶明顯,形成了1100m以下的暗棕壤、1100~1800m山地棕色針葉林土、1800~2100m的亞高山草甸森林土和2100m以上的高山苔原土.除上述地帶性土壤外,還發育著白漿土、草甸土、沼澤土、火山灰土等非地帶性土壤.多以島狀形式散布于各垂直帶中,主要處于各階地及泛濫地低洼處,此外在山間及臺地間洼地中亦有分布.沼澤土分布零散,面積不大.本區沼澤土形成的原因除因地下水位過高和粘重的第四紀河湖相沉積物外,也與凍層有關.土層在20cm左右,母質為粘土、玄武巖半分解石塊等.
二、圓池濕地生態系統
1、圓池群落特點
長白山的森林沼澤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200m之間,在海拔800m以上的熔巖臺地上,由于地勢平坦,排水不暢,沼澤類型多,面積大.分布有富營養型長白落葉松-油樺-苔草群落,中營養型長白落葉松-油樺-篤斯越桔-蘚類群落和貧營養型長白落葉松-狹葉杜香-泥炭蘚群落.在海拔1200~1800m的山地針葉林帶,小片沼澤分布在火山堰塞湖和局部低洼地上.圓池就是其中之一.圓池海拔1250m,屬火山灰堰塞湖,湖水清澈,深40~120m.湖心為明水面,面積約1000m2.湖四周分布有浮毯型草叢沼澤,并隨著沼澤發展形成泥炭土.浮毯的泥炭層逐年加厚,但向湖心一側新生泥炭層較薄.在湖的西南岸,發育有典型的長白落葉松-狹葉杜香-泥炭蘚高位沼澤,泥炭蘚層較厚,形成蘚丘.再往外測為中位的長白落葉松-油樺-篤斯越桔-蘚類沼澤.延伸至距湖岸約300m處,為低位的長白落葉松-油樺-苔草群落.多年的野外調查顯示,隨著湖泊沼澤化進程,湖面正在逐年減小.
2、圓池植物群落外貌
沼澤地表過濕,無明顯水層,土壤為泥炭沼澤土.群落的植物有13科19種,包括種子植物和苔蘚植物.種子植物中有松科、樺木科、楊柳科、薔薇科、杜鵑花科、茅膏菜科、菊科、禾本科和莎草科.苔蘚植物有泥炭蘚科和金發蘚科.植物生活型譜包括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和苔蘚植物.群落外貌呈疏林景觀,分層明顯,有喬木層、灌木層、小灌木層和苔蘚地被層,無草木層.喬木層以單一長白落葉松為建樹種,樹木矮小,枝葉凋萎,生長發育不良,樹齡25年的落葉松,樹高僅1.2m,胸徑2cm,具有高位沼澤樹木的特點.灌木層高度1.5m左右,以小葉杜鵑為優勢種,生長發育正常,偶有少數油樺;小灌木層發達,高度為40cm左右,優勢種為狹葉杜香,伴有貧營養植物甸杜、篤斯越桔和富營養植物金老梅和越桔柳,在泥炭蘚丘上有分布;草本植物種類少,有少量踏頭、棉花莎草形成草丘,草丘上有少量小白花地榆和風毛菊;苔蘚地被層十分發達,種類較多,以尖葉泥炭蘚、中位泥炭蘚為主,形成致密的地被植物和蘚丘,蘚丘高度為30~35cm,呈不規則形狀,直徑為1~2m.
3、圓池浮游生物
圓池浮游植物6門43屬90種,其中硅藻門最多,共34種,占總種數的37.78%;綠藻門29種,占32.22%;藍藻門18種,占20.00%;黃藻門共5種,占5.56%;甲藻門和金藻門最少,分別是3種和1種,共占占4.44%.優勢種是:細小舟形藻(Naviculagraciliis)、尖端舟形藻(Naviculacuspidata)、中型膜孔平板藻(Tabellariafenestratavar.intermedi)、小叢卷毛平板藻(Tabellariafloc-culosa).圓池共發現40種浮游動物,其中原生動物9種,占22.50%;輪蟲9種,占22.50%;枝角類14種,占35.00%;橈足類8種,占20.00%.優勢種是:球形砂殼蟲(Difflugiaglobulosa)、王氏似鈴殼蟲(Tintinnopsiswangi)、溝渠異足猛水蚤(Canthocamptusstaphylinus).
4、圓池泥炭沼澤類型
(1)落葉松、柴樺、苔草沼澤化森林是沼澤發育的初始階段,尚未形成泥炭堆積.
(2)毛果苔草泥炭沼澤位于圓池南,是一種富營養的沼澤.分布造炭植物毛果苔草、蘆葦、三棱草、貍藻.長白山一帶潮濕低溫的環境中,植物殘體分船速度慢,就堆積形成泥炭.它所含的營養元素豐富故稱為富營養泥炭.考慮其與地下水位的聯系密切又稱為低位泥炭.
(3)苔草、蘚類泥炭沼澤圓池西,是中營養沼澤.有莎草科苔草植物,間雜出現泥炭蘚等蘚類植物:中位泥炭蘚、粗葉泥炭蘚、皺蒴蘚、大金發蘚、寒蘚等.
(4)篤斯越桔、泥炭蘚泥炭沼澤在圓池的東南,也屬于中營養沼澤,蘚丘不多,構成蘚丘的蘚類植物為泥炭蘚、中位泥炭蘚.沼澤中的常見灌木是篤斯越桔.草本植物茅膏菜.
(5)小葉杜鵑、泥炭蘚泥炭沼澤圓池北,是一種貧營養的沼澤.蘚丘由泥炭蘚、中位泥炭蘚、粗葉泥炭蘚、金發蘚構成,直徑為1m左右,高出地面30~35cm,基本與地下水無聯系,為高位沼澤.
三、結論
1、本研究結合野外實地調查所得數據,探討長白山圓池的自然環境,基本上概括了圓池的地理環境及生態系統組成.長白山圓池,泥炭沼澤類型多樣,生長著珍稀植物.從高位泥炭沼澤的垂直剖面,自下而上可以看到低位沼澤向高位沼澤的演化過程.圓池泥炭沼澤無論是從科學研究還是從旅游的角度來看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2、圓池作為原始的自然景觀,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如果進行不當的旅游資源開發,必會對圓池造成生態破壞.因此應加強對圓池的生態環境監測,如動植物多樣性的監測,動植物種群的變動,浮游生物的種類組成變化,生態環境的動態變化等.
3、圓池生態系統應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在生態旅游發展模式上應該依據生態學原理和低干擾原則進行科學規劃,采用生態旅游的組織方式,以科研成果為依據,最大程度的降低對環境的干擾和破壞,完善法規,增強游客的環保意識.在開展高品位的生態旅游項目的同時,防止由于旅游帶來生態環境的退化,進而對經濟發展的環境基礎構成威脅.應該保護圓池的生態系統穩定性,保護圓池的生態安全.
作者:鄒繼穎 劉輝 李東 陳意 單位:吉林化工學院
(二)
一、研究區簡介
重慶地形地貌復雜,地形大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地貌明顯受地質構造控制,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山脈走向大致與地質構造線一致。屬濕潤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夏熱冬暖、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溫潤多陰、雨熱同季等特點,但輻射、光照不足,災害氣候頻繁。重慶具有大城市、大農村的特殊市情,隨著城鄉統籌力度的不斷加大,城鎮化率逐年提高,城鎮人口數量激增,帶來環境污染加劇、熱島效應增強、大氣顆粒物污染、水土流失嚴重,生態承載力降低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近年來,重慶市開展了大量的生態修復工程,而定量評估這項生態工程顯得十分必要。
二、數據來源與評估方法
1、數據來源
根據模型需要,一部分數據從2006年和2011年重慶市統計年鑒獲取,其他數據分別從環保局等相關部門購買。本研究采用野外調查和遙感影像處理相結合方式進行數據處理。基礎地理信息采用重慶1∶50000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信息,主要利用邊界層、居民層和水系層等。野外調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評價區內不同的土地利用和植被覆蓋狀況,并將分類系統中各生態系統類型的實際情況與遙感影像作對照,研究實際各類型在圖像上的成像規律和影像特征,包括顏色、形狀、結構、陰影等。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根據項目區遙感影像的特點,在面向對象分類軟件的平臺上對項目區兩個時期的8景遙感影像進行土地利用分類,擬采用了監督分類法、專家知識決策分類系統、光譜響應特征閾值計算方法進行分類。
2、評價方法
生態效益評價主要通過生態服務功能價值化的方法來進行評估,包括產品提供、支持功能、調節功能和文化功能四個方面評估內容。
(1)產品提供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直接經濟價值主要是林產品、林副產品,包括木材、藥材、水(干)果、筍竹、花椒、桑蠶等方面的產品。采用市場價值法,用如下公式進行評價:Vp=∑Sj•Vj•Pj(1)式中,Vp為森林生態系統提供產品總價值;Sj為第j種森林類型或果品的分布面積;Vj為第j種森林類型單位面積凈生長量或產量;Pj為第j種森林類型木材或果品的市場價格;j表示不同的森林類型。
(2)碳固定
基于森林生態系統生物量估算碳庫,進而評價生態系統碳固定功能:Vq=∑mj=1NPPj•1.62Pc(2)式中,Vq是碳固定的價值量;NPPj為第j類森林類型的凈初級生產力;Pc為市場固定CO2的價格。
(3)水源涵養
采用InVEST產水量模型,通過徑流調節量的大小進行評估。InVEST產水量模型是基于Budyko曲線和年均降雨量的數學模型,其中,水徑流量等于降水量減去蒸散量,公式如下:Yxj=(1-AETxjPx)•Px(3)式中,AETxj是j類土地利用類型中像元x的年實際蒸散量,Px為像元x的年降雨量。AETxj/Px是Budyko曲線的一個近似值。調節徑流為潛在徑流量與實際徑流量之差。通過InVEST產水量模型,估算不同植被覆蓋程度的流域年度產水量(徑流量)及其空間分布特征。
(4)土壤保持
采用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進行評價,包括自然因子和管理因子兩類,降雨、坡度坡長、植被、土壤和土地管理等5個因素:USLEx=Rx•Kx•LSx•Cx•Px(4)式中,USLEx表示柵格x的土壤侵蝕量;Rx為降雨侵蝕力;Kx為土壤可蝕性;LSx為坡度-坡長因子;Cx為植被覆蓋因子;Px為管理因子。保持土壤養分價值Va=Th•∑Ci•Pi(5)式中,Va為保持土壤養分價值;Th為土壤保持量;i為土壤中養分種類;Ci為土壤中第i類養分含量;Pi為第i類養分的市場價格。
(5)生物多樣性保護
采用InVEST模型中的生境質量指數來進行評價,計算公式如下:Qxj=Hj1-DzxjDzxj+K(())Z(6)式中,Qxj是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j中柵格x的生境質量;Hj為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j的生境適合性;Dxj是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或生境類型j柵格x的生境脅迫水平,K是為半飽和常數。
(6)氣候調節
氣候價值計算公式為[21]:V=E•L•P/α(7)式中,V為森林生態系統調節氣候價值;E為森林蒸騰量,L為蒸發耗熱系數,P為現行電價,α為空調能效比。
(7)文化旅游
按照投入產出原理,游客在重慶市的消費支出,可被視為最終消費增量的一部分。在既定產業關聯的格局下,最終需求的變動將引起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產值的變動。則由產業間的波及效果所激發的全部生產額可由公式求得:U=(I-A)-1H(8)式中,H=(H1,H2,…,Hn)T,H為最終旅游需求向量,(I-A)-1是列昂惕夫逆矩陣,A為經濟系統的直接消耗系數矩陣,I為單位矩陣,U為由最終旅游需求所激發的生產額:旅游經濟產值。
(8)森林生態系統總服務功能
Vt=∑ni=1∑mj=1Vij(9)式中,Vij為第j類森林類型的第i中服務功能價值。
三、重慶市主要生態服務功能變化評估
1、產品提供
重慶森林提供產品的價值主要是森林活立木的價值和林果、藥材等林副產品的價值,各種森林產品。從各地統計年鑒查得森林產品提供年產量,從2006年至2011年,森林產品提供功能由35.14億元增加至51.24億元,提高了45.82%,其中中藥與干果類產品所占比重較大。采用市場價值法估算,重慶市2006年提供的木材收入達到10.24億元,2011年提供的木材收入達到12.37億元,在這5a累計增加2.13億元。重慶市2006年中藥材年產量4130噸,中藥的收入為7.12億元,2011年產量達5207t,收入為11.23億元,增加收入4.11億元。2006年水(干)果、花椒產量91.1萬t,價值是11.54億元。2011年水(干)果、花椒的產量為110.4萬t,價值為18.27億元,5年間,水(干)果、花椒累計增加6.73億元。從產品提供的大小來看,水(干)果的增幅最大,其次為藥材的增幅,木材增長最少。
2、碳固定根據
2011年重慶市林業局地面觀測數據計算獲得158個森林樣地生物量數據,利用70%的樣點數據構建生物量模型,其余的用于檢驗模型精度。本研究選擇5個常用植被指數,利用SPSS17.0軟件,將植被指數作為因變量,與對應的地面調查點生物量數據進行相關分析。利用70%的樣點數據構建生物量模型,其余的用于檢驗模型精度,選擇方法為隨機抽取,最后確定110個建模樣點,48個驗證樣點。根據分析結果,選擇相關性最高的指數MSAVI構建經驗模型。經驗模型包括線性、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雙曲線函數、多項式等多種模型形式。本研究按照“相關系數最大,標準差最小,兼顧F檢驗最優”的原則挑選最佳回歸方程,得到重慶市森林地上生物量遙感估算模型。2011年重慶市的碳儲量總量為6290.2萬t,平均單位面積碳儲量為22.65t/hm2。與2006年相比,重慶市2011年森林碳儲量增長了近100萬t。最后評價引用Fankhauser等人的研究成果進行估算,得到森林碳累積的總生態經濟價值為72.3億元。
3、水源涵養
潛在產水量與實際產水量之差為調節徑流量,基于前述方法得到2006年徑流量,2006年重慶生態系統調節徑流量為394.82億m3,平均單位面積調節徑流量為50.49萬m3km-2a-1)。森林生態系統類型2006年調節徑流量為159.92億m3,占年徑流調節量的38.73%。同理得到重慶市2011年調節徑流量為412.89億m3,平均單位面積調節徑流量為52.8萬m3km-2a-1,其中森林生態系統的總調節徑流量為169.61億m3,占年徑流調節量的41.08%。2006年相比,2011年生態系統徑流調節量提高了18.07億m3,森林生態系統的調節量由159.92億m3增加至169.61億m3,提高了9.69億m3。利用替代成本法,以水庫建造成本來進行功能價值量評價,取單位庫容造價6.11元/m3估算,重慶市2006年森林生態系統涵養水源價值為977.11億元,2011年價值為1036.32億元,2006至2011年增加了59.21億元。
4、土壤保持
土壤保持量即潛在土壤侵蝕量和實際土壤侵蝕量的差值就是因植被覆蓋和實施土地管理措施而減少的土壤侵蝕量。
本研究從減少土壤肥力損失方面評價森林土壤保持的價值。森林各種類型土壤保持量利用通用水土流失方程進行估算。與2006年相比,森林生態系統的土壤保持能力與保持總量都有所提高,2011年森林生態系統土壤能力增加了33.94tkm-2a-1,總土壤保持量由14.36億t/a增加至14.69億t/a。根據近年來國產化肥平均價格,以尿素為2000元/t,過磷酸鈣為500元/t,氯化鉀為2000元/t計算,2006年重慶市森林生態系統土壤肥力保持價值為63.70億元,2011年增至64.33億元。
5、生物多樣性
保護基于土地利用圖、與土地利用相關的生境可持續性和生境受威脅密度,用Invest生物多樣性模型模擬了重慶2006年和2011年的生境質量空間分布。基于NaturalBreaks法將重慶市生境質量等級空間分布劃分為10等級。對比分析結果,2011年相對2006年重慶生境質量有所提高,生境質量整體呈現變好趨勢,最高生境質量面積(等級10)從2006年的59290.21km2增加到60722.67km2。參照Costanza等人的研究成果,2006年生物多樣性服務功能的生態價值為72.4億元,2011年價值為99.8億元,生物多樣性服務功能的生態效益增加了27.4億元。
6、氣候調節
由蒸散量遙感反演結果可知重慶市森林蒸騰耗水量290.24億t/a,蒸騰吸熱7.11x1016kJ/a。用空調降溫來換算森林生態系統的吸熱降溫效果,根據熱當量換算公式,則蒸騰吸熱為1.98×1013kWh/a。如果按0.4元/(kW/h),夏季長達約100d,空調每天連續工作6h,空調效率為2.8,那么重慶市2011年森林生態系統降溫的年經濟效益為959.30億元。基于同樣的方法計算得出重慶市2006年森林蒸騰耗水量273.65億t/a,蒸騰吸熱6.70×1016kJ/a。則蒸騰吸熱為1.86×1013kWh/a,估算得到重慶市2006年森林生態系統降溫的年經濟效益為913.44億元。從2006年至2011年,重慶市森林生態系統氣候調節價值由913.44億元增加至959.30億元,凈增加了45.86億元。
7、景觀旅游
本研究采用產業關聯來判斷森林重慶工程對旅游業的收入帶來多大的影響。2006年重慶景觀旅游總價值為450.6億元,2011年重慶景觀旅游總價值為702.0億元,同比增長了251.4億元。其中,2006年森林工程本身引發旅游業收入增加2.53億元,占旅游業總產值的0.56%,2011年森林工程引發旅游業收入增加68.34億元,占旅游業總產值的9.74%,可見,森林重慶工程自身直接創造的直接經濟價值有限,但森林重慶工程對旅游業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8、服務功能總價值及其特征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2006年重慶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是2579.91億元。從具體的服務功能指標來看,如圖1所示,其中提供林產品價值為35.14億元(占1%),氣候調節功能價值為913.44億元(占35%),水源涵養價值為977.11億元(占38%),生物多樣性72.4億元(占3%),碳固定價值為59.2億元(占2%)。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水源涵養功能,其次是氣候調節功能,最小的是林產品供給功能。從不同森林服務功能類型增長變化來看,如圖2所示,服務功能價值大小順序依次景觀旅游功能、水源涵養功能、氣候調節功能、生物多樣性、林產品提供、碳固定和土壤保持功能,增長最快的是文化旅游功能,其次為水源涵養,增長最小的是土壤保持功能。
四、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參照千年生態系統評估框架,建立了重圖22006—2011年生態系統服務變化價值構成Fig.2Compositionofchangedvalueofecosystemservicesfrom2006to2011林產品Forestproducts;碳固定Carbonsequestration;水源涵養Waterconservation;土壤保持Soilconservation;氣候調節Climateregulation;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conservation;景觀旅游Landscapetourism慶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價指標體系,在分析重慶市森林生態系統提供的各項服務功能價值的基礎上,計算了重慶市森林生態系統各項服務功能價值并對其總價值進行了分析。從提供的各種服務功能經濟價值來看,重慶市森林生態系統以氣候調節、水源涵養、景觀旅游和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為主,分別占總價值的35%、38%、17%和3%,說明它們提供主要的服務功能。以氣候調節、水源涵養和土壤保持為主要服務功能類型,說明森林生態系統不僅提供各種林產品和林副產品,而且在氣候調節、水源涵養等間接服務方面具有更重要的經濟價值,因此,在資源開發和管理過程中要注意合理的利用森林資源。因資料的限制,本研究對于重慶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評價也不全面,但從評價結果中還是可以看出:重慶市森林生態系統具有巨大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2006年至2011年重慶市森林面積增加了為2305.9km2,僅占重慶市總面積的2.79%,但森林生態系統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增量相當于GDP的3.13%,這充分表明了森林生態系統對于人類財富的重要貢獻及人類社會對于森林生態系統的依賴性,這給政策管理者和決策者提供了森林保護的經濟依據,對于森林的保護和有效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評估了重慶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但依然存在一些弱項。與國內進行的大多數森林服務功能評價一樣,本研究僅對森林服務功能進行了兩個時期的評價,并沒有反映出服務功能價值動態變化和時空分布的差異性。首先,本文通過幾項常見且影響較大的指標來進行比較,事實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還遠不止這些。其次,遙感數據、氣象數據、其他地理底圖和統計數據的獲取與處理過程中不可避免存在誤差,比如遙感數據處理、氣象數據插值、地理底圖數字化和生態參數反演等。最后,土地利用變化通過改變生態系統的結構,而這些影響是非線性的,因而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會造成的影響也無法評估,因此,為了更好地反映重慶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以便更好地為重慶市森林資源的可持續有效利用、管理提供科學依據,構建合理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模型,揭示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空間異質性,模擬、預測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變化應是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作者:肖強 肖洋 歐陽志云 徐衛華 向軾 李勇志 單位:中國科學院重慶文理學院
(三)
一、云龍示范區城市森林建設的問題分析
1、分布不均,未成網絡
云龍區植被豐富、植被覆蓋率高,但由于缺乏統籌規劃、疏于管理,并未形成完整的綠地系統。抗災作用差,每年汛期龍母河兩岸常受洪災侵襲。沒有建立綠地系統,部分主干道兩側的行道樹參差不齊,美化效果不盡人意。
2、云龍區城市森林植被生態效益差
云龍區缺乏系統的綠地系統規劃,對整個區域的生態效益考慮不足,未構成云龍區城市森林的綠化特色,城市森林中喬木層中常綠種類不足未發揮出生態位效益。調查研究的2個香樟林,一號地常綠喬木僅占有50%二號地喬木占有20%但整個群落全為常綠。反映出植物物種豐富度不夠,群落穩定性不佳,以至于其他種類較容易侵入的狀態。整個森林呈現從落葉闊葉林向常綠闊葉林演替的趨勢。未形成多層的立體的綠地格局城市森林植物群落體系。
3、防護林管理粗放,防護功能差
云龍區現有的道路防護帶林帶疏于管理、多枯枝斷梢。防護林防噪能力滯塵效果不理想。少有運用鄉土樹種。濱水防護林未成體系,不能在洪水來臨季節固土護坡、積蓄雨水。
二、云龍示范區城市森林建設原則
1、以本地地帶性常綠闊葉林為模式,模仿自然群落
根據基質本底狀況設計改造類型。以補栽、梳理為主。模仿地帶性常綠闊葉植物群落構成,增加鄉土常綠樹種,補植苦櫧、青岡等,在保持群落原有風貌基礎上增加豐富度。
2、生態優先,碳匯重點,兼顧景觀
云龍區植被闊葉林覆蓋率較高,碳匯量在逐年提高。但是云龍區植被是處于恢復時期,植被類型是演替的初期階段,碳匯功能比較差。據調查分析云龍區生態赤字是生態承載力的三倍,常綠闊葉林地上和土壤中碳儲存量均很大,所以保護和發展常綠闊葉林是提高生態承載力、發展碳匯林的主要方向。
3、豐富生物多樣性
以鄉土樹種為主,配置鳥嗜植物增加木荷、苦櫧、山礬、青岡、烏飯、冬青、錐栗、白櫟、槲櫟、老鴉柿、南酸棗、苦櫧、甜櫧等即是鄉土植物又能引鳥的植物,為小型動物創造棲息地。
4、植被改造與工程建設相結合的原則
將植被改造與城市背景建設結合起來,豐富城市背景的季相變化,以“森林城市”的理念指導建設。
三、云龍示范區森林生態系統建設布局
依據生態敏感度將城市森林建設可以分為林地保護區和林地改建區兩個部分。
1、林地保護區
(1)北部大石嶺———生態公益林北部大石嶺的林地條件較好,人為干擾少,因此,在大石嶺地區的建設重點放在生態公益林上,以便能調解促進城市環境質量的改善。該區森林植物以香樟為優勢樹種的常綠闊葉林、以馬尾松、濕地松、杉木為主的針葉林為主。群落構成不穩定。以香樟為主的成的植物群落由于常綠種類不夠豐富,密度不夠大,極易被油茶和其他常綠慢生種入侵,要重點改變樹種單一的狀況。所以建議模仿地帶性植物群落構成,補栽為主,全面封禁,補栽耐蔭幼苗如:木荷、石櫟、青岡、杜英,使其形成效益高的生態公益林。
(2)雞嘴山水源涵養林
①喬灌草搭配,選取葉面積大、枝葉茂密、根系深厚、能涵養水源的植物。上層選用木荷、青岡、苦櫧,中下層增加木姜子、山僵、紫金牛、何首烏。
②林材結合模式,發展有城市特色及文化內涵城市森林。間植用材林香椿、增植闊葉樹苦櫧、甜櫧,回溯“株洲”名稱的由來。
③雞嘴山下建設水源涵養濕地,適當人為干預,盡量減少擾動,不允許化肥的使用,保證水源水質。
2、林地改建區
(1)西北苗木基地
建設宗旨:發展特色,提升品質,林苗一體。從跟風盲目種植,向特色苗木發展,深度開發紅繼木、杜鵑等鄉土特色花木,使云龍區成為這些特色花木的繁育、培植中心,發展容器栽培、發展林苗一體化立體經營模式,建議促成高校與花卉企業合作,進提升苗圃質量。
(2)仙庾風景區———秀美風景林
仙庾風景區地處云龍區東中部,其山丘延綿、森林茂密、溪溝縱橫、古跡保存和美麗傳說,使之成為了云龍區一塊綠色的心臟。因此,在樹種選擇上配置季相性強觀賞效果好的樹種,在游憩區設置游憩樹林,呈現自然濃郁的山林野趣。建議根據基質狀況增加以觀賞特征為主題的專類園,如木蘭園、杜鵑園、山茶園等。同時,風景區可展開包括森林觀光、山溪垂釣、林區狩獵、農家娛樂、田園采摘等休閑娛樂項目,為市民提供假日休閑娛樂場所。
3、林地重建區———龍母河沿岸綠道建設
龍母河沿岸綠化帶約為10m,遠遠不能滿足生態和防護功能需求,規劃在龍母河沿岸開辟一條最窄處30m最寬處80m的濱水綠道,其作用如下。
(1)可以作為雨洪緊急緩沖區,兩側濕地能夠吸收雨水徑流中的污染物,起到收集凈化雨水的作用。并且其形成的微風通道,能凈化空氣。
(2)能為戶外活動提供開放空間。龍母河沿岸是體現景觀風貌的核心區域,也是城市慢性系統的一部分。
(3)濱水綠道有利于保護整個云龍區良好的生態基底,該綠道可劃分并區分空間,是保護耕地和開闊自然景觀的重要配套計劃。同時,血吸蟲的防治是龍母河濱水帶建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單位:袁璐 彭重華 單位:湖南中南林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