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全科醫學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
1.1對全科醫學教育觀念存在誤解
在我國全科醫學雖已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上海率先施行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已具一定經驗及規模,此后其他省份也相繼開展全科醫師培訓,但在新疆至今還不甚為人知。全科醫學在新疆發展較晚,所以人們缺乏對全科醫學的認識,認為全科醫學可有可無,生病去醫院找專業醫生的想法已經在人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全科醫生的作用和重要性。新疆自2009年啟動全科醫學教育培訓至今,部分醫學院校已開設全科醫學專業,且對部分社區醫師進行全科醫學培訓,但效果不甚理想,由于全科醫療工作環境較差、社會及職業認同感低、薪酬較低等長期存在的歷史客觀原因,全科醫師與專科醫師相比,其社會地位和待遇遠不如??漆t師,基層醫院的低待遇勢必會挫傷全科醫師的工作積極性,將很難留住人才。周志衡等調查顯示,被調查的559名醫學院校學生中,有57.6%的畢業生不愿從事全科醫師,其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收入低、發展空間小、社會地位不高。
1.2全科醫學培訓師資力量不足,培訓目的不明確
全科醫學師資隊伍在全科醫學發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全科醫生的培養水平及素質提高。目前,新疆全科醫學教育師資由三部分組成:醫學院校教授、三級教學醫院的醫師、全科社區基地教師,前兩部分師資在理論知識和科研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且臨床經驗豐富,帶教傳統臨床專業學生經驗豐富,但是這類師資缺點在于仍然處于??评碚擉w系中,對全科醫學了解不多,大多數沒有接受過全科醫學相關培訓,缺乏基層實踐經驗,培訓過程中基本上沿襲了生物醫學的模式,這必將導致臨床帶教老師不能用全科醫學理念的思維和方法指導學生,呈現了專科帶全科的現象,不利于全科醫學人才的綜合培養。而社區基地教師普遍學歷不高,很難達到理想的帶教效果。另外,在全科醫學培訓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理論與實踐存在一定的差異,造成了全科醫學教學過程中,教學偏重于理論,偏離實際。培訓不能適應社區衛生服務實際工作的需要;許多學校的教學手段也過于單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科醫學的教學效果。
1.3培訓前學員水平參差不齊
接受全科醫師教育培訓對象主要為在崗的社區全科醫師和“5+3”模式的畢業后全科專業醫師。在崗的社區全科醫師具有一定臨床的社區工作經驗,較易理論聯系實際工作,但年齡跨度大、學歷層次不等、專業背景參差不齊,學歷從大專至碩士水平不等,甚至在偏遠農牧地區學歷僅達中專水平,且臨床工作已形成固有模式,不易接受新的教學模式和培訓方式;畢業后培訓的全科醫師大多數為應屆畢業醫學生,資歷相近,易于接受新的教學模式和培訓方式;由于學員年齡、層次、要求參差不齊,難以形成規范、統一的教學模式。
1.4全科醫師社區實習基地建設和管理不完善
目前全科醫學發展的趨勢是全科醫師系統的規范化的培訓,全科醫師最終服務于基層,故培訓過程中社區實踐課程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新疆在全科醫學培訓中社區實踐課程是最薄弱的也是問題最多的部分,部分社區實習基地的建設尚不完善,社區實踐課程與國內水平差距很大,已經成為制約全科醫學培訓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2應采取的對策及建議
2.1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全科醫師社會地位
近兩年政府和醫療界及全社會已加強對全科醫學的宣傳力度,爭取從最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對全科醫學的觀念,通過對全科醫學觀念的改變來增強對全科醫學的重視,讓百姓對全科醫學有更多的認可和信任。政府各部門和相關教育機構也要加大對全科醫學教育的投入,提高師資力量、增加教育產出,建立、建全全科醫生鼓勵機制,通過提高全科醫生的勞動報酬,提高社會地位及認同感,從而充分發揮全科醫生的主觀能動性,吸引更多的從業者,形成適合我區的基層醫療保健體系。
2.2建設合理的師資隊伍,規范教學管理
首先,解決師資問題是全科醫學教育的關鍵,讓教師充分理解并掌握全科醫學的理論。其一,要制定師資培養計劃。有計劃的培養師資力量,提高我區師資質量,目前我區已與全科醫學教育經驗比較豐富的上海衛生局簽訂師資培訓合作,定期在上海學習培訓;其二,應該建立師資的納入及認證標準,建立考核制度,以加強對培訓師資的管理和質量保證。目前新疆還沒有完整的對全科醫學師資進行認定的制度和措施,這是造成目前師資隊伍,素質不高的根本原因。建議通過衛生行政部門組織資格考試,取得培訓合格證書或上崗證,實行目標管理,培訓和上崗資格認證同時進行。其次,制定適合新疆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管理辦法》,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提高帶教師資水平,制定規范的實踐教學大綱,建立統一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培訓教師明確培訓目的,規范培訓內容和方法,同時使培訓學員實踐學習更具有針對性、規范性、可操作性。最后,建立科學、嚴謹的全科醫師培訓的實踐技能考核體系。建議根據學員的學習階段,對學員的考核分為臨床理論培訓階段的考核和社區基地實踐培訓階段的考核兩個方面。臨床教學培訓階段的考核可采取多元化、多站式的考核方法,也可以增加通過模擬臨床場景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和態度并重的臨床能力評估,制定完整的考核項目、方法和評分標準,以保證學員的學習質量。
2.3對不同層次的學員采取多種教學方式
根據學員不同的年資、學歷、專業背景等進行培訓課程的設計,實施以需求為導向的培訓,切實提高培訓的實際效果。對在崗的社區醫師,因其具有一定的社區臨床工作經驗,易理論聯系實際,但多數社區醫師學歷較低,可根據其特點加強理論授課,提高業務水平;大學本科及碩士畢業后培訓的全科醫師,雖然知識水平高,但因沒有臨床工作經驗,極易出現理論與實際脫離,缺乏人文科學、溝通技巧及團隊合作精神。可根據以上不同層次學員水平,進行階梯式的培訓,如主題培訓、診療實踐、遠程學習、繼續教育、進修學習等,在教學形式上,除課堂授課、床旁教學外,可以采用講座結合案例討論、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教學、角色扮演、標準化病人等多種方式教學,以改變全科醫生業務水平較低、工作熱情不高的現狀。
2.4加快全科醫師臨床與社區實習基地建設
全科醫學臨床培訓基地應設立在有一定業務和教學聯系的綜合醫院,我區全科醫學臨床培訓基地分別主要設立在烏魯木齊市五家三級甲等醫院,醫院應設立全科醫學科,有專職全科醫師開展醫療并負責學員的指導、教學安排和考核等工作。為了使學員能夠很快進入基層、社區醫院獨立完成工作,必須建設社區實習基地,需按照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能夠規范地開展全科醫學服務和“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全科醫學臨床培訓基地應與基層醫院、社區醫院建立協作關系,為學員能進入社區實習做好準備。
3結語
由于新疆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滯后,全科醫學教育又晚于全國其他省市,合格的全科醫生數量不足,嚴重制約了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只有通過多方合作、多方努力才能建立適合本地區的全科醫師實踐培訓模式,培養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醫師,促使我區全科醫學穩步發展,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
作者:米娜瓦爾·胡加艾合買提 李鳴遠 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