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平面設計論文
一、“筆墨思維”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1.“筆墨思維”中圖形符號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平面設計中的圖形符號只有具有了豐富的內涵,才能具備引人深思的效果,進而才能達到平面設計的目標,并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若想實現這一目標,可以將筆墨元素應用到圖形之中,從而使得圖形符號在平面設計中具有更強大的表現力。例如,在《靳棣強設計獎2006獲獎作品集》中,申青松的作品《教師節》中,設計者只是使用了非常簡單的兩組筆墨線條,將書本和愛心抽象出來并進行恰當的組合,化為協調的圖形,使得主題很鮮明且直接地顯露了出來,即教師對待學生很有愛心。這樣的設計又簡潔大方,又通俗易懂,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些平面設計作品中的“筆墨”元素甚至只是抽象為一根線條、一抹水墨,這種極簡的設計產生了強烈的震撼力。又如來源于設計在線的一幅楊陽的作品《消失Disappear》,整個畫面中用了很少的筆墨勾畫出了北極熊的形態特征,表現北極熊正在消失。該設計的主題是“暖”,但是設計師并沒有直接對“暖“進行表現,而是利用反向思維,通過利用用北極熊的消失來反面表現全球變暖的問題。這種設計沖擊心靈,引導觀賞者展開自我的審視和反思。
2.“筆墨思維”中文字符號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近幾年來,人們對文字的研究和應用越來越深入,文字設計中筆墨思維的結合和應用成為了平面設計創新的重要方法。文字圖形具有象形和表意兩個主要特征,其中象形是對文字筆畫或形態特點進行一定的概括,而表意是把握文字特地昂的意向,將文字的內涵賦予視覺化的表現。將文字符號應用到平面設計中,可以使得設計的作品更加獨特。例如《靳棣強設計獎2007作品集》中解涼意、鄭帥的作品《人人有家》中,用筆墨寫成的很多的漢字“人”組成很多屋頂的樣式,這樣的編排突出了“人人有家”的設計主題,畫面簡潔大方,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來源于靳津強作品的靳津強作品《九九歸一》中,通過將數字“9”和漢字“回”很好地以圖形的方式結合在一起,突出了“回歸”的主題。
文字的表意遠不如圖形符號那么直接、有力,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語言的差異性造成了傳遞信息準確性的障礙,信息量比較少。如果將文字和圖形進行一定的結合,那么可以利用文字和圖形的互補形成共通的視覺語匯來更好地將設計者所要傳達的思想表現出來。比如《靳棣強設計獎2007作品集》中王剛、王超龍的作品《幸福篇》和《團圓篇》就是使用文字的部首,分別結合筆墨勾勒的菱形和圓形,表達出了幸福和團圓的思想,畫面簡潔有力,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除此之外,還可以將中國傳統的書法元素應用在平面設計中,由于書法本身就是點線結合的藝術,其對空間、氣韻以及動勢的追求和平面設計的構成中所追求的空間、動勢和立體感是具有相通之處的。比如來源于靳津強作品的靳津強作品《漢字》中,分別用筆墨書寫了云、風、水、山四字,將云書寫得飄逸非凡,風驟動無影,水靈動悠遠,山偉岸博大,充分發揮了水墨的靈性。
3.“筆墨思維”中色彩符號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色彩在設計元素中具有最強的表現力。由于受到我國傳統文化和普遍審美思維的影響,中國畫目前形成了以墨為主,以色為輔的色彩觀,墨與色的相輔相成,在現代平面設計中有著很重要的啟示性作用。很多人簡單地認為“墨”只是單一的黑色,其實不然,它實際上有著豐富的表現形式。傳統的筆墨藝術認為“墨分五色”,分別是焦、濃、重、淡、輕。而再將墨與色彩結合,可以實現墨不障色,色不礙墨,墨中有色的設計特色。如果能夠很好地掌握墨與色彩之間的調和與對比,就可以使設計作品更加豐富和完善。
通過對一些案例進行分析,發現墨色最常搭配的色彩是紅色,黑白之間的強烈對比再加上紅色,給人以明快、熱情的心理感受。比如一副反腐倡廉公益廣告中,整個畫面由簡潔生動的筆墨圖形和紅黑兩色搭配組成,設計者通過紅與黑強烈的對比表達出了強烈的警示信息:如果一個人過于貪財,那么很容易落入陷阱和圈套;如果一個人貪賭,那么遲早會為自己戴上手銬;如果一個人過于貪色,那么很有可能招來蛇蝎;而如果一個人貪賄,那么很有可能以鋃鐺入獄結束自己的一生。通過利用色彩的強烈對比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感受,引人深思,同時將反腐倡廉的思想深記于心。
二、結語
在多元化的今天,民族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如果將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和設計作品進行恰當的結合,則是順應了歷史的發展和人民的選擇,對平面設計的形式和內容都有很深遠的意義。將“筆墨思維”恰當地應用到平面設計中,可以使設計作品立足于本土文化藝術,進而表現出民族特有的魅力。
作者:吳蕾 單位:安徽警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