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小學教育論文
一、小學教育專業的現狀分析
(一)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傾向和期望
解讀分析數據,我校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對發達地區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和期望。這類地區由于經濟發展迅速,所以就業機會廣闊,個人就業和發展空間很大,更多地吸引了學生的眼球。而在這類地區中選擇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學生占據了一定數量,學生高端就業的心理現象普遍存在;地區級城市中的企事業單位也有相當數量的學生進行選擇,這些地區生活壓力明顯小于發達地區,有著不錯的工作環境,在這些地區從事教學和師范類工作能有穩定的生活,競爭壓力較小,用人單位的要求和標準低于經濟發達地區,好就業,就好業;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鄉鎮、農村對本專業學生吸引力低,主要在于這些地區因為經濟發展落后,從而導致個人發展空間狹窄,工作環境不盡人意,薪金酬勞低。如果有關政策能更優惠,逐漸消除城鄉、東西部差距,不僅可以解決西部地區和鄉鎮人才緊缺的問題,同時還可以提高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
(二)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信心和就業的技能要求
從調查中發現,本專業學生就業信心普遍不足,對自己的專業和能力持有懷疑態度。小學教育專業主要培養理論基礎寬厚,有較高人文、科學和藝術素養,具有教學能力和現代信息技術能力,有較強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綜合型初等教育教師以及學校管理和培訓人員。但目前面臨著學科功底不如學科專業學生的尷尬境地,大多數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就業期望高,對職務和薪金的要求也偏高的心理。形成這樣心理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少,對目前就業環境下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缺乏應有的了解。反觀自身我們會看到,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對自身專業技能充滿疑惑,而自身專業積累又不足,從而對就業產生迷茫情緒。這就要求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社會生產實踐環節的培訓,從多個渠道為學生創造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
二、提升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的對策
(一)加強學校的自身建設
建立學校與用人單位間的渠道,真正成為學生就業與用人單位的橋梁,加強學校和社會的聯系,為求職的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與用人單位建立各種交往平臺,如組織校園招聘會,供需關系見面會等,積極加強供求雙方的誠信建設,做到與用人單位和求職學生間創建誠信為先、優質輸送、各取所需、人盡其用的供需伙伴關系等。
(二)提升用人單位的責任感
用人單位要有較強的責任感,這個責任感是對就業大學生、對企業自身發展以及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用人單位人才的選拔模式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就業,它是就業市場的最終端。如果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方式和方法出現偏見,將對就業大學生產生嚴重影響。部分用人單位一味地追求高學歷,追求名牌學校,而不去注重大學生的自身能力和未來發展,這樣的用人單位也將會在市場中逐漸被淘汰。用人單位對人才選拔負責,其實也是在為自身的發展負責,所以,用人單位一定要消除偏見,選拔出需要的人才,對這些人才進行規劃,根據個人不同的能力給予適當的發展空間。企業建立相應的人才選拔機制,也會對大學生就業和大學生自身素質培養有積極的意義。
(三)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目標
有明確的就業方向和目標,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具體的規劃和長遠的打算。在面對社會的選擇和自我的選擇時,讓目標成為指導,讓規劃成為方向,這將使我們受益終身。對自身的優點與缺點要有清醒的認識,從而指導我們選擇目標,不至于在面對選擇的時候手足無措。按照自己的目標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完善自己的基本素質,從而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通過不斷地發展和就業環境的變化,及時修正和提高自己的目標,采取適當的方式和途徑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摒棄老舊就業觀念,提升個人素養。學生應清楚地認識到健康的就業觀念決定著自己的發展方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在就業觀念上普遍較為理性,但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干擾也存在著很多與現實脫節的觀念。這些脫節觀念的存在與我國現有的就業形勢形成了鮮明對比。為此,學生們要更新就業觀念,不僅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還要加強社會實踐知識的積累。
在當前就業問題日益凸顯的環境下,大學生自身要有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個人綜合能力和素質,學校要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期望,政府要加強就業環境和制度建設,家庭要教育子女確立合理的發展定位,社會要給予廣泛積極的輿論引導等,通過多方面共同努力,解決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進步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郭宋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