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水利建設論文
一、我國北方農田水利建設的當前狀況
1、農田水利設施整體缺乏
總體來看,中國水利建設多集中在南方的主要江河區域,農田水利往往不被重視。相較而言,北方因缺少河流,農田水利建設更為落后。尤其長白山系的廣大山區、丘陵地帶,一些地區靠天吃飯的歷史仍未改變,而遼寧的阜新、朝陽等地,十年九旱的現象依舊得不到很好的解決。當前的北方農田水利設施多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遺留物,很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損毀。
有數據表明,大型灌區的建筑毀壞達38%以上,中型灌區已近45%,小型灌區則損毀過半。由于舊的農田水利設施始終在修修補補中負重運行,得不到全面的、根本的修繕,新的水利建設又不能及時跟進,或得不到正當的養護,致使灌區水利設施整體不足,為農田灌溉和排水防澇埋下了隱患。
2、農田水利建設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盡管我國自古以來便是農業大國,但隨著近代工業化的不但深入,重工輕農、急功近利的思想越來越成為主導。特別是土地承包以后,更多的土地擁有者只關心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對公共設施的農田水利建設不管不問,直接導致一些地區固有的渠、堰因年久失修而荒廢、棄用。有的甚至為了個人的一點利益寧愿殺雞取卵,而不惜對水利設施進行破壞。
部分地方政府把目光盯在了更有助于提高GDP的工業企業上,僅從席卷全國的房地產圈地浪潮就可見一斑。對農業生產極其短視,財政投入嚴重不足,專項資金被占用挪用的現象時有發生。農田水利建設往往不能落到實處,丘陵地帶、偏遠山區的水利設施更是薄弱異常,以至于各種蓄水設施多是干旱期無水可蓄、汛期無力存積。
二、強化農田水利建設的方略
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有識之士一致認為,由鋼筋水泥堆砌而成的GDP終究會隨著金融泡沫的破滅而坍塌。作為有責任的政府,更應從關注虛擬的經濟數字轉到切實的民生上來。只有站穩了農業發展的腳跟,才可能搞好其他事情。做任何事情,吃飽飯是最前提的條件。回顧曾經的歷史可證,沒有糧食作為保障,一切都是妄談。由此可見,搞好水利建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所需,更是政治穩定的必要。對于廣大農民而言,積極參與農田水利建設、保護好水利設施,是利人惠己的功德之舉。在自然災害面前,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唯有全力搞好水利建設,共同抗擊旱魃、水患的侵襲,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好自身利益。那種以偷盜損毀水利設施換取的蠅頭小利,無異于自毀長城、飲鴆止渴,最終害人害己,甚至遺患子孫。
2、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堅持科學合理布局
農田水利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全局著眼,審慎實施。切不可好大喜功,專心面子工程;更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盡作表面文章。要將農田水利建設當作百年大計的工程對待,以“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責任心,用好每一分錢,真材實料地將鋼筋、水泥施工到位。讓各類水庫雨季可蓄水,旱季能灌溉;讓河道暢通,溝渠無阻。在北方的有著特殊季候特點的區域,各類水利設施既要能抗擊風雨、雷電的施虐,又要禁得住酷暑、嚴寒的考驗,甚至需要具有一定級別的抗震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地區農業“風雨不動安如山”地獲得豐收,推動地方經濟的穩步發展。
3、加強管理,做好維護工作
農田水利建設是一個長期工程,興修只是一個環節,做好管理、維護才是造福廣大農民的根本。為此,首先要建立健全巡檢制度,逐層落實,定期考核,讓人各司其職,讓設施、設備各得其用。其次做好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農田水利建設的重要性,積極加入到保護水利設施的隊伍中來,自覺與破壞分子作斗爭。再者,創立獎酬機制,調動水利工作人員和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把水利設施的管理、維護工作落實到實處。
作者:龔巒峰 單位:遼陽灌區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