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水利建設論文
一、規劃建設目標
水利建設規劃,要以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并適度超前為目標,以確保防洪、供水、生態安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起支撐保障作用為前提。平陽縣水利建設規劃具體目標是:鰲江流域洪澇災害得到基本治理;以水頭為中心的北港地區,要達到或超過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全縣城鄉飲、供水安全得到保障,供水保證率要達到95%以上,供水水質和水量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灘涂資源充分開發并發揮綜合效益最大化;農田灌溉設施先進,灌溉保證率大幅提高,節水灌溉占有效灌溉面積達到65%,有效灌溉面積達到總灌溉面積的85%以上;平原河道排、行洪順暢,主要河段水質良好,水生態環境優美。
二、規劃建設重點項目
1、鰲江防洪治理
鰲江為強感潮河段,受洪潮水雙向作用,潮差大,潮流強。建國后鰲江治理的指導思想是“先南港,后北港”,1982年平陽、蒼南分縣時,平陽境內鰲江防洪治理工程幾乎空白。鰲江流域洪澇災害歷來十分嚴重,據統計,1950~1985年共發生較大洪水72次,平均每年受災2次。2002年一年之內水頭鎮連續被淹11次。2009年“莫拉克”臺風,水頭鎮積水高達4.7m,比2005年“海棠”臺風高0.5m,同時麻步鎮也大范圍受淹,蕭江鎮出現了歷史上首次大滿水,全縣直接經濟損失9.33億元。鰲江防洪治理本著上蓄、中疏、下排的原則,通過中、近期努力達到基本消除洪災,尤其是縣域經濟副中心水頭和以水頭為中心的北港地區,防洪標準要達到20年一遇。
主要實施項目有:積極推進上蓄工程;加快順溪水利樞紐(4265萬m3)建設進度;推進岳溪水庫(1950萬m3)建設步伐;盡快實施中疏項目麻蕭段防洪工程和水頭防洪工程;自水頭至蕭江岱口現有50~90m河道寬度要嚴格按照《鰲江流域防洪規劃修編》要求,拓寬達到120~160m,以滿足二十年一遇行洪標準;從嚴控制小南片行洪區被擠占;盡快啟動南湖分洪問題研究。遠期謀劃再進一步提高水頭防洪標準。
2、小流域治理
平陽縣內山區流域面積在20km2以上的小流域共有懷溪等8條,均屬鰲江一級支流。其中流域面積在50km2以上有帶溪(99.8km2)、懷溪(96.5km2)、梅溪(77.7km2)、鳳臥溪(52.2km2)等。8條小流域分布8個鄉鎮,人口51.6萬,耕地1.37萬hm2。小流域溪溝狹長,受土地所限,村莊大都依溪而建,堤防標準低下或缺少,嚴重影響到沿溪人民農業生產和生命財產安全。小流域治理總的原則是上蓄,中下游建堤防洪和疏排。根據地形條件結合防洪及兼顧農村分散式供水要求,可在梅溪流域上游建嶺根、赤溪、清坑3座水庫;墨城溪上游建墨城、楓樹潭水庫;鳳臥溪上游建頭坑水庫。小流域要嚴格控制村居擠占溪灘,保證有足夠的灘地滿足行洪和生態需求。要充分考慮防洪、生態、景觀、農村綜合整治、農房集聚改造、中心城鎮規劃及發展方向等要求,加快堤防工程建設,嚴禁溪溝渠化。
3、平原河道綜合整治
全縣河流眾多,境內共有1698條,長1878km,水域面積17.2km2,其中東部占絕大部分。近年已開展的萬里清水河、農村生態河道建設等項目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全縣河道淤積嚴重、槽蓄功能弱化的局面依然存在。平陽已申報列入國家“中小河流治理”試點項目,并完成了相關規劃。治理項目主要分布在東、中部的平原地區,實施內容主要有河道疏浚、護岸、生態環境改善等。平原河道整治要注重護岸和生態的有機結合,原則上以疏浚為主,不是受沖河岸不護岸,農田區塊不護岸。中心村或鎮區范圍確需護岸的要結合景觀、生態要求綜合考慮。東部地區嚴格控制非水利建設填占用河道;中西部地區要開源節流,積極疏浚、拓寬溝渠河道,努力提高水面率和排洪蓄水能力。
4、農田水利
按灌溉便利條件可分東、中、西部區塊,東部位于飛云江和鰲江下游瀕海,屬平原河網地區,河道密布,灌溉水源充裕,現狀水、耕(水面積/耕地面積)占比達到0.12,是平陽乃至溫州糧食主產區。本區塊原則要求做好河道疏浚和田間渠系配套,保證行洪灌排順暢。中部屬鰲江流域下游,有部分河谷小平原,除鰲江干流外,區域內河道少、淺、窄,現有水面面積1.22km2,水、耕占比為0.036,不足東部的30%。區內小型水庫較少,灌溉水源明顯不足。
農田水利建設要注重開源節流,加大小型水庫、山塘除險加固和建設力度,積極拓寬和疏浚河道,提高水面率和水容積率。大力發展噴微灌等節水灌溉農業,加強渠系配套,提高渠系水和灌溉水利用系數。西部北港引水工程灌區是西部最大灌區,分南北干渠,設計灌溉面積0.27萬hm2,因渠系配套欠完善,目前灌溉面積萎縮為約0.17萬hm2。北港引水工程應加大渠系配套,努力恢復應有的灌區面積。西部其他山區半山區主要以經濟作物為主,應大力發展噴微灌等節水工程,努力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少數種植水稻的地方,應完善渠首取水工程(堰壩)和渠系配套,盡量做到自流灌溉。
5、供水保障建設
按照城鎮和農村可分為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全縣城鎮供水基本可分為兩大區塊,(1)東部地區平鰲平原,包括昆陽、萬全、鰲江;(2)中西部地區,包括蕭江、麻步、水頭等北港地區。平陽縣現狀城鄉總用水人口867337人,年總用水量21575.6萬m3。東部地區水源目前依靠珊溪水利樞紐工程供給,根據工程設計流量分配,可向平陽平均日供水23.4萬m3,供水能力滿足當前和2015預測年19.66萬m3/d的需求,但不滿足2020預測年32.24萬m3/d。中西部地區目前主要依靠五十丈堰壩供水,在順溪水庫未建成之前,可引水10萬m3/d。順溪水庫2014年建成后,日供水量可達20萬m3,可滿足當前和2015預測年17.86萬m3/d的需求,但不滿足2020預測年25.25萬m3/d的需求,解決平陽城鎮遠期供水不足問題以開源為主。珊溪水利樞紐工程通過挖潛配套,遠期可分配給平陽的供水能力為40萬m3/d,可解決東部地區需求。西部地區盡快啟動岳溪水庫(總庫容1950萬m3,年供水量1825萬m3))和大里水庫(庫容100萬m3)。為解決兩片區供水水源單一問題,建議將兩片供水主管網聯通,互作備用水源解決應急。農村和山區部分要加強小型水庫、山塘建設,對集中的中心村、重要村莊,要創造條件向集中式供水方式過度。4.6灘涂圍墾根據有關資料,長江泥沙下瀉東海大多沿蘇、浙沿海流落淤,浙江沿岸年泥沙補充量在1.8~2.2億t,甌江、飛云江、鰲江口及溫州灣約為2000~3000萬t。
浙江省自然條件下,岸灘平均每年外移10~20m,最大可達到40m以上,岸灘寬而坡緩,灘涂處于不斷的淤漲狀態。經初步研究,我省灘涂具有動態平衡規律,新淤積灘涂面積約為圍墾面積的71%。溫州市沿海各縣、市灘涂具有較強的再生性,同樣具有動態平衡的功能與規律。平陽東海現狀-8.0m高程以上灘涂資源共有1.33萬hm2。近期已實施宋埠、西灣工程圍墾灘涂0.15萬hm2;中期0.344萬hm2灘涂圍墾處于前期啟動中;遠期0.8萬hm2灘涂有待開發。根據灘涂資源可再生性特點,應加快推進中、遠期灘涂圍墾工程建設。圍墾灘涂應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可利用方向為工商業開發、養殖、港口利用等。圍墾工程要以拓展城鎮建設用地空間和落實補充耕地為任務,提供經濟發展的資源保障,以爭取圍墾綜合效益的最大化為目標。同時,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結合鰲江口的綜合整治問題。
三、結束語
平陽縣水利基礎條件較差,立足現有水利基礎,做好水利建設規劃,是水利建設作為社會經濟基礎產業實施的必要前提。期望通過全面的水利規劃和明確的建設目標,推進工程建設高標準實現水利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作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使平陽水利建設上一個新的臺階。
作者:蔡德迪 單位:平陽縣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