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學前教育論文
1在實踐課中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和鑒賞能力
作為幼兒教師而言,自身對于美的認識和對于美的鑒賞能力往往可以將這些內容傳遞給幼兒學生,讓幼兒教師在潛移默化當中來熏陶幼兒學生。所以說,在學前教育專業當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就是需要通過實踐課程的完善,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和鑒賞能力。對于培養幼兒師資的學校而言,增加實踐課程教學的時間,通過實踐課程不斷地完善和滿足學生對于美的認識和對于美的感知的能力,應該作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內容。幼兒學生對于一些關于美的認識,往往是間接的來自于家長和教師對于這個美的評價,所以說只有不斷地提升幼兒教師的審美素質和鑒賞能力,才能夠有效地提升他們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能力,通過這種間接的培養方式,讓幼兒園中的學生能夠獲得認識美、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實踐課程作為學校培養學生各項實踐教學能力的場所,為幼兒教師的各項綜合素質的培養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利用好這個平臺是提升學生審美素質和鑒賞能力的一個有效的保障。對于幼兒園的學生而言,幼兒教師通過自身對于美的鑒賞能力的培養和各項關于美術素養的養成,能夠不斷地增強他們對于美術的熱愛程度,所以說,通過對于幼兒教師的各項素質的培養能夠間接地提升幼兒的審美素質和鑒賞能力,以期達到幼兒對于美的追求的能力的培養。
2用當地文化融入到美術教學內容中
在我國每一個地區都擁有著不同的文化的基因在其中發揮著作用,特別是那些對于美的認識以及對于美的思想的感受,這些都是當地文化的一種內化,通過這種當地文化的內化,影響到了生活在這其中的人們對于某一種事物的美的感受。對于學前教育的學生而言,他們需要通過對于當地文化的融入,同時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將美術教學的內容完整的展現到他們的內心深處,這種用當地文化來融入到美術教學中的思想,不僅能夠更好的促進美術教育教學內容的完善,而且還能夠讓學生感受當地文化,用當地文化的內容融入到美術教學的內容中,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意義上來說,幼兒的成長首先是受到了這個大的家庭環境的影響,而這個大的家庭環境又是受到當地文化影響而不斷地延續下來的,這種文化的內向型的影響就可以將學生的思維定義到當地的文化當中,用當地文化來促進幼兒對于美的認識以及對于美的思想的認知過程。在制定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內容的時候應該依據當地的文化,將當地文化當中那些喜聞樂見的美術素材,以及當地文化當中的那些能夠促進和提升人們對于美產生共鳴的內容,都能夠完整的融入到美術教學的內容當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夠使這些幼兒學生在不脫離自己的文化圈的范圍中,健康快樂的成長,用一種文化的共識來影響幼兒的成長,促進他們對于世界的認識以及對于美的追求。所以說在制定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學內容的時候,將當地文化融入到其中是一項意義重大的內容,為幼兒能夠更加健康的成長共建屬于他們的文化圈。
3讓美術教學的內容和材料有機結合起來
在幼兒教學當中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美術教學的內容往往和教學的材料沒有能夠充分的結合起來,這里有學校的原因也有教師自身的原因,就其最終原因來看,還是在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學校的教育理念的培養方面,沒有能夠讓他們養成這種理念。一種教學理念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說,在日常的美術教學的內容和材料同在的情況下,教師就應該將這兩個方面完整的組合到一起,這樣的話才能夠促進美術教學的更加完善。另外作為培養幼兒師資的學校,在學校學習期間,就應該讓學生們養成這種美術的教學內容和材料有機結合的辦法。在進行有機結合的時候還應該注意方式和方法,就是將美術教學的內容完整的應用到學生的課堂中去,教學的材料要貼近幼兒的生活,讓他們逐漸的喜愛上這些教學材料,他們才能夠不斷地去欣賞這些教學材料,幼兒往往對于一些內容的認識處于模糊的階段,幼兒教師就應該當好這個教學的向導,促進他們對于各項美術教學的內容了解和對于教學材料的喜愛,這樣的話才能夠給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學內容的制定找出更加合理的依據來。
綜上所述,在進行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內容的制定過程中,應該更多的去考慮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今后工作的實際情況,通過對于教學對象的充分分析,以及通過走進校園,在實踐課程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等手段,不斷地提升和完善美術教學內容制定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同時還需要將教學內容更好的融入到當地文化當中,促進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科學化水平。
作者:陳柏蘭 單位:鹽城高等師范學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