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貨幣金融
從1998年3月民建中央向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提出《關于借鑒國外經驗,盡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到2000年10月深市停發新股、籌建創業版,再到2004年5月,證監會同意深圳證券交易所設立中小板市場,讓其作為創業板的過渡,直到最后2009年10月創業板的最終上市,近十年的風雨路程,創業板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一路走來。在這十年里,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然而我國的創業板市場卻遲遲未能建立,主要原因是在于我國現有的證券市場還不夠成熟,證券市場相應地監管制度還不夠規范。發展已兩年的創業板市場雖然發展態勢良好但也不時地呈現出一些問題?,F今,行為金融理論已廣泛的運用到市場投資分析的過程中,從行為金融理論入手,分析我國創業板市場市場監管問題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中國創業板市場基本情況
創業板市場又稱二板市場,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場,是指主板之外的專為暫時無法上市的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是對主板市場的有效補給,在資本市場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1]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公司大多從事高科技業務,具有較高的成長性,但往往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業績也不突出。創業板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低門檻進入,嚴要求運作,有助于有潛力的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機會。我國創業板于2009年10月23日開板,30日開市。28家寵兒脫穎而出,投資者以50余倍的平均市盈率熱情捧場,引領資本市場沖破金融危機重重陰霾,迎來新曙光。我國創業板市場是以一個主板發展近二十年之后資本市場誕生的小兄弟的身份,相比主板的1600多家公司,30萬億市值,創業板還顯得十分稚嫩。中國的創業板市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高定位、高門檻和準入資質,反映著成長創新型“大國經濟”時代特點,以服務國家產業升級、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為追求。我國創業板市場是繼順利完成股權分置改革之后,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取得的又一階段性重大成果。歷經十年籌備的創業板市場,是借鑒國際經驗,體現中國特色,滿足中國經濟發展需要的重大制度創新,也是我國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標志之一。對于創業板市場的定位和特色,中央政府和主管部門表述非常明確,就是多吸納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環保節能、現代服務等領域的企業,及其他領域成長突出的企業。
二、行為金融的主要理論
行為金融學是將行為學、心理學和認知學成果運用到金融市場上產生的一種新理論,是基于心理學實驗結果提出投資者決策時的心理特征假設來研究投資者實際投資決策行為的一門學科。行為金融學有兩個研究主題:一是市場并非有效,主要探討金融噪聲理論;二是投資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討投資者會發生的各種認知和行為偏差問題。行為金融學認為,證券市場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場定價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聲交易者風險即金融噪聲理論。人們在進行決策的時候,往往會選擇一個決策參考點來判斷預期的損益,而非著眼于最終的財富狀況。在心理預期的過程中,人們會把決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帳戶來考慮,常常擁有自信情節,高估已經擁有的商品或服務,并且傾向于增加這里物品或服務的使用次數。還對預期的損失過于敏感,把同樣價值的損失計算成遠高于同樣價值的收益,而對已經形成損失的東西卻表現出一種“處置效果”,由于期待機會收回成本而繼續經受可能的損失。因此行為金融學中的心理帳戶和認知偏差這兩個概念,應該在日常投資中關注。另外,羊群行為,作為一種非理性行為,是指投資者在信息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行為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模仿他人決策,盲目從眾而不考慮自己信息的行為。我國股市中存在著大量的“跟風”和“跟莊”,投資基金的投資組合類同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為。
三、行為金融視角下完善我國創業
板市場的建議措施大量實證研究表明,我國創業板市場是弱式有效,甚至是無效的。因此,與傳統金融理論相比,行為金融理論的有限理性假設更符合我國創業板市場發展實際,通過分析創業板市場主體微觀行為洞悉市場的運行機制,指導市場規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梢詳嘌?應用行為金融理論對市場的微觀個體行為進行分析,能夠很好地解釋我國股市中存在的“股市如賭場”、基金黑幕、上市公司的“圈錢饑渴癥”、股民非理性“追漲殺跌”以及股市脫離實體經濟異常波動等現象。
在行為金融理論指導下建立適合我國市場實際的分析框架,可更好地為政府、監管部門的監管行為提供理論依據和決策指導。
1、建立中國特色的證券監管微觀理論。作為金融監管的衍生品,創業板市場監管是一個極富挑戰勝和藝術性的領域。傳統上,證券監管被認為是實踐性遠強于理論性的,并將其理論研究局限于法學、一般管制理論、金融監管理論的狹窄空間之中。然而,實踐證明,證券市場監管需要具體的理論來指導。對于我國這樣新興的、不成熟的弱有效甚至無效市場,監管不是幾部法規的出臺和完善,幾次嚴厲懲罰措施的實施,更不是幾句口號的吶喊,而必須根據自已特殊的制度基礎、參與者結構,以及社會、人文、心理環境,探求符合我國市場實際的監管制度設計的微觀理論。充分認識我國市場基礎的特殊性將行為金融學精髓引入我國證券監管研究,以行為金融學這一前沿微觀金融理論為新興視角和社會學、心理學、實驗學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對中國創業板市場監管進行理論上的創新,重新審視中國創業板市場監管低效率的深層原因,建立基于行為金融學的,與我國市場實際相適應的證券監管微觀理論,為創業板市場有效監管提供有力的理論武器是十分必要的。
2、建立良好的退市制度。為了使創業板企業的精力集中于產業的創新,上市公司可以直接退市。另外,風險投資在創業板中退出以后,所得的資金應再回去培育新的創業企業。只有這樣,通過風險投資支撐來配置新的創新型投資公司,使其形成良性循環。創業板企業是科技和金融實力的結合點之一。從經濟活動的角度而言,一個經濟體的持續發展需要科技的產業化,在此過程中,金融的支持必不可少,金融實力和科技實力二者共同構成一國真正的實力,創業板正是巧妙地結合了二者。因此,我國必須努力發展創業板市場,這有助于中國經濟從傳統的數量型、總量型粗放式增長模式轉向內涵型、質量型、集約式發展模式,同時更是直接提升我國經濟結構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