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各級政府盡管投入很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對石油管道周圍的違規建筑進行治理,但是,石油管道周圍存在的違規建筑現象應層出不窮。表現為舊的違章建筑還未得到徹底治理,新的違章建筑又大量涌現。違規建筑對石油管道的安全運行構成了潛在的巨大威脅,這種現象必須得到根本性的制止。
一、地下管道存在管理疏漏
地下管道的特點是口徑大,運輸的距離遠,管道所承受的壓力較大。這些特點為石油管道的安全管理帶來諸多嚴重隱患。筆者在調查是發現,盡管地下石油管理存在諸多隱患,相應的對地下管道的管理措施卻沒有跟上,管理中還存在許多漏洞。
二、石油管道存在的問題環境造成壓力
從上面的總結歸納中,可以對石油管道產生腐蝕與泄漏等問題的原因有了大致的了解,這些原因也是石油管道安全運行中存在的巨大隱患。一旦出現石油管道泄漏現象,就會給當地的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二次傷害。石油管道存在的腐蝕性問題還可能對周圍的土壤產生污染,進而影響到附近的自然環境和農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基于以上認識,加強石油管道運行的安全管理顯得十分重要,而解決存在的安全隱患也變得極為迫切。
三、石油管道安全管理的對策
我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管道保護法》使得在石油管道在安全管理方面有了法律依據,這部法律對維護我國的能源在輸送領域的安全起著保駕護航的作用,在維護公共安全方面也將發揮出極其重要的影響。但是,石油管理的安全管理不能僅憑一部法律,還需要依據法律制定出具體的政策與管理措施,下面是本文的關于石油管道運行中的安全管理的對策。
1、有效預防石油管道存在的腐蝕現象
由于石油管道的構成材質存在易腐蝕的問題,可對其特點制定出針對性預防措施,主要是在石油管道的內壁上和外壁上下功夫。對管道內壁按標準進行石油凈化處理,對輸送的石油質量做出嚴格控制,對石油管道而言,這是延長使用壽命、落實各項安全標準的主要途徑。
2、加強管道的完整性管理
作為全世界通用的一項對能源管道進行的管理模式,完整性管理主要是通過建立完整的信息數據庫對管道實施動態化實時管理,目的是以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實施完整性管理模式對確保我國的石油管道安全具有重大意義,這種管理模式是對以往管道管理模式的創新,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在源頭上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還可實現降低管道運行成本的目的,是使石油管道的安全管理實現標準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有效途徑。可能有效避免或減少石油管道安全事故的出現,降低石油管道的運行風險,確保周圍環境不受損害,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得民保證。
3、對石油管道的安全加大問責力度
在石油管道的運行管理和設施的維護方面應加大力度,石油管道沿線的各級政府應提高對石油管道安全運行的重視程度,加大管理和監督的力度,制定出嚴格的責任制,對石油管道的安全管理劃分出明確的責任區域,對管道的安全管理做到獎罰分明。在思想上建立主動預防意識,消除管理運行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將預防與治理進行有效結合。對由工作不利造成的安全后果,按照法律和相關責任制度的規定追究相關人員的相應責任。
綜上所述,確保我國的石油管道運行安全高效,就要根據石油管道在運行當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并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對石油管道進行安全管理,從而提高我國石油管道的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朱滿志 孫永亮 單位: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