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語文論文
教師是教書育人者,是教學活動的實行人,自身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和學生品德的形成。因此,只有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才能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1)開展校本研究,分享教學經驗。學校通過集體備課、教材解讀、作業(yè)設計、課例研究、課堂研磨等方式,練好教學基本功,提高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能力。(2)推進繼續(xù)教育,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通過報刊雜志、網絡吸取行業(yè)新知識,特別是按梯度推進教師專業(yè)閱讀,用教學新技術和新知識武裝頭腦,提升理論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3)學習名師風采,借鑒優(yōu)秀經驗。通過走出校門學習、引進名師教授、研讀專家論著等方式,領會名師的教學思想,學習名師的教學方法,取其精華并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4)重視課后反思,提高責任意識。課后對課堂教學進行全過程反思,包括對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態(tài)度等進行總結分析,提煉亮點,查找不足,歸因問題,有效查缺補漏,促進專業(yè)成長。
二、激發(fā)學生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這“火藥”即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1.開端引趣,激發(fā)興趣。開端引趣是教師依據課堂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開始,通過設疑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使得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活躍課堂氣氛,推進課堂有效進行。比如在教學《五彩池》時,可以通過設問學生———五彩池在哪里?五彩池具有哪些色彩?五彩池的池水為什么是五彩的呢?請從文中找答案———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尋找答案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效率。
2.結合實際,靈活教學。教學并不是完全預先設計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地取材、以學定教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赤壁之戰(zhàn)》課堂上教師安排學生朗讀:“火光照得滿天通紅,濃煙封住了江面……哭聲喊聲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馬燒死的、淹死的,不計其數……。”“唉———”一聲嘆息引起教師的注意,教師靈機一動借題發(fā)揮,讓同學們猜想該同學為何嘆息,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認為該同學不忍心看到戰(zhàn)爭造成的生靈涂炭,有的認為是為曹操戰(zhàn)敗可惜等等,繼而教師把話題轉入曹操戰(zhàn)敗的原因,使課堂深入到同學們對曹操戰(zhàn)術、曹操性格以及戰(zhàn)后的假想,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3.賞識教育,樹立信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善于進行賞識教育,給予學生出自內心的贊賞,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例如,課堂上學生朗讀《生命生命》一文時,教師及時鼓勵學生,如“你讀得真棒,朗讀情感表現很豐富,進步很大,非常了不起”之類的話語,或給他豎起大拇指。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敏銳地捕捉其中的閃光點、進步處,巧妙進行賞識教育,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和表揚,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4.采用競賽,激勵鼓勁。競賽同樣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不斷創(chuàng)造條件將學生引入競爭機制中,通過個體、同桌、四人小組、學習大組或男女生分組等不同組織形式,開展競賽學習,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語文課堂上教生字時讓學生比賽,看看誰認字快,誰組的詞多;在朗讀課文時,比比誰讀得有感情,誰吐字發(fā)音準確,誰領會深刻;理解精彩句段時,看看誰批注理解更入情入境等等。
三、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1.選找教學突破口,落實語文“例子觀”。教師應該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強化例子意識,提升語文意識,根據教材文本的特點,積極挖掘文本的語文價值,尋找教學的最佳突破口,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領會方法,分享形式,學習表達,分享閱讀,實現一課一得或幾得,扎實推進語言文字訓練。
2.整合教學資源,開展同步閱讀。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進行教學,必定會導致課堂內容單一,教學密度小,信息含量低,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師應當認真鉆研教材內容,敏銳地發(fā)現與該課堂教學在主題、寫法、作者等緊密相關的資料,將其科學合理地納入課程體系,開展同步分享閱讀。比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可以本課為中介,引導學生對安徒生的生平、成就、作品特點、丹麥的風土人情、安徒生系列童話、安徒生文學獎等相關資料進行整合,開闊學生閱讀視野,提高主題知識含量,領悟人間冷暖悲歡,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潤德。
四、多元化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氛圍
1.巧借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多媒體教學,能給學生帶來視覺、聽覺、觸覺等全方位感官沖擊,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可以豐富課堂內容和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比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桂林實景,再配合藝術音樂,渲染桂林的山水美,使桂林的美好印象深深地融入學生腦海中,實現教學內容立體化。
2.提高課堂互動分享的質量。課堂提問是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有效辦法,但是泛濫無深度的提問會適得其反,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學過程中要找準學生學習最近發(fā)展區(qū),提高提問質量,在分享交流的基礎上找準在本課中很重要卻被學生所忽略、所誤解或隨意放棄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探究,達成教學目標。如《地震中的父與子》,其原生價值是讓人們知道這個感人的故事,而教學價值才是關鍵,是要讓學生學會評價人物形象,學會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外貌描寫,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評價人物形象的問題重心應放在對“了不起”的分析上,父親的“了不起”是通過“精神失常”來表現的。
3.創(chuàng)設適宜、合理的教學情境。在語文教學中,應多注重創(chuàng)設恰當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具體的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學習興趣,促進深度思考。比如教學《橋》時,學生對“橋”的比喻義是較難理解的,如果通過情境中的具體的實物“橋”兩端所接的對象,類比到老漢是黨與群眾、生與死、家族血脈、公與私的中介,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進而,類比其他只要在中間起連接作用的對象,都可以理解為“橋”或稱為“橋”,這樣教學更具體化、形象化,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總結
綜上所述,可以通過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整合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等途徑,實現教與學的有效進行,切實達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作者:周衍宗 單位:福建省武夷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