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環境生態論文
1公益林生態效益
1.1公益林的經營
生態公益林經營要本著有效發揮生態功能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不破壞原有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實現生態經濟雙共贏。生態公益林經營離不開經營者農民的參與,如何保護農民的利益,提升農民管護的積極性,依然是需要重點解決的關鍵問題。
1.2公益林的利用
生態公益林的利用要掌握合適的度,要嚴格禁止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采伐活動。
2公益林現狀
生態公益林生態效益對改善人們生存環境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國家專門建立相應的補償措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有效保護生態環境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但是,由于相應制度建立不夠完善,補償幅度不夠理想,在執行中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生態效益和農村經濟發展矛盾仍然很突出。
2.1公益林的劃分不夠合理
我國對森林劃分有一定標準,如果按照森林的功能不同來劃分,可以分為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又包括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根據相應補償規定,只有對提供生態效益的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進行補償。各地對公益林的判定存在不統一性,出現不合理劃分,也是正常現象。由此衍生出許多矛盾,也是司空見慣的。一些經營者不愿意接受界定,往往就會陽奉陰違,不能很好地遵守規定。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值得探索和研究。
2.2公益林補償額度和農民期望值有落差
公益林在確定屬性之后,就要限制或禁止經營者隨意砍伐,一些經營者利益肯定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為了緩解相關矛盾,國家制定了相應的補償政策,但是這個補償制度很難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一方面是國家補償能力有限,補償力度不夠;另一方面,經營者受損情況難以準確界定,補償多少最為合適,這個問題很難達成共識。經營者大多是當地農民,沒有太多其他經濟來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思想比較嚴重,如果得不到理想補償,對農民積極性的打擊可想而知。公益林補償標準低,當然就會挫傷經營者的管護積極性,如果補償資金不能及時到位,經營者和管護者的利益就要受損,這樣就可能造成更大的生態損失和利益損失。一旦形成惡性循環,勢必對公益林建設帶來致命傷。
2.3公益林管控和農民經濟效益相矛盾
公益林當然要以發揮公益效益和森林生態效益為主,所以在管控方面要求就比較嚴格,那些特殊保護的公益林是禁止采伐的,即使不是重點保護公益林,也是要限制采伐的。這些限制措施是必須的,對經營者的補償也是應該的。但因為補償額度偏低,經營者對補償不滿意,當然就會出現副作用,在公益林管控方面,就會出現懈怠甚至是抵觸情緒。有個別地方也難免要出現偷砍亂伐現象,這給公益林管護帶來嚴重威脅。因為政府對公益林補償有固定標準,而農民自己有心理期望值,這巨大落差很難達成契合。農民常常會進行橫向比較,外出打工農民工掙多少錢,經營公益林收入多少錢,再是,農民拿自主經營商品林按畝產值比較農民掙多少錢,管護公益林不得開發利用只有享受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畝收入又多少錢,如果沒有可比性,農民當然是不滿意的。這對公益林的建設和管控都是不利的。
3公益林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契合點探索
公益林要健康發展,相關政策要給力。隨著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公益林的生態效益越來越顯得彌足珍貴,如何協調各種關系,保護農民種植管護公益林的積極性,是眼下需要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
3.1提高公益林的經濟效益
嚴格管控的公益林本身是不產生經濟效益的,因為禁止采伐,經營者當然就沒有什么經濟收入。即使是有限度的采伐,也不會帶來多少實際效益。經營者得不到應有的經濟補償,這對公益林的發展當然是不利的,但是,這不等于說公益林就不能帶來經濟效益。其實,只要我們想辦法,增加經營者經濟收入也不是不可能。
3.1.1搞林下經濟
公益林雖然不能砍伐,但林下還有相當豐富的土地資源,只要合理利用,還是可以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的。搞林下經濟不僅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可以根據林間實際和當地氣候特征,適當選擇種植一些經濟作物,像比較耐陰的經濟類植物。
3.1.2搞生態旅游經濟
要緩解生態林管護和農村經濟這對矛盾,大力發展農村綠色旅游,也是不錯的選擇和良好出路。如今好些農家樂,就建立在公益林里面。一些著名的國家森林公園,游客絡繹不絕,經濟效益當然是客觀的。即使沒有大景點,搞好農家樂旅游也是大有前途的。這樣既能保證公益林的生態效益,又能給經營者帶來不菲的經濟收入,這當然是雙贏多贏的局面。
3.2增加公益林的補償力度
雖然國家有相應的公益林補償政策,但由于缺少細化和針對性,在一些地區執行存在漏洞,很大程度上挫傷了經營者管護者的積極性。所以,在補償措施制定方面,還是要本著對各方利益負責的精神,充分發揮其經濟調控作用,最大限度地緩解各種矛盾,這對公益林的建設和穩步發展,都有積極意義。在制定補償措施時,要考慮補償方式的多元化。對經營者和管護者相應的經濟補償,不能是一成不變的,要采取多元化的補償措施,不僅有貨幣和實物補償,還可以有優惠政策的傾斜,適當減免相關賦稅,讓經營者和管護者真正得到實惠,這對公益林建設肯定有助推作用。要加大補償力度,就要廣開財路。國家對公益林的補償是有嚴格規定的,要讓公益林發揮生態效益,就要確保經營者和管護者的切身利益。加強對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的統籌融資勢在必行,可以向生態資源受益者收取生態回饋費來充實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如:城鎮居民和工業用水、木材加工、征用占用林地、野生動物養殖、水產養殖、森林旅游開發,以及風景區的商業活動等。通過這些開源措施,補償資金就會豐厚起來,這對建設高效公益林,最大限度發揮其生態效益,都有重要作用。
3.3落實公益林的管護措施
公益林管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提高管護水平,不是只有補償就可以實現的。在強化公益林管護力度時,還是要注意做好相應的宣傳工作,要通過多種媒體方式,向民眾展開宣傳,要讓民眾明白公益林生態效益的重要性。政府和林業職能部門,要加強林業執法隊伍的建設,賦予林業職工相應的待遇和執法地位,調動林業職工和公益林管護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要真正和人員的職責權利和績效獎懲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最有效確保公益林的健康發展。
4結語
公益林生態效益和農村經濟有著千絲萬線的聯系,落實好補償措施,積極開發其經濟效益,對公益林的健康發展是擺在每一個責任人面前的重要課題。我們不僅要端正態度,還要做好宣傳,讓生態公益林建設更加步入正規。
本文作者:廖國耀 單位:廣西融水縣同練瑤族鄉林業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