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樂
一、在音樂環境中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內容研究
音樂在人類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每個人都熱愛音樂,尤其是孩子。在教學中,筆者發現注重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讓幼兒每天都聽音樂,可以培養其感悟音樂的興趣,讓每一個孩子的潛能都得到驚人的發揮。
1.教師在音樂的欣賞中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將音樂滲透在各個教學活動中。每一個兒童都有一雙聽音樂的耳朵,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強,所以,我們要為每一個孩子創設一個音樂世界,讓其盡量多聽音樂。可以通過教師演唱、聽磁帶、看視頻……優美的韻律,悠揚的歌聲,在每一個孩子的腦海中都會形成一幅動人的畫面,把孩子帶入詩一般的意境。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自發地開展音樂游戲,如入園時,可以播放愉悅、輕松的樂曲,讓孩子在心情放松、情緒飽滿的狀態中迎接新一天的到來;十點鐘幼兒活動時,可以選擇一些有力而活潑的音樂,這樣帶有進行曲形式的樂曲,可以把幼兒帶入體育鍛煉的狀態;進餐時讓幼兒在舒緩的樂曲中食欲大增……我們要讓幼兒生活在音樂當中,讓其生活充滿音樂,激發其聽音樂的興趣,培養其樂觀向上的習慣。
2.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音樂激發其愛表現的興趣。筆者在自己的班級中設計了音樂角,為孩子提供了能發出聲的玩具、頭飾等,孩子在這里敲一敲、打一打、動一動、跳一跳,展現屬于自己的表演才能。這里孩子玩得都興致勃勃,有的幼兒用能發出聲音的玩具和樂器為歌者去伴奏,還有的小朋友擔任指揮,有的拿著紗巾表演風婆婆,為大家吹來了縷縷春風……在這一方小小的音樂角中,筆者自始至終都在看著孩子跳,由于孩子是隨興的舞者,發自內心地創造性發揮,而不是機械、呆板地訓練,所以他們在笑聲中快樂地玩耍,感受音樂的魅力。孩子好奇好動,極富創造力,一塊塊的積木,一點小小的玩具,都為孩子提供了想象和表演的天地。
3.教師可以通過五彩的墻飾來激發幼兒學唱歌的興趣。每一個幼兒園都為孩子創設了一些新穎美觀的墻飾,圖畫是靜止的藝術,教師可以以此來激發幼兒唱歌的愿望,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在墻飾旁邊唱唱跳跳相關的歌曲。如在畫有小白兔圖案的旁邊唱一唱有關小兔子的歌謠,這樣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唱歌的興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對墻飾進行定期更換,因為這樣可以保持幼兒對音樂的新鮮感,增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4.教師可以利用音樂培養幼兒初步感受美的能力。隨意敲打物體是孩子特別喜歡的音樂活動,探究聲音的來源,分辨聲音的高低強弱是兒童最基本的音樂本能。這種本能是任何后天非自然的強化和訓練無法取代的,這也是培養孩子初步感受美的能力的開端。當孩子用小棒在一些地方敲出聲音時,教師要對孩子這一探究能力加以保護,幫助他敲出一些簡單的樂曲,讓孩子明了音樂的神奇。這樣不僅會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還能給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其初步感受美,品嘗成功的美味。
二、教師在音樂環境中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要把藝術性、趣味性和知識性合為一體
筆者在對幼兒教育過程中,經常從兒童感興趣的切入點導入課程,有意識地選擇一些集藝術性、趣味性和知識性為一體的內容來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而且能開發其強大的潛能。筆者在選擇教材時,一定會注重其是否體現了幼兒的情趣,從體裁到形式、從意象到內涵,從歌詞到旋律都要貼近幼兒的生活,能夠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尤其是歌曲的選擇更注重這一點。如傳統兒歌《數鴨子》就是一首典型的集藝術性、趣味性和知識性的曲子。筆者會伴著音樂對幼兒進行邊唱邊跳的引導,讓其在優美的旋律中,懷著輕松愉悅的心情進行數字知識的學習。孩子也在邊學習邊表演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動畫導入,用音樂點綴,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這樣的教學內容集教育性和藝術性于一體,讓孩子在童真洋溢的教學中增加了對音樂的興趣。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音樂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初步欣賞美的能力是可以的,我們應該將音樂有機地滲透在一日的活動中,并讓其置身于豐富多彩的環境中,利用各種事物進行音樂的感知,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也要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意愿對其進行指導。值得注意的是在音樂活動中,教師一定要滿足幼兒的需要,運用賞識和鼓勵的態度,讓幼兒感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從而獲得進步的動力,產生對音樂的向往。
本文作者:王繼軍 單位:河北省黃驊市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