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歷史研究論文
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內涵
馬克思主義的婦女觀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具有與時俱進性,是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理論。馬克思主義婦女觀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的,針對歷史上存在的婦女問題進行客觀分析研究,最重要的是,它能針對現實中出現的婦女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主要觀點其一,私有制是男女不平等的根源。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工具的進步,社會的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私有財產逐步確立,此外,以交換和獲取利潤為目的商品也開始出現,舊的勞動分工開始瓦解,男女兩性在勞動中的作用也發生改變,開墾土地和耕種農田需要大規模的體力勞動,因此,男性占據了主導地位。新的社會分工以及剩余產品的出現,產生了最初的私有制,男人擁有土地,成為生產資料的占有者,而女人則成為男人的一種附屬品,原來的母權制社會也發生改變,逐步讓位于父權,父權家庭的建立,使得女人處在被征服者的地位,男女的不平等就出現了,因此要實現男女平等就要徹底消除私有制。其二,肯定婦女的歷史和社會地位。衡量一個社會是否文明和進步的標志就在于是否尊重婦女,保護婦女,因此要客觀評價婦女在歷史和現實中做出的貢獻。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提出了“兩種生產”理論,即“根據唯物主義的觀點,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結底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但是,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產,即物種的蕃衍。一定歷史時代和一定地區的人們生活于其下的社會制度,受到兩種生產的制約:一方面受勞動的發展階段的制約,另一方面受家庭的發展階段的制約。勞動愈不發展,勞動產品的數量、從而社會的財富愈受到限制,社會制度就愈在較大的程度上受血族關系的支配。”[4]“兩種生產”理論的提出,既豐富和發展了唯物史觀,又為深入分析婦女在兩種生產中的偉大作用奠定了理論基礎。婦女作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發展和社會變革的推動者,婦女在物質生產和人類自身的生產兩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類自身生產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尊重婦女,保護婦女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三,婦女解放推動全人類解放的進程。由婦女在歷史和社會中的地位可以看出,婦女的作用十分重大,馬克思和恩格斯也將婦女解放納入到整個人類的解放之中,婦女解放也成為一個重要的環節。在現實生活中,婦女不僅受到家庭的束縛,還受到社會中各種因素的限制,因此解除婦女所受到的性別束縛和階級束縛至關重要。當然婦女的解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既要解除生產關系的束縛,也要從精神層面解放婦女,婦女解放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其四,經濟條件是婦女解放的首要條件。恩格斯認為,“婦女解放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而要達到這一點,又要求個體家庭不再成為社會的經濟單位”,[5]從此可以看出,參加社會勞動是婦女解放的一個重要先決條件。“只要婦女仍然被排除于社會的生產勞動之外而只限于從事家庭的私人勞動,那末婦女的解放,婦女同男子的平等,現在和將來都是不可能的。婦女的解放,只有在婦女大量地、社會規模地參加生產,而家務勞動只占她們極少的工夫的時候,才有可能。”[6]因此婦女要解放就要走出家庭,參加公共領域的活動,獲取屬于自己的經濟來源。在經濟上獲得獨立,以獲得自己獨立的人格。總之,馬克思主義的婦女觀,是尊重婦女、保護婦女的。它主張婦女同男性一樣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力量。此外,它主張男女要平等,婦女應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處于同等的地位,應具有同等的人格,價值和尊嚴。
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在我國的現代價值
新時期,我國的領導人對婦女問題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在婦女十大上也充分肯定了婦女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充分認識廣大婦女的重要作用和做好新形勢下婦女工作的重大意義。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在我國的現代價值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在我國的傳播和發展,為我國婦女觀的發展提供了借鑒意義,對我國婦女解放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現實生活中,我國婦女在各個方面取得自己一定的地位。一是意識形態方面,女性的自主獨立意識增強。首先,馬克思主義婦女觀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最先在思想領域影響人們,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倡導的男女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主要表現是社會生活中的人們意識到,在社會生活中,婦女的社會作用越來越大,在某些公共領域婦女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家庭中,男主人也開始幫助分擔家務勞動,并且尊重女主人在家庭中的價值,實現性別上的平等相處。“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等的傳統禮教在我國現代化的發展中也逐步淡化。其次,隨著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影響以及西方女權意識的深入,我國女性增強了自我獨立意識,最重要的是部分實現了經濟的真正獨立,這也是實現真正的男女平等的首要條件,在我國擁有這種意識的婦女也逐步增加,因此,那種完全依附于男權的現象逐步減少,婦女的解放進程也進一步加快。二是政治權利方面,女性權利獲得保障。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男女政治權利平等的基本原則,我國婦女在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的能力不斷增強,參政水平也逐步提高;1992年的《婦女權益保障法》也對實現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的保障措施作出進一步的規定;早在2001年的婦女發展綱要就明確提出婦女參政的具體目標。這些都為提高婦女參政水平奠定了全面系統的法律和政策基礎。此外,國家明確提出培養選拔女干部的工作目標,不斷加強女干部的培養選拔工作,使婦女廣泛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一大批優秀女性進入了各級領導班子。基層婦女參政水平也不斷提高,城鄉婦女積極參加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的選舉。三是經濟方面,婦女爭取與男性平等獲得經濟權利。國家保障婦女男性享有平等的就業機會、共享經濟資源和社會發展成果,作為推進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的首要目標和優先領域,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確保婦女平等參與經濟的發展、平等獲得經濟資源和有效服務,增強婦女的自我發展能力,改善婦女的社會經濟地位。國家的一系列措施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改善了婦女的就業結構,婦女就業層次多元化;其次,促進婦女實現了創業和再就業,保障女性最大程度就業;再次,提高城鎮婦女的社會保障水平,縮小城鄉婦女的差別;最后,發揮婦女在各類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實現女性在各類工作中的獨特性。總之,近年來,我國婦女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社會財富的創造過程中,總體上越來越富有。四是社會價值方面,婦女自我價值的認可。當今社會,婦女的社會價值得以體現,婦女在完成工作之余努力實現自己全面的發展,但是更重要的是婦女對自身價值的認可。在現代社會,婦女不只是在家庭中男人的附屬品,更是社會領域中努力實現自身價值并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佼佼者,也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會中的婦女權益保護協會,為關注和解決婦女的問題所召開的婦女大會是婦女社會價值的很好體現,在這一過程中婦女能積極地參與,并且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以充分發揮法律所賦予婦女的權利。因此,要獲得婦女的真正解放,婦女就要對自我價值進行認可,要真正實現其社會價值和自身價值。總之,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在我國仍具有現實意義,我國也一直堅持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指導。婦女解放是一個歷史過程,受每一歷史階段生產力、生產關系及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上層建筑的制約,具有長期性和過程性。此外,婦女解放也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有各方面的因素都合適,婦女才能真正實現解放。因此,我們自身、社會、政府應充分重視婦女問題,我國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發展也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