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有機農業發展論文
本文作者:張舉印 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中等專業學校
農業類職業院校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是增強產業示范輻射作用,服務地方經濟的需要農民最講實惠。農業技術、農業人才到底能創造多大價值,農民的標準只有一條——“你做給我看看”。所以,農業類職業院校的實訓基地,不僅是教學基地,還是農業產業化的示范基地和高效優質農業的輻射源。
有機農業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與方案建議
第一,爭做領頭羊。我國農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農產品供求基本平衡,以提高品質、優化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為主,注重傳統投入與資本集約和技術集約相結合的優化發展階段。這表明有機農業發展的經濟環境條件已具備,在這個時期我們發展有機農業必將走在時代的前沿,也必將得到時代弄潮兒的實惠。第二,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職業教育必須為職業發展服務,反過來必將促進職業的發展,如何完成這雙重任務當然是在培養現有優秀職業崗位人才的同時,立足時代前沿,放長放遠眼光,培養前沿人才,我們可以給這部分職業人才取個名字叫“時尚人才”。就是說這部分學生畢業后能滿足新興的企業崗位需要,并推動相關企事業的發展。有機農業實訓基地的建設和運營將不負歷史使命,培養“時尚人才”。第三,雙光增益。1943年愛默生等人發現在長波紅光條件下補照短波紅光,則光合效率大增,比這兩種波長的光單獨照射時的總和還要多,植物界的這種現象叫做“雙光增益”效應。校企合作提倡了多年,發展了多年,著實取得了實質性的成績,但我認為職業院校應具有自己的企業,產生“雙光增效”效應。那么校辦企業不是一般的常規企業,勢必要不斷地革新,使之成為職業潮流型的企業。有機農業實訓基地建設是通向這一目標的橋梁,它必將使教育和企業競相發展。
第一,明確目標,制定總體目標。如以此基地為基礎,進行練兵,揣摩市場,在未來幾年中建設集生產資料、產品、營銷、咨詢等于一體的有機生態農業企業集團。第二,量化目標。首先集中思考有機農業實訓基地建設的規模、投資、人員、資金回流及人才培養模式等。然后考慮遠景規劃。第三,基地構成。主要考慮我校的相關專業,如畜牧業、種植業、加工業等,合理安排,增加基地生物多樣性,構筑有機農業生產的基礎。第四,形成穩定的農業生態系統。通過采用合理輪作,綜合運用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技術等措施,最終把基地建成物質流、信息流和價值流能正常流動、功能健全、系統穩定、高效、環境幽雅、可持續的現代農業生態系統。
有機農業實訓基地建設應注意的問題
就目前來看,很多從事有機農業的人員對有機農業的定義并不十分明確,涉及有機農業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尤其突出,他們理解的有機農業就是“不施化肥、農藥和添加劑”,這是急需得到糾正的。要充分認識保護生產區域的自然生態是取得有機農業認可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校實訓基地建設指導思想應高度重視保護基地及周邊生態環境。這里的“有機”既是又不是有機農業定義中的有機,是依據現有的環境條件和生產條件,遵照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安排生產,把現代高科技、新技術與傳統農業經驗、技術相結合,綜合利用各種有效、高效措施盡力做到有機農業生產。在解決不了、避免不了的矛盾情況下可以運用常規農業的做法解決,但是要總結經驗,不斷摸索、改進,使我們暫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在試驗與研究中得到突破,周期性的、逐步的向有機農業生產靠攏,最終成為國際有機農業,并在繼續努力中不斷發展,創造更高的有機農業。農業思想貫徹于每一個教育環節基地是職業教育培養學生過硬職業能力的主要場所,職業能力包括業務性能力和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能力,基地也是培養高素質思想的場所,包括職業道德素質和創新思想的培養。因此,我們必須以“育己育人”的宗旨把發展有機農業的初衷灌輸于學生的思想與日常行為規范中,做到德智全面教育和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