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機械安全論文
本文作者:李繼領 王文見 單位:兗礦集團大陸機械有限公司研究二所
礦山機械安全技術現狀
我國煤礦的安全狀況確實不容樂觀。雖然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企業管理的規范,安全生產的狀況得到了較大水平的改善,但是災害事故還是不時的見諸于報端。據有關專家統計,全球煤礦災難發生總數的一半以上就在我國,為國家和社會造成了巨大損失。按照常理,采用煤礦機械設備生產會提高生產效率和安全系數的。那么,我國煤礦機械設備安全技術管理中勢必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完善。
礦山機械存在的問題
再好的機器也需要人來操作。為此很多煤炭企業專門成立了管理人員安全培訓機構,這樣的培訓雖然隔三差五的就舉辦,看似自上而下都很重視,企業更是投入大量的經費來進行運作,奇怪的是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并沒有多大的提高。這體現在培訓方式上不能與時俱進,培訓內容不夠新穎,甚至與現實完全脫鉤,注重理論,不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不致用,影響了培訓人員的積極性,學了也沒多大作用,一旦有了這樣的心理意識,再加上教育形式的枯燥無味,接受培訓者往往身在曹營心在漢,把培訓視為走走過場而已,雖然最后拿到了培訓合格證,但實際能力和業務水平還是停留在原先的層面上。
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個道理,在某些企業領導者那兒并不被看重。打著節約成本的旗號,只注重產出,在裝備的更新換代上投入不足,對于設備的維修和改進不舍得進行投資,導致設備陳舊老化,安全系數低,存在隱患多。一些礦主視礦工的生命為兒戲,因為系統設備不可靠,安全設施不到位,才頻頻發生礦難事件。我們可以發現,在部分礦井中依然存在著大量無“MA”標志設備,有些甚至是國家三令五申明令淘汰的裝備,供電設備低劣,安全監測監控系統欠缺,采掘設備落后,雖然節約了成本,但也制約了生產力的提高,最關鍵的就是加大了礦工的操作危險率。
因為煤礦的工作環境較差,并且危險系數較高,雖然收入相對于其它行業穩定,但還是難以受到機械專業人才的青睞,很多這樣的專業人才不愿到煤礦一線工作,使煤礦缺乏相應的專門人才。沒有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熟練工的參與,再好再先進的設備也如同一堆廢鐵,發揮不了其應有的作用。這也是一些煤礦在機械設備不愿更新的一個原因。有的響應國家號召,更新了設備,就需要自我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但這些人一旦掌握了專業技術之后,往往迫不及待的跳槽,進入了其它行業或單位。專業技術人才欠缺,容易流失,導致人才結構的不穩定,不合理。
對于煤礦機械設備的使用操作要規范,這樣才能保證設備正常工作。但一些礦工隨意操作,使設備超負荷工作,既縮短了設備的使用壽命,還極易讓設備出現故障,影響生產,同時也造成了安全隱患。所以加強管理很重要,但很多煤礦對設備的管理不到位,沒有制定系統完善的管理要求,沒有形成切實有效的管理制度,基礎管理薄弱,技術管理更是一片空白,當然更談不上計算機管理了,這嚴重影響了煤礦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轉與工作,提高煤礦機械開采設備的綜合管理勢在必行。
礦山機械安全對策與措施
從哲學的觀點上來講,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解決了。整個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對于煤礦機械開采設備而言,其本身就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哪些是主要問題,哪些是次要問題一定要循序漸進的加以梳理與解決。抓住重點了,就可以事半功倍,突出難點并解決難點了,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數。在對機械安全管理工作進行革新時,首先要提高安全可靠性,安全生產是各行各業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目標和任務。更新老化設備,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重要機械開采設備必須要進行及時的更新和改造,對達不到標準的設備要堅決不用。通過對設備的更新換代和提高效能以及加強管理和落實責任來實現安全生產,提高效率。其次要注意工作環節的科學合理,表現在要抓住三個重點,其一就是要操作規范,嚴格按照操作要求進行,發現違規操作的嚴肅處理;其二要加強設備的日常維護,定期檢查保養,發現隱患立即解決,保證設備的正常工作和礦工的生命安全不受影響;其三就是注重設備的更新,能通過修理解決就進行修理,嚴重老化的,修理也沒用實用價值依然存在安全隱患的,堅決棄用,不能湊湊合合,為了效益和減少投入而拿礦工的生命做賭注。
沒有資金做后盾,說了也只是白說。要目光長遠,認識到煤礦生產對機機械開采設備的要求與日俱增,要做到與時俱進,同國際接軌,就需要有效的加大對機械開采設備資金投入,采用市場最先進的機械開采設備,在選型和運行進行優化升級,只有提高設備質量才能提高生產效率,才能提高安全系數,也才能從根本上控制和防止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使礦工的生命安全得到切實有效的保障。所以有充足的資金作為基礎,才能切實的談及現代化的煤礦生產,才能切實的提高主設備的可靠性能。
科學管理是企業健康良好發展的有力保障。體現科學管理,也就是事前要有計劃,中間要認真落實,最后要做好總結,通過查找不足,為以后的工作完善提供經驗。需要改進的加以改進,需要發揚的堅持進行。做好管理需要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作為基礎。沒有制度的保障,就難以達到管理想要的效果。對于煤礦企業而言,首先要組建有活力有遠見有知識有水平的領導班子,然后制定出協調平衡,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產制度,保養維護制度,員工考核制度等。制度一旦確定,就要落實責任,人人按照制度要求執行,要注重對員工的定期考核,促使相關人員的機械開采安全管理水平能夠不斷提高。
結論
綜上所述,煤礦機械開采設備安全技術的好壞,已經直接關系到煤礦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高低,同時也是煤礦安全生產的有力保障和前提。所以對煤礦機械安全進行強調是煤礦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由于煤礦井下生產作業環境的特殊性,所以必須進一步的嚴格要求機械開采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管理系統人員的自身素質問題以及機械開采設備的先進程度,以及是否引入了安全技術制度化管理,這些因素都會將直接影響礦井的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是煤礦管理和煤礦安全生產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