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小學語文論文
本文以《奉獻是快樂的》一文為例,分享一些小學語文略讀課的教學策略。
第一,精讀與略讀交叉進行,突出重點。要選好略讀的文章,不能隨便哪一篇就作為素材,而要選擇適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并與課本當中精讀文章相似的,這樣一來可以提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二來也可以達到對學生心靈教育的結果。對于課本里的文章,每一單元可以挑一篇作示范交給學生如何進行略讀,讓學生以此為示范自己略讀剩下的文章。另外,在選好的文章進行講解時,要讓同學們通讀了解大意,讓同學們對于文章的精華吸取得更為充分。
第二,自己設置一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精讀不同,略讀不需要一點點滲透,因此可以自己設置一些問題,讓同學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解決。當然問題的設置不是任意的,最好是具有引導啟發性的,同學們可以帶著問題去搜索答案,深入了解文章主旨,以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比如《奉獻是快樂》一文,課文描寫了很多奉獻的具體故事和案例,內容很多,學生自己把握不好,我就設置了一個問題:作者在文章中講了很多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呢?讓同學們先找出來并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同學們交流的非常帶勁,回答問題很踴躍,看來同學們是真正融入到作者的感情當中去了。
第三,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參與到文本中。陶行知曾經說過要解放孩子的頭腦,使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閱讀本就是溝通文本與心靈的橋梁,略讀這種形式更要使孩子充分參與到文章中去,體驗其中的快樂。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小組比賽交流的略讀教學方法特別受學生歡迎。比如,在《奉獻的快樂》一文的教學中,我把全班同學分為6個小組,每個小組設置自己的問題,讓另一組小組在略讀課文后快速回答,并以比賽的方式進行,并在比賽結束后小組之間互相分享心得。這樣學生學得比較起勁,比賽的方式也使得同學們參與性很強。另外,課后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布置相應的作業,讓其通過書中查找,上網查閱,結合實際生活等進行課外的延展拓深。比如我讓同學們回去查找搜集關于奉獻的格言,同學們競相發言交流,氣氛非常活躍。
第四,略讀與寫作緊密結合。略讀雖不比精讀學得那么細致,面面俱到,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好的語句和段落,對于其中的這些精彩片段,老師就可以將其與寫作進行結合。首先讓同學們對片段進行鑒賞,之后再利用學生較強的模仿性特點讓同學們仿照精彩片段進行寫作,這樣既對文章加深理解,揣摩了精彩段落也可以提高同學們的寫作水平。比如,《奉獻的快樂》一文,其中有作者敘述的精彩故事,我就將相關的記敘文的基本知識對同學們加以闡釋,如文章線索,記敘順序,等等,對于其中精彩的段落,就要求同學們回去揣摩并自己創作一段相關的關于奉獻的故事,當然鑒于小學同學的水平還不是很高,仿寫也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在這個階段中,相信同學們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都會相應提高。
略讀課為同學們提供了自我探究、自主閱讀的平臺,為其個性的形成和發展開拓了空間,提供了自由的環境,在略讀課的教學中,要想簡單高效就必須抓住略讀課的特點,在有效的時間里讀盡可能多的文章同時又要有所收獲,這樣才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讓學生愛上閱讀。
作者:陳育娟 單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第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