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電視發展論文
作者:金鑫 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學院
電影音樂可以發揮影片評論,也就是說通過音樂表達無聲的態度,這態度可以是頌揚、稱贊、同情、哀念、譴責,等等。音樂像一個旁觀者對畫面進行評論。或許你會說電影中的旁白不就是這種作用嗎,音樂的評論不就是毫無意義了嗎?恰恰相反,正是這種看似無言的態度表明正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在潛移默化中表達某種情感,強化觀眾的影片意識,進而達到導演的某種特殊的用意。例如《血戰臺兒莊》中,一曲感人肺腑、令人斗志昂揚的小號吹奏出的《義勇軍進行曲》伴隨著凄慘、悲壯的畫面,歌頌了中華兒女不畏強暴的英雄偉績、英勇抗戰的大無畏民族精神,這很容易讓人在此刻產生共鳴,在此時音樂勝過千言萬語。
電影音樂還可以起到深化主題思想的功能。影片《人到中年》中動聽感人的主題曲把一個對事業執著追求,對人生理想、未來堅持勇敢面對的女性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突出了一代女性知識分子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偉大人格和情懷。電影音樂可以推動電影情節的發展,對劇情的有力串接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童聲更是給人以至真至純的教育啟發。弦樂的經典演奏所產生的動人心弦的藝術效果,使無數的觀眾隨著電影情節的節奏而跳動,鼓舞新一代女性對生活的希望和對祖國的愛戀,深化了影片的主旨,提升了內涵。
電影音樂的主體性
好的電影音樂是在其創作主體創作、導演編排、演奏者演奏以及其他視覺因素四者的有機配合下絕美完成的。創作主體的總體素質和素養以及他們對電影情節本身發生的歷史背景、文化因素、人物心理情節的把握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也就形成了我們常說的作曲家的不自由創作,而這也正恰恰形成了電影音樂的獨特自然的魅力。觀眾是電影受歡迎的一大決定性因素,為此作為為電影服務的電影音樂就需要得到觀眾的認可,為大眾所接受。通過音樂對電影情節的烘托、推動、渲染從而使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隨電影情節的脈搏而跳動,已達到吸引觀眾視覺、聽覺的目的。《魂斷藍橋》的劇情只不過是現代版的灰姑娘愛上王子的故事,而《友誼天長地久》在電影《魂斷藍橋》主人公殉情時的演奏卻實實在在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再如《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我心永恒》,《我的野蠻女友》主題曲《我相信》,等等都是典型之作。
音樂對構建電影意境的作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藝術的要求也就隨之提高,電影也就需要較為完善的音樂來擴充。從電影的角度看,電影的要求就是電影音樂要把電影的氣質和情節更好地表達,強化觀眾的受感染力,傳達某種情感。電影音樂這種及相對獨立又有依附的屬性既具有其他音樂沒有的視覺感,又有了純電影的故事意境。這情與景的交融、情與景的結晶也就是我們一直提到的電影音樂。
電影本身營造了一種意境,富有靈感和動感,在敘事之下又增添了一種故事情節,蜿蜒曲折,耐人深思;音樂又將一種情景帶給觀眾,使觀眾一直籠罩在一種虛實結合、以實帶虛、以虛顯實的想象和感受中。音樂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象征系統,音符和旋律既有一種概念的束縛又超越了這其中的束縛,達成一份自由,它的情境性和電影的冰冷文字形成對比,在增強電影情節情感氣氛的同時豐富了電影敘事的曲折性,使得電影“情”和“景”在傳達上得出更深刻的意義,進而實現“象外之象”。電影音樂在電影留白處進行適當的填補和加強,讓觀眾在聽覺上對影片進行續連,不至于出現觀眾思維游離的情況,激發對電影意境的探尋和深刻理解。
一般來說,電影音樂對于電影文本有以下幾點作用:(1)抒發情感,渲染氣氛。音樂為渲染豐滿的人物和動人的情節起到了推動作用,在人物矛盾和情感糾葛的動蕩上,音樂也同樣加強了這種動態表現,隨之跳動。(2)創造情節節奏感。這種節奏感不單單指音樂本身所具有的聽覺節奏感,而是一種畫面和音樂相結合的節奏感,使影片處在一種完整的節奏之中,動感十足。(3)和電影敘事相結合,延伸電影情節的空間性。電影《阿甘正傳》和過去描寫弱智者的影片不同,影片的寓意是深刻的,美好的,而電影《阿甘正傳》中的多首音樂更是加強了影片的深刻意義,幫助了導演完成對阿甘故事的敘述同時升華了主題,達到隱喻的目的。多次出現的時代歌曲,一方面既點名了影片的時代背景和時間性,另一方面是通過電影音樂達到渲染氣憤的效果。例如反戰歌曲《幸運的兒予》《志愿兵》,一首很安靜的曲子I'mforest在影片的片頭片尾就像隨風飄落的雪花,毫不做作,盡展自在,而這同一首曲子在片頭和片尾的意義和聽覺感觸確實有很大不同的,讓觀眾心境也產生不同的滋味。
1907年法國影片《吉斯公爵被刺》在作曲家作曲后拉開了電影音樂的序幕,有聲電影時期后音樂才真真正正成為電影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同樣也是由唱片配樂向真正有聲電影過渡的過程。例如1930年中國影片《野草閑花》中的歌曲《尋兄詞》就是典型的唱片配樂。電影《花樣年華》可謂是代表之作。這是一部含蓄的、中國式的、周慕云式的情感糾葛影片。故事本身是很俗套也很淡,但影片始終充斥著一種詩人一般的情趣。一個眼神、一次邂逅、一次擦身而過,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動作卻滿是情感在其中,除了光線的恰到好處的使用,音樂在其中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方面,電影音樂的應用渲染了一種意境,將電影的整體情調奠定,拉丁情歌、周璇的《花樣的年華》、梅林茂的電影音樂等把電影中那份懷舊、失落、無奈、憂傷以及那個時代特有的時代氣息呈現出。另一方面,歌曲《花樣的年華》的歌詞向觀眾展現情節人物的心理活動,每句歌詞直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讓觀眾在看畫面的同時隨著蘇麗珍的情感動態去憧憬和向往未來。在影片《花樣年華》中隨處充滿音樂細胞,表達一份渴望之情,如果說看不能讓觀眾盡興,那么這一聽覺的加入,更是讓觀眾飽受“相思之苦”,大有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
音樂在電影中的審美與藝術功能
(一)電影音樂的美學特征電影音樂是與電影本身密不可分的,受電影情節所約束,電影音樂的美學特征是虛與實相結合的,超越物象之外的。它產生的結構基礎由于電影音樂的本身結構和相對于電影文本的復調性。電影《白》中多處出現反諷手法,卡洛返回故鄉的音樂最為突出。一首探戈風味的明亮鋼琴舞曲,使得觀眾對那份詼諧幽默抱以淡淡的一笑,一切的情感都已經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