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素養教育教學論文
本文作者:高音 單位:湖北美術學院
相關概念
真正的信息素養教育是通過學習者對信息技術知識技能的掌握和利用,不斷提高他們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使學習者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創新,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1]。2我國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現狀我國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發展相對緩慢,尤其一些藝術類院校。目前高等教育要求大學生畢業時應該獲得六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其中包括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這表明高校畢業生應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但是,當前我國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的開展情況卻并不理想。
我國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現狀
大學生信息素養不高,獲取信息能力較差,對網絡上良莠不齊的信息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許多同學認為只要把專業課學好就可以了,其他素質的學習是可有可無。信息檢索及文獻利用能力對大學生來說只在寫論文、搞課題以及科研等類似活動中才需要[2]。盡管近些年來學術界提出應將信息素養教育與終身教育、學習能力提高及個人發展潛力等結合起來,但事實上,真正通過信息素養教育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學生并不多。2.2開設信息素養課程并不理想目前在高校圖書館每年在新生入學時都會進行一次“新生入館教育”,由于教學方法、內容、學生學習熱情等諸多因素,使得該課程的教學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對此,在我校內進行抽樣調查,有85%以上的學生不知道信息素養教育所指,更不了解圖書館電子信息資源及其使用方法。2.3缺乏完整的信息素養教育體系在信息素養教育過程中,教學內容、教學體系、教學模式等環節統一協調,需要圖書館員與專業教師的合作,更需要整個學校范圍內統一規劃。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專業信息素養協會組織,這使得信息素養教育的開展沒有統一規劃,缺乏交流經驗的平臺,許多有價值的資源不能更好的共享。一些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院校,其信息素養教學形式還停留在傳統的入館培訓或者簡單的文獻檢索課,并沒有增加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學內容也只是以介紹圖書館館藏和使用方法為主,并不能按照各個專業的特色和不同年級大學生的特點,系統的、有層次地開展信息素養教育活動。
信息素養培養途徑初探
信息資源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物質基礎,離開信息資源去談學生能力培養,無異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教師一定要積極開發和合理使用各種信息資源(如①網絡②圖書館③社會實踐活動等),確保學生信息來源廣泛、獲取途徑暢通,那么,如何在我國高校有效實施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筆者認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圖書館加強自身建設從導向作用開始,通過提供信息,發揮教育職能,對讀者的精神需求和發展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建設入手:首先是硬件建設,包括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和讀者信息資源建設。高校圖書館之間實現電子文獻資源共享,這樣有利于優勢互補,節約經費開支,而且可以更好地為高校開展信息素養教育提供物質基礎。同時,圖書館有必要建立信息素養教育基地,為學生進行實踐開辟條件。有條件的高校可以成立信息素養興趣小組,利用課外時間,教學生使用一些辦公軟件和應用軟件,使學生提高綜合信息素質。其次是軟件建設,是指圖書館的館員隊伍建設,館員必須加強自身的素質建設。如果館員能夠熟練運用信息工具,對讀者的咨詢給予滿意的答復,就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良好形象,進而激勵他們自覺提高信息素養水平。圖書館的服務對讀者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往往比呆板的說教有效。因此,館員需要具備良好的信息覺悟、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才能樹立楷模作用。在讀者服務工作中,有意識地對讀者進行信息素養導向教育,才能充分保障教育效果。此所謂“潤物細無聲”。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能的過程中,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在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的學習,引導學生產生學習實踐活動。筆者認為,任務驅動法教學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學生是否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去探索、發現有關的信息知識。在教學中,除了關注學生是否完成所布置的專業課程外,還要看他們是否活用了知識,所以在課堂,可以布置給學生與本專業相關的信息內容的任務,注意培養學生對信息知識的掌握、活用和創新的能力。總之,真正的“任務驅動”,并不是照搬照抄式的,在任務驅動教學中,完成任務是為了驅動學生主動去探索、學習知識,進而活用知識,創新知識,這是培養信息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大學階段,學生對信息的需求既要滿足學習的需要,又要娛樂消遣,還需要緊跟社會環境的信息動態。前面筆者從縱向,把信息素養分成四個層次,結合這四個層次,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色和專業特色,采用分段連續教學形式,并與專業課程密切相關的信息素養教育形式。
基礎類信息素養包括基礎圖書館應用技能教育,面向大一的學生,他們對圖書館了解不多,可以基于圖書館現有資源的學習為主導,應側重于館藏資源以及圖書館服務項目等介紹,讓他們了解身邊可以利用的信息資源;社交需要類信息素養主要面向大二、大三學生,涉及學習與日常生活問題信息的檢索、評價能力,這個階段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利用各種搜索引擎和與專業相關的數據庫,找到所需的信息;自我實現類信息素養是提升自我能力的信息素養,主要面向大四學生,他們渴望獲得更多的考研、就業等方面的信息,這個階段的信息素質教育應該以網絡信息資源和數據庫的檢索方法為重點,培養學生自主查找信息、分析評價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并結合專題研究或畢業設計等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研究;超自我實現類信息素養是最高層的信息素養教育,主要對象是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專業教職員工,對與專業相關的科技發展動態及前沿性知識較為需求,關注科學發展的現狀與未來,以及所學知識在將來社會中的實用性,致力于發展新理論、新發明、新技術和方法[3],針對這個階段的信息需求,圖書館可以開展全面的信息素養教育,并配合做好相關的科研課題查新等相關輔助工作。一般認為,信息素養僅僅包含信息檢索能力。事實上,這種觀點無法涵蓋全部內涵,信息素養可以通過從閱讀中學習,運用信息進行互動學習,增強學習的自主能力,培養學生更為全面的學習能力,由技術層面過渡至全面的信息素養層面,促使學生學會通過互聯網進行知識交流,管理信息,成為具有良好信息素養公民,既能安全、合法和負責任地運用信息,亦能自主地進行終身信息素養教育學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