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畜牧業論文
本文作者:趙玉桃 單位:甘肅省臨洮縣畜牧獸醫局
近年來畜牧養殖小區的建設速度迅猛,但由于畜牧養殖小區內各種配套服務還未完全到位,因此獲得較高效益的畜牧養殖小區仍是少數。如在品種改良方面,往往是飼養戶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自由選擇,畜牧養殖小區內并未配置專職改良人員,從而導致生產出的雜交一代質量差的現象。另外,防疫制度亦不健全,許多畜牧養殖小區內未配備專業獸醫對禽畜定期進行疫病預防及治療,導致各種疫病頻發,畜禽死亡率高,產量下降,嚴重降低了養殖者的經濟效益。
發展畜牧養殖小區環境污染問題作為一個擺在畜牧業面前的重大課題,在畜牧養殖小區建設的過程中其治理必須要作為重點考慮的方面,主要采用以下2種方式:①將畜禽污染整治規定納入總體規劃;②推行糞便無害化處理。為確保畜牧養殖小區后續無污染,除了嚴格執行國家環保部門對規模養殖場的規定外,還應在參照當地實際所制定的地方性補充規定的基礎上,對科學的飼養方法進行大力推廣,明確各養殖戶的職責及應盡義務,杜絕個別養殖戶不肯履行應承擔費用和義務現象的發生,并對違規者進行相應的處罰或對其取消獎勵政策,使管理者有法可循,以促使養殖戶規范行事。
抓法制,促規范,做好小區內防疫工作加強《家畜家禽防疫條例》《動物防疫法》《獸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和落實,是提高從事畜牧養殖群眾法制觀念的關鍵。同時,建立并完善畜牧養殖小區內環境衛生、定期消毒、畜禽飼養管理、疫苗注射和檢疫隔離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以規范畜牧養殖小區內工作人員的行為。畜牧養殖小區要嚴格程序化免疫,統一管理和供應疫苗和獸醫用藥,對國家禁用的添加劑和藥品要嚴格禁止;不僅要配備相應的消毒治療藥品及獸醫設備,還要配置專職的獸醫技術人員。飼養人員要經常對畜禽進行觀察,有疫情及時上報獸醫人員,并及時檢出和發現病死畜禽,并進行無害化處理。生產區內嚴格禁止非生產人員的進入,畜牧養殖小區內車輛出入小區時需進行嚴格消毒。
畜牧養殖小區建設應科學規劃,統一標準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安排畜禽養殖用地。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按照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立的畜牧養殖小區用地按農業用地進行管理。為了突出規模效應,鄉鎮村等各級行政單位在劃撥土地時要本著“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相對集中、規范管理”的原則,相對集中劃撥畜牧養殖小區用地;在堅持“集中投建,同步運轉”原則的基礎上,要請畜牧技術部門科學地設計建區方案,按不同畜種分建專業性畜牧養殖小區,而非“混合”小區;參照規?;B殖場的建筑布局對畜牧養殖小區進行建設,在畜牧養殖小區外圍要修建圍墻與外界隔離,戶與戶之間最好用綠化帶或圍墻隔開,以保持一定距離;畜禽舍應盡可能選擇光、濕、熱均優的南向,舍內要保證創造與所養畜禽品種及其各生長階段相適應的濕度、溫度、光照、通風等條件,并配以科學的飼養流程;大力推廣單元式“全進全出”生產工藝應用在畜牧養殖小區建筑設計中,在每個養殖場大門口和畜牧養殖小區小門口都要設消毒池,并要嚴格分開清潔道與糞污排泄道,糞污處理池要建在畜牧養殖小區圍墻外下風口處,并要能與雨水分開,此外有條件的養殖場可建更衣和沐浴設施,以便保持工作人員的衛生。
學選擇主推品種,大力推行配套技術為了提高畜牧養殖小區專一化,同時便于飼養管理,有關部門應該進行適當干預并加以引導,確保在一個畜牧養殖小區內主要推廣一個適宜當地飼養并且群眾認可度高、市場占有率大的品種,這也是各級政府部門和業務部門應盡的職責。此外,條件較為完善的畜牧養殖小區可組建該品種的商品化配套自繁體系。為了提高標準化技術入戶到位率,在畜牧養殖小區內各環節要全面推進“統一環境控制標準,統一圈舍建設規范,統一飼養管理技術,統一品種制種模式,統一防疫用藥規程”的“五統一”配套技術,主要體現在環境保護、圈舍建設、小區管理、飼料飼養、品種改良、防疫用藥等環節,以努力提高畜牧養殖小區建設水平。
目前,畜牧養殖小區建設仍處于發展摸索階段,除了采取以上措施外,探索出畜牧養殖小區經營新模式也是促進畜牧養殖小區發展的積極方向。為了促進畜牧業朝專業化、規模化、企業化的方向發展,畜牧養殖小區可建立股份合作制飼養模式,按飼養規模入股,整合現有資源,加強分工合作。采用“龍頭企業—畜牧小區—養殖戶”或“公司+農戶”經營模式,以增強廣大養殖戶擴大生產規模的信心。此外,為了促進產銷良性循環,可由各級政府牽頭成立販運戶協會,本著“積極運作,穩妥推進”的原則,由盤活市場流通拉動畜牧養殖小區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