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基礎教育論文
作者:陳躍娟 單位:綏化學院基礎學院
問卷采用自編的萊克特五級量表和開放問卷相結合的方式對農村學校學生英語學習、教師素質、教學管理、教學資源與教學環境等進行了調查。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研究還采用了隨機聽課的方法。調查旨在了解綏化市農村英語基礎教育的發展現狀,發現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構建綏化市高校為地方農村英語基礎教育服務的體系。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教師隊伍問題嚴重,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王薔認為英語教師最基本的素質結構應包括:優秀的個性品格、過硬的業務能力、較強的科研能力、教學能力、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現代教育理論和學科理論[3]。根據這一觀點對農村英語教師的調查顯示:教師素質低是農村英語教學中的一個突出問題。73%的英語教師非科班出身,沒有系統地學習過英語專業知識,是其他科目的教師經過寒暑假的短期培訓之后上崗,邊教邊學的現象嚴重,缺乏基本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業務能力欠缺。79%的教師不知道什么是現代教學理論和學科理論,也從來沒有接受過相關的教育和培訓,不知道教育理論和學科理論對教學有什么樣的影響,更無所謂把先進的教學理論和學科理論應用于自己的教學當中。目前,綏化市農村教師專業化程度普遍偏低,年齡結構老化,長期得不到高質量的培訓,難以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4]。這也是綏化市農村英語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嚴重問題,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學生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是學生的啟蒙教育,對孩子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農民文化水平偏低,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足,“養兒防老”的思想嚴重,認為孩子在生活方面豐衣足食就已經足夠了。這些陳舊的思想不但說明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認識錯誤,而且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負面的影響,使其對學習沒有正確的認識,缺乏學習的動因。另外,由于農村人口生活水平的限制,許多家長為了經濟利益去城里打工,而孩子在城里接受教育的費用高,且父母忙于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所以許多學生就和祖父母或親戚一同生活在農村,許多“留守兒童”產生了。“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更為嚴重,這無疑會給孩子的學校教育帶來更多阻礙。
(三)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管理水平不高,對一些問題束手無策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對農村英語教育的管理松弛也嚴重阻礙了農村英語教育的發展。根據問卷調查得知68%的教師和學生認為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未發揮應有的作用,不能在教師待遇、教師培訓、教學硬件、教學管理等方面滿足教學要求。而對教育局的工作人員和學校的管理人員調查所獲得的數據得知,71%對農村英語教育所面臨的師資、待遇、家庭教育、傳播新理念等方面也無能為力。由于國家對農村教育的投入相對較少,農村交通不便,環境閉塞,接觸新思想、新事物的機會不多,因此,無論在教師素質的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管理水平的提升、教育教學設備滿足教學需要等方面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所發揮的作用都是很有限的。
綏化市高校為地方農村英語基礎教育服務的策略
(一)構建以提高教師素質為核心的服務體系教師自身的語言素質、教學觀念、教學理論水平、教學技能技巧、教師的自主發展能力都是教學進步的因素,教師是教育改革和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5]。調查獲得的數據顯示綏化市農村英語教師整體素質不高,是其教學質量提高的主要障礙。面對這種現實情況,高校利用其地緣優勢和人才優勢構建為農村英語教師素質提高為核心的服務體系。首先,高校注重培養未來農村英語教師。根據調查,綏化市農村英語教師中有69%畢業于綏化學院(包括通過自考和函授所獲得的??坪捅究茖W歷的教師),這表明綏化學院在提高農村英語教師素質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綏化學院是綏化市唯一一所省屬高校,注重提升服務地方能力,為地方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為此,綏化學院改變了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相應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改革及配套的實踐環節都傾向于農村英語教學的需要。其次,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才優勢和地緣優勢提高現有農村英語教師的素質。如,對農村英語教師進行校本培訓,定期為農村英語教師組織培訓班,尤其是利用寒暑假對其進行教育教學培訓等,把前沿的教學理論、適合農村英語教學的教學方法等傳播給農村教師,使其不斷提高自我學習的意識,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專業水平。再次,高校可以為教師學歷的提高提供方便條件,每年組織函授、自考等考試,并做好宣傳,使廣大農村英語教師認識到學歷提高的重要性,更好地發揮服務社會的職能。
(二)構建家庭教育幫扶體系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農村英語教學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彌補學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構建幫扶體系也是農村英語教育水平提升的一個重要方面。首先,綏化學院極為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實施“友情1+1,共享一片藍天”活動,使在校生與農村留守兒童結成對子,通過書信、家訪、深入課堂等形式了解農村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困難,對其心理問題進行正確的疏導,以彌補其家庭教育缺失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其次,綏化學院還定期組織員工和學生到農村,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宣傳和組織等活動,送“文化”、送“知識”下鄉,糾正家長對英語學習的錯誤認識,使其在學習上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再次,為了發揮高校學生的專業優勢,建立高校學生和農村學生的“幫扶對子”,使高校學生時刻了解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的需要,對其學習策略、學習自主性等給予引導,幫助家長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三)加強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的交流,建立其他的合作項目高校加強與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和直屬學校的交流,了解其最根本的需要,并為其排憂解難也是高校為農村英語教育服務的一個重要途徑。綏化學院與綏化市農村教育主管部門和直屬學校協調探索了一整套實踐教學體系,已取得了顯著成績。其中最突出的是師范生“頂崗式”實習支教。2007年開始,綏化學院每學期都會選派優秀的學生到師資力量薄弱的農村學校實習支教半年,采取“滾動式頂崗實習,雙向培訓”的方式[6](P176),建立健全了組織結構,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這一新的實習模式的探索為農村英語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支援了農村英語教育,解決了存在的許多突出問題,為農村英語教師素質的提高、教學方法的改革、學校的建設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隨時按照農村英語教學發展的需要,定期邀請高校領導、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開講座、做示范課,打破農村英語教學的封閉狀態,使新的管理及教育教學理念被引入農村的教學中。地方高校為農村英語基礎教育服務體系的構建切實地解決了農村教育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推進了農村英語基礎教育的發展、促進了農村教育質量的提升。同時,高校也可以從實踐中受益,探索符合其實際的特色道路,推動自身的發展。這是地方高校和農村英語基礎教育均受益的“雙贏”之舉。使我們的想象與鳥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