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橋梁工程論文
1對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施工技術要求
(1)為了避免鋼筋骨架有上浮現象形成,應在所灌注的混凝土頂面和鋼筋骨架底部相距1m左右時,即可對混凝土的灌注速度進行降低。當混凝土拌和物上升達到超出骨架底口4m時,通過對導管進行提升,使其底口超出骨架底部的2m以上即可,對灌注施工的正常速度進行恢復。(2)要求所灌注的樁頂標高達到設計高度以上,通常控制在0.5~1.0m,促使混凝土的強度得到保障。在接樁施工之前,應將多余混凝土實施鑿除,避免殘余樁頭有松散層存在。在灌注施工即將完成時,應對混凝土的灌入數量進行核對,促使所測混凝土的關注高度的準確性得到確定。(3)變截面樁的混凝土灌注技術。對于變截面樁灌注施工時,應先從截面最小的樁孔底部進行操作,技術要求應與等截面樁相符。當灌注施工達到擴大截面位置時,應將導管進行提升,使其處于擴大截面以下的2m左右即可。應對混凝土灌注速度及混凝土的坍落度進行稍微加大。當混凝土面超過擴大截面位置的3m以上時,應對導管進行提升,使其達到擴大截面位置以上的1m位置即可,從而對灌注施工進行繼續實施,直到施工至樁頂即可。(4)對全護筒灌注水下混凝土進行使用時,應混凝土面向護筒內進入之后,護筒底部應始終處于混凝土面下方,根據導管的逐漸提升,對護筒實施逐漸上拔,不僅應對導管及護筒的提升高度進行考慮,而且還應考慮由于上拔護筒導致混凝土面降低的現象。促使導管的埋深深度及護筒底面都處于混凝土面以下。
2橋梁灌注樁的施工工藝
(1)鉆孔施工。對機架挺桿進行調直,落實樁位的準確度,對機器實施開動,從而實施鉆進、出土,當滿足控制深度之后即可對鉆機進行停止并提升。(2)對成孔質量實施檢查。①測定鉆深:在對孔深及虛土厚度進行測量時,應采用測繩或手提燈進行操作。②控制孔徑。當鉆進施工時有較多石塊的土層出現時,或存在較大含水量的軟塑粘土層時,應避免有鉆桿晃動現象發生,從而到至出現擴大孔徑。(3)清理孔底土。當鉆孔至預定深度之后,應對孔底位置實施空轉清土,對轉動實施停止,提升鉆桿,避免有曲轉鉆桿的現象發生。(4)將鉆機移動至下一樁位。通過檢查成孔,對樁孔施工記錄進行填寫。然后對孔口蓋板進行蓋好。避免蓋板上有行人或車輛通過。然后再向下一樁位進行移動。(5)混凝土澆筑。①對鉆孔蓋板進行移走,對孔深、孔壁、孔徑、孔底虛土厚度以及垂直度急性復查。當與質量標準不符時,應實施有效處理,方可對下一道工序進行應用。②鋼筋籠的吊放:吊放鋼筋籠之前,應先對砂漿墊塊進行綁好。在實際吊放過程中,應對孔位進行確定,確保垂直且穩定,實施緩慢下沉,避免對孔壁造成碰撞當鋼筋籠吊放至設計位置時,應立即進行固定。當連接兩端鋼筋籠時,應運用焊接的方式,促使鋼筋位置的準確性得到保障,且使其保護層厚度與相關要求相符。③溜筒的設置,并實施混凝土澆筑。在溜筒放置之前,應對鉆孔內虛土厚度實施再次檢查并測量。在混凝土澆筑時,應實施連續操作,通過分層振搗密實,根據振搗的工具對分層的厚度進行確定,通常情況下分層高度應小于1.5m。④當混凝土澆筑達到樁頂時,應與設計標高進行適當超過,在浮漿鑿除之后,確保樁頂標高與設計要求相符。⑤溜筒的撤離及樁頂鋼筋的插入。當混凝土澆筑達到與樁頂相距1.5m時,即可對溜筒進行拔出,對混凝土實施直接澆灌。
3橋梁灌注樁的施工技術及安全措施
(1)測量定位的注意事項。測量定位直接與孔位的準確性造成影響,作為鉆孔垂直度及基準面標高控制準確度的關鍵。在實際操作中,應結合施工單位自檢和監理部門復檢驗收的方法。分兩次對定位實施控制,第一次是對井口進行開挖,對護筒實施埋設,而第二次則是對鉆機就位實施安裝,使設計及規范所允許的范圍內對偏差進行控制。(2)控制樁徑及垂直度。作為灌注樁施工質量的另一關鍵因素,樁徑也作為樁基施工質量好壞進行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在實際施工之前,應對鉆孔直徑的大小進行嚴格檢查,確保鉆頭直徑應超過樁徑,并做好登記記錄。(3)控制泥漿質量。由于泥漿的構成是由粘土、添加劑和水產生,在鉆孔灌注樁成孔的過程中,泥漿主要發揮著兩方面作用:第一是護壁,避免有孔壁坍塌的現象形成。第二則是攜渣。對孔內土體或巖土通過鉆頭實施切削,使其得到成渣,通過循環泥漿使其渣體從孔內帶出。(本文來自于《江西建材》雜志。《江西建材》雜志簡介詳見。)
4結束語
作為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橋梁灌注樁施工應進行規范的操作。即使對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造成影響的因素較多,但通過鉆孔灌注樁施工及監理人員的共同管理,可以在各個環節得到嚴格的有效控制,從而使樁基的施工質量得到保障。
作者:劉妍君 單位:河南省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