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聲樂藝術論文
作者:謝立山 匡泓錦 單位:湖南邵陽學院
南北語言發聲特點的共性類比無論是漢語言還是藏語言以及五十六個其他民族語言他們發聲的共性都是利用嗓音發聲,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聲學現象,其發聲原理是:利用氣息沖擊聲帶振動,發出基音聲波,通過咽腔、口腔、鼻腔共鳴作用,在牙關、舌頭、嘴唇等部位的協調配合調節作用下產生各種不同的音節、聲母、韻母,最后形成語音。
南北語言發聲特點的個性比較漢語言、藏語言以及其五十六個其他民族語言在上述基本發聲原理的基礎上凸顯自己的個性特點,總體概況分析如下:其一、發聲位置著力點有所不同,表現在高、低、深、淺、靠前、靠后程度上的差異;其二、牙關的開合、松弛程度不同,導致腔體空間的大、小、圓、扁程度不同,從而影響著音質、音色、音量等各種因素的個性差異區別甚大(這點也是本文論述的重點);其三、輕、重、緩、急,以及氣息推送的力量不同;其四、花舌、及兒話音的使用程度不同;正是這些個性差異導致中華民族語言發聲特點的多姿多彩個性特點差異甚大,也正是這些語言個性差異因而與聲樂藝術建立了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時也為聲樂藝術的發聲與演唱帶來了各種不同性質的影響,產生不同性質的決定作用。那么、本文所要推斷出的結論是:北方語言發聲特點有利歌唱發聲,南方語言發聲特點不利于歌唱發聲。這就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內容。
聲樂藝術概述:在筆者的聲樂專著《科學“Hao”音發聲法與聲樂藝術》一書中對“聲樂藝術”這個學術性概念做了總結概括性的闡述,節選如下:“聲樂是一門專業化、藝術化、科學化、理論化、系統化的歌唱表演藝術。”所以說:普通的歌唱藝術不能直接與聲樂藝術劃等號!聲樂藝術是建立在歌唱藝術基礎之上的專業化、系統化的一門研究聲樂科學(或人聲音樂科學)的藝術!而歌唱藝術又是在音樂化的人聲語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人聲音樂藝術。所以語言發聲是聲樂藝術形成的物質前提基礎。那么,人類的歌唱和專業化、藝術化的聲樂藝術是在人類嗓音和語言發聲的基礎上,經過漫長的歷史歲月慢慢地發展成長起來的,南北語言發聲特點與聲樂藝術是一種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生相滅,既對立又統一的一對互聯體,二者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
北方語言發聲特點有利聲樂發聲前文已經做過簡要闡述:北方語言是指如今中華漢藏語系中的標準普通話,事實不可否定北方人說普通話比南方人說普通話要標準得多。這種現象和結果所導致的原因是與南方紛繁復雜多變的方言發聲特點密切相關的。長期的聲樂教學實踐充分證明:在聲樂教學與聲樂演唱表演實踐中,標準的普通話語言發聲特點對聲樂藝術的形成與發展十分有利。具體論述如下:聲樂藝術最終表演特性之傳遞表達方式因為所要面向的廣大聽眾習慣需求、審美需求等因素而注定了它必須以標準普通話作為語言發聲表達方式。所以,訓練與表演全過程中必須嚴格以標準普通話作為追求的目標和衡量的標準(當然個別現象特殊區域中的民歌、原生態音樂為了表達特殊音效而不得不采用民族語言或方言作為表達方式,這種情形定當別論)。標準普通話一個最重要最顯著的發聲特點是牙關張開程度要大得多!因此聲音的共鳴腔體空間大,音量大,聲音要圓潤,音質純真,音色豐富,充滿光澤度,聲音厚實明亮,共鳴音響效果就好!同時還會大量節省嗓音的使用量,延長嗓音的使用壽命。這正是聲樂訓練一致追求的一個最重要目標,也是衡量聲音美與否的重要指標!因此,這種牙關的充分張開為聲樂發聲與演唱開辟了便捷之路!此為有利之一。第二個發聲特點是:講究氣息的深厚與穩健,使用的是胸腹式聯合呼吸法與氣息支點控制法。聲音建立在氣息支撐的氣口上發聲,氣勢強勁有力,已經類似于那種充滿激情的朗誦,因此聲音飽滿,豐厚,聲氣強勁,穿透力強,立體感強。這正是聲樂藝術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此為有利之二。第三個發聲特點是:咬字的著力點是在牙關后口蓋(座牙末端處),有利于咽腔的充分打開,利用咽腔產生豐富的共鳴,美化音色、音質,可使聲音圓潤,飽滿,增加磁性感和立體感,減少嗓音使用程度和使用量。這是聲樂藝術追求高標準的又一個重要原則,此為有利之三。第四個特點是:咬字準確、清晰,輕重得當,吐字圓潤、飽滿、到位,行腔規范、恰當,歸韻適度、把握得體,充滿韻味。這也正是聲樂字正腔圓,抑揚頓挫,傳情達意,聲情并茂的難點所在。此為有利之四。第五個特點是:為聲樂演唱音域的拓展奠定了基礎。筆者曾經這樣說過:“標準普通話是一種朗誦式的歌唱”。標準普通話總是習慣性地提高音調發聲,加之氣息飽滿深厚的運用,腔體的打開,而極易方便演唱高音,并能自然發響低音,這自然為音域的擴展掃平道路上的障礙。此為有利之五。第六個特點是:標準規范的普通話演唱的人聲音樂(聲樂)表達情感直接,極易讓聽眾聽懂、樂意接受,并產生心靈深處的一致共鳴。此為有利之六。第七個特點是:能使演唱者擁有自信的心里,心態自然,能自覺排除不必要的顧慮放棄心理負擔,使舞臺表演落落大方。這也正是聲樂藝術最終實現舞臺表演藝術的最終需要。此為有利之七。第八個特點是:標準普通話發聲與伴奏音樂的兼容性最強,協調性最高,協和性最為精準。這正是聲樂藝術中人聲音樂和背景音樂高度協調統一的最終體現。此為有利之八。以上所述標準普通話發聲之八大特點正是其對聲樂藝術的有利影響的集中體現,是一種南北語言———北方標準普通話發聲特點與聲樂藝術關系的積極因素。
南方語言發聲特點不利于聲樂發聲南方語言是指如今中華漢藏語系中的既不標準的普通話,和也不太地道的各種方言。這種語言紛繁復雜,變幻多樣,豐富多彩,夾雜著語言的各種成分,真可謂是五彩繽紛,變幻莫測,無法概括定論,這與遠古民族大融合、外來人群交錯雜居等歷史淵源有著親密無間的聯系。所以概括為是一種既不標準的普通話和也不太地道的各種方言是比較恰當的。長期的實踐充分證明:在聲樂教學與聲樂演唱表演實踐中這種性質的語言發聲特點對聲樂藝術的形成與發展十分不利。具體論述如下:錯綜復雜的南方語言長期在一個沒有標準和某種準則的約束下而自由自在漫無邊際地運行著,要想發出標準的普通話該是多么的艱辛與不順,也就是說在深受方言養育長大或者說是一種非普通話語言嚴重干擾下的人來說普通話其感覺是多么地別扭和艱難。所以要想在這種精美絕倫、爐火純凈的聲樂藝術之演繹過程中獲得完美的藝術表現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