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德育論文
本文作者:陳洪波 單位:徐州市光榮巷小學
在社會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德育教育一直是重點,當下各種心理問題的涌現,使心理健康問題顯得特別重要。因此,搞好德育教育的同時,更要注重心理素質教育,加大學校、社會兩個大層面的心理素質教育力度。德育教育時加強心理素質培養。
德育教育在我們生活中占很大比重,在德育教育時也應加強心理素質培養教育。第一,德育教育是指對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在學校中,書本、練習題甚至考試卷子都涉及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問題,還設有嚴格的分數制以確保學生達標。在社會中,制定公民道德規范、職員守則等,對社會人員道德等提出要求。可見,德育教育在生活中占很大比重。第二,德育教育的同時應該加強心理素質教育。
首先,心理素質教育與道德教育具有內在一致性,都是培養學生健康成長。心理素質教育重在培養學生良好性格品質及良好行為習慣。其次,心理素質教育與道德教育具有同時發生性。教師在進行道德教育時,也可以進行心理素質教育。加大學校的心理素質教育。學校要做好心理素質培養工作,促進學生在心理素質教育與德育教育方面有所進步。
第一,重視心理素質培養工作。學校將思想政治課程設為學生必修課程,體現出學校重視學生的道德教育,但心理素質教育未受到學校的同等重視。學校應該設置相關心理學課程,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尋求多元化途徑,妥善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確保學生健康成長。
第二,學校要做好防范極端事件發生工作。加強對學生的觀察和了解,積極引導學生遵守日常行為規范,鼓勵學生參加集體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人生意識的良好品質,教導學生珍視生命,珍惜人生。
第三,培養學生的互幫互助意識。學生在性格方面爭強好勝,遇到挫折,容易產生反叛心理,出現灰心喪氣現象,這樣會對學生的個人成長不利。學校應該鼓勵舍友、班干部或者知心朋友正確疏導這些同學,幫助他們擺脫人生煩惱,消除心理障礙,擁抱美好人生。社會的心理素質教育。
任何群體和個人最終都走向社會,所以現今社會要承擔教育人責任。社會制定出各種道德規范,約束社會人的日常行為規范,體現出社會道德教育。在心理素質教育方面,社會還應更加完善。
第一,設立正規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培養機構,有針對性地培訓、鍛煉、培養和造就心理素質教育隊伍。心理健康從業人員可以有效解決社會個體心理健康問題,從而促進社會個體健康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增磚添瓦。
第二,加強對現任心理健康工作專業人員的再培養。提高在職人員專業水準和在職人員工作效率,促使他們切實解決社會成員的心理問題。
第三,強化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社會教化意識。社會心理健康專職人員應加強對社會心態的評估、預警意識,引導群眾理智看待社會問題,克服急功近利、麻木不仁、驕躁攀比等不良社會心態,保持良好的社會心態。
心理素質教育與道德教育對我們同等重要,因此,我們要加強心理素質教育與道德教育的融合,同時注意,在加強道德教育的同時,更加注重心理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