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護理教育論文
作者:陳蘭 單位:湖北省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信息技術為美國護理管理效率的提升創建了平臺
計算機的應用已在美國的護理管理、科研和臨床護理中普及,護士的護理記錄、護理程序、護理計劃和評估等護理內容均被輸入計算機內,并且作為患者病歷的主要內容。美國的護理部主任/護理副院長可隨時從計算機上查閱任何護理內容并進行質量審閱,及時將審閱中發現的問題及指導意見通過互聯網反饋給病房,對改進病房護理工作起到直接指導作用,而且快捷方便,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效益。護理部主任/護理副院長也經常不定時地深入到各個病房,對所有護理工作進行全面查房與指導,并了解患者對護理工作及病房管理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盡可能及時給予相應的處理或與有關部門聯系幫助解決。同時,他們也會將每次查房結果和有關內容輸入計算機,方便年終考核時查閱。除此之外,病房內日常護理質量的監、管、控則依靠各病房的護理管理者負責把關。病房危重患者或當天手術患者的護理質量監察是護理管理者每日工作的側重點,并在每天下班前1小時檢查病房內當日所有護理工作的完成情況,以確保病房每日的護理質量。護理管理全部實現計算機化,醫院使用標準化管理軟件對質量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不同崗位的護士長每天都要將該科的管理信息輸入計算機,由質量評估和信息辦公室做綜合處理并對科室進行反饋,這使管理工作形成了良性循環,提高了管理效率。
法律法規為美國護理規范執業的環境提供了保障
美國的護理質量管理實行行業協會管理,護理質量標準全國統一。美國法律規定,任何性質的醫院都要執行國家醫療機構評審聯合委員會(JointCommissiononAccreditationofHealthcareOrganizations,JCAHO)委托的聯合調查團制訂的《醫院質量標準》。聯合調查團每3年對醫院進行一次檢查,每年出版一套根據調查結果制定的質量標準手冊,包括了護理質量的全部內容。各醫院護理管理部門根據JCAHO護理質量標準和醫院的具體情況制訂《護理質量管理手冊》。醫院各層護理管理人員都把JCAHO頒發的護理標準做為質控依據,并根據《護理質量管理手冊》將標準落實到各個環節,患者無論在何時、何地、哪一級醫療機構,都能接受到統一標準的護理服務,充分享受到優質護理。我國目前每個地區的發展不同,醫院的等級不同其護理水平不一,因此患者享受到護理服務也不同。病房布局為美國臨床護理工作的場所提供了方便美國的病房在設計上與我國有所不同,大多數病房呈“回”型設計,四周為病房,中間為醫護人員工作區和生活區。每個病房都配有小型藥庫,各種科內常規藥品按一定基數配備,并由計算機進行管理,低于一定數量時由藥劑科的人員去臨床進行相應補充。科室的各種儀器管理方式也是一樣,均由院內統一安排相關人員定期進行相應檢查,出現故障隨時由相關人員進行處理。這樣既減少了護理人員來回到藥房領取藥品花費大量的時間,也減少了護士參與非護理工作的時間,真正做到了“把護士還給患者”。
美國經驗中的借鑒點
健康護理很可能為新時代的發展主導,護理管理者及護士都將面對一個全新的世界。護理教育的發展也許會逐步轉向以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為主的教育,護理管理工作也將會因此而全面從醫院擴展到初級保健、社區服務、家庭護理和個案管理。我國衛生行業在國家發展的背景下,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一方面,由于醫療體制的改革,全民實行居民醫保,就醫的人群越來越多,加床的現象隨處可見,醫務人員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加上政府補償機制不到位,少數地方醫保結算率低下,部分醫院為了節約成本,不能儲備機動的護理人力資源庫,所以,導致護理人員長期加班,身心處于亞健康狀態。另一方面,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日益多元化、豐富化,要求衛生行業的醫療機構和從業人員以更為靈活多樣的方式,保質保量地提供診療、護理等專業服務。在這樣的需求與現實下,無論是政府主管部門還是護理管理者都應該冷靜思考,如何應對及推動護理事業的發展,如何借鑒先進經驗健全護理管理體系,如何建立和完善護理管理者的崗位培訓制度,如何建立一個科學的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如何更好地使用有限的護理人力資源等等。
建立護理教育體系是護理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美國目前的正規護理教育主要分6個等級,即:注冊職業護理教育、注冊護理教育、大專護理教育、本科護理教育、碩士學位護理教育、博士學位護理教育。注冊職業護理教育是美國最基本的護理教育,是培養護士助理的主要渠道。它由一些職業學校開設,學制為12~18個月,招收對象為高中畢業生。課程主要是有關急慢性疾病護理、預防及康復的基本知識。學習結束后,參加全美職業護士執照考試。考試合格者將以注冊職業護士的身份從事最基本的護理服務。注冊護理教育是培養注冊護士的主要渠道,傳統的注冊護理教育以醫院開設為主,但目前許多大學均設有注冊護理教育。招收對象為高中畢業生,學制為2~3年。畢業后,參加全美護士注冊考試,通過者可以注冊護士的身份在各種衛生醫療保健機構從事護理工作。注冊護士具有獨立應用護理程序為患者服務的能力。如今的美國已經形成了協士(準學士)、學士、碩士、博士多層次、多渠道的完整護理教育體系,而且課程設置合理,注重理論聯系實踐、護理人員人文思想的培養和以患者為中心的健康理念的培養,對每一級的護士的要求都很明確,并能按級別從事相應的護理工作。美國護理學會提出,“清除阻止護理學生和在職護士接受正規教育的障礙,提供靈活的工作時間表,更多無縫式的和有效的學術途徑,增加進修項目”。結合目前我國護理教育現狀,建議一是將護士的招生起點定位于高中畢業生,同時在招生時應兼顧考慮到護士需要很高的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二是鑒于目前國內各類院校設置的課程門檻差異化太大,建議衛生部與教育部能有機結合,注意理論學習時間和臨床實踐時間的合理分配,在參加護士執業考試前必須至少在二級醫院以上完成規定的臨床實踐,應以“護理核心能力”培養為主線,建立“學校實訓+社區實踐+醫院實習”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新體系。注重學生護理職業素質和職業情感培養,提倡護生早期接觸臨床、早期接觸社區、早期接觸社會實踐、早期感受醫院和社區,體驗護士角色和患者角色,理解護士職業的價值和情感,學習人際交流溝通技巧,基本的生活護理技術,使學生能夠持續獲得本專業的職業技能、職業能力,增加學生對護理職業的感性認識。三是開展多途徑多方式的繼續教育,便于學生從不同的起點多快好省地提高自己的知識和專業技術水平,每年完成25學分,作為晉升、晉級的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