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麻醉學論文
作者:馮昌盛 李軍祥 左友波 余慶波 涂發平 單位: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
研究考核辦法麻醉科專人負責手術間麻醉機監護儀等考核前布置;考核安排在上午第1臺麻醉實施前,1名教師監督、1名學生操作;學生之間不能就考核內容與結果進行交流,現場完成考核結果確認;專人負責收集試卷和分析。1.2.3研究考核時間麻醉科內6個月實習結束后進行考核,每位學生操作考核時間為10min。
考核結果60名學生中能正確完整操作者51名(85.0%),不能正確操作者4名(6.7%),不能完整操作者5名(8.3%)。兩屆學生考核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學生中不能正確或完整操作項目在全部12個麻醉前準備項目中,學生不能正確操作的項目大多是較為復雜的操作,即可隨時應用簡易通氣設備;檢查吸引器;檢查監護儀;驗證中心供氧壓力;檢查呼吸環路密閉性。而不能完整完成的操作中則多為簡單的習慣性遺漏,即確認麻醉機參數設置,評估是否已為實施麻醉準備就緒;檢查完畢后登記;可得到并且能應用的備用氧氣瓶,壓力充足。
麻醉前準備是臨床麻醉實施前的重要步驟,麻醉前準備包括患者在病房的術前準備、患者心理狀態的評估及麻醉醫生在手術室對儀器設備的準備等[4]。從麻醉醫生臨床能夠完全支配的角度出發,本研究選擇手術室的麻醉前儀器準備程序作為切入點,評估學生在實習中對麻醉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
麻醉前準備是本院麻醉學系大三開設的臨床麻醉學必修實驗教學項目,學生在實驗室接受模擬示范學習,是進入臨床麻醉實習時每天都需要進行的基本技能,該技能是保證麻醉安全實施的前提,每位麻醉醫生通過麻醉前的儀器設備檢查準備,能夠早期發現問題,及時更正或彌補遺漏。
20世紀西方文化中最杰出的三大發現之一的“墨菲法則”認為,只要存在發生事故的原因,事故就一定會發生。而且不管其可能性多么小,但總會發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損失。在臨床麻醉工作中,曾有麻醉儀器在使用中失靈或存在故障而事先疏于檢查更換或未仔細核對,誤將其他藥品注入神經間隙等造成嚴重不良后果的事件[5]。基于此,本研究在麻醉前準備的臨床實習教學中事先制訂出統一規范的操作程序,并由教師在學生進入麻醉科實習初期集中示教,要求每個學生親自練習掌握;在其后的6個月實習期間,帶教教師每天需監督學生對麻醉前準備程序的實施情況,及時查漏補缺,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正確良好地操作習慣,盡可能提高麻醉安全性。
本研究表明,在完成6個月麻醉科實習任務后,有85%的學生能夠正確完整地實施麻醉前準備的所有項目,但有11.7%的學生不能正確完成部分項目,8.3%的學生無法完整實施12個項目,存在部分項目遺漏;不能正確完成或者無法完整實施所有項目均可能造成麻醉過程中出現不該發生的安全隱患,最終導致患者死亡或出現嚴重并發癥。
臨床實習教學不同于基礎理論教學,前者更側重于對基本技能的理解與掌握;麻醉前準備的所有項目在臨床實施過程中集中體現為一種程序化的技能操作模式,因此,帶教教師在帶教時的教學監督作用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個別教師因為自己沒有掌握標準的麻醉前準備程序,繼而無法對學生的不正確操作進行糾正及不能把握準備項目的完整程度。另一方面,學生平時沒有培養正確的操作習慣,教師也沒有及時發現,導致部學生實習結束時也沒有掌握正確完整的操作技能。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提高實習教學效果與臨床麻醉安全性,需要不斷加強帶教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及時發現和改進學生在實習中的不足之處,真正提高教與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