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工業設計論文
作者:李玲莉 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機電學院
美國的設計教育改革則是把專業進一步細化,出現了工業產品設計,平面與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花布設計等等高度專業化的新專業,這個變化的直接原因:市場需要大量的商業美術工作者。戰后德國的設計在短短幾十年間有很大的發展,一批設計教育家在烏爾姆市建立了烏爾姆市設計學院,烏爾姆設計學院提出理性的設計原則,完善了設計教育體系,與企業聯系,與社會聯系,發展出系統的設計方法。意大利的設計教育是集中在米蘭的米蘭理工學院建筑系。大部分意大利的現代設計發展與重要的企業有密切關系,企業資助設計,資助設計競賽和展覽,提供設計機會給設計家,促進了整體設計水平的提高。荷蘭的蓋里•里特維特藝術學院立足與荷蘭現代主義風格的平面設計教育,具有荷蘭最好的平面設計教育體系,集中發展現代主義設計對于解決問題這個原則基礎上的設計課程。啟發學生對于解決問題的思維,使學院具有鮮明的特色。日本,廣泛吸收各個國家的設計教育體系的長處,建成以美國體系為中心,歐洲體系為輔助的,自己獨立的設計教育體系,日本各大學的設計藝術教育理念中常提到的一句英文是“communication”意為“通信、傳達、交換、交流、傳意”。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科之間的交流,學校與社會之間的交流、國際之間的交流等對于信息社會的今天是極有含義的概念。藝術設計教育落后于現代設計的實踐。這一點在中國現在的藝術設計教育中,表現得更為突出。從歷史角度看,缺乏設計與社會、設計與人文、設計與科技、設計與市場、更重要的是缺少設計教育與社會同步發展觀念和步伐。
常沙娜(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設計藝術要與生產結合,這是一條重要原則”,但目前我們的設計教育與生產脫節的現象卻很嚴重,甚至不如過去。設計教育怎樣同生產相結合?僅僅靠理論講解顯然不夠,必須讓老師學生到工廠去切身體驗。
潘魯生(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認為設計藝術教學,除了對學生藝術理論和實踐的培養之外,也要將市場經營導入其中,使學生盡早了解社會,了解市場,以縮短學生對市場認識的環節,使學生能夠在走向社會以后盡早適應”。李硯祖(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開放式的教學與開放式的工作室預示著專業教室和工作室的合二為一,適應培養綜合型設計師需要……”。工業設計教育發展,必須和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連,設計的產業化趨勢,創意經濟已是發達國家的一種趨勢,不能把設計藝術教育變成傳統審美教育,或是單純的技藝灌輸,更不能變成封閉、虛擬、脫離實踐、脫離市場經濟教育模式。因此,探討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的設計藝術實踐教學的新模式勢在必行。
設計藝術實踐課的重要性
針對目前工業設計教育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理論與實踐脫節、設計與市場脫節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希望將工業設計的實踐教學模式與地域性特色經濟發展和學校的特色學科發展相結合而走出一條結合地域特色和學校特色的設計藝術實踐教學發展之路。并由研究的深入和推廣,給廣大高等院校的設計藝術實踐教育模式的發展提供一個借鑒和參考。
結合區域經濟特色構建設計藝術實踐教學模塊
(一)構建設計藝術實踐教學模塊
對設計藝術實踐教學模式的討論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的:①對兩種藝術設計教育模式研究,一種是在綜合性大學;另一種是在各種工科院校,如航天、機械、輕工、紡織等。怎樣把它們的實踐課與學校的專業方向結合起來,形成可行的模式。②對文理科類藝術設計教育方式研究,文科,偏重于審美教育,又得不到良好的工藝與技術訓練,理工,偏重工藝與技術訓練,又得不到良好的美術理論和審美訓練。但他們又同時缺少應有的實踐課的訓練和實際的市場鍛煉。對此進行探索找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③對藝術設計實踐性教學的綜合分析研究,形成可行性的研究報告。對設計藝術教學普遍存在封閉性、單一性、虛擬性問題,詳實的分析總結,為今后的設計藝術教學健康發展,形成理論依據。結合區域經濟特色和學校學科發展特色,進行了深入研究,構建設計藝術實踐教學模塊:構建基礎設計實踐平臺,包括四大基礎模塊。結合區域性經濟發展的特點,構建汽車設計實踐模塊、農副產品品牌策略設計實踐模塊、動漫設計實踐模塊,將區域經濟的特點融入到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有事可做,有事能做、有地可去;結合哈爾濱的地域特點,構建冰雪特色的實踐教學模塊,以雪雕藝術實踐為主導的冰雪特色實踐教學模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結合學校的“三海一核”的特色,構建二大特色模塊,包括船舶美學設計實踐模塊、數字虛擬展示設計實踐教學模塊,使學生與系統地人才需求相對接。
(二)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充分調研,廣泛吸納意見并分析整理對省內高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哈爾濱農業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等多所院校)的設計藝術實踐教學進行調研,與部分教師座談,探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地域經濟與實踐教學模式結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對省外高校(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大連民族學院、青島海洋大學等)的設計藝術實踐教學調研分析研究,對地域性與設計藝術實踐教學的影響進行論證,并分析典型案例——大連民族學院設計藝術系的引進型實踐教學模式,并進一步結合區域特性進行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通過老師、同學、朋友、學生對境外的高校設計藝術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調研,研究相關的理論、文獻、教學理念、模式等。這一部分的調研主要是要放眼國際,對國外現代設計教育的成功模式進行分析、總結和借鑒,并加以消化和理解,除了國情、經濟發展環境等影響因素外,探討共性的規律,更好地立足本地、本國的特色發展設計藝術的實踐教學模式。
第二階段:構建設計藝術實踐教學模式在第一階段的理論和案例分析的基礎上,立足哈爾濱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特色、學校發展特色的研究,設計需要經濟發展的背景環境,反過來設計又可以更好地促進經濟的發展,增加附加價值,本階段主要針對地域經濟發展特色構建了汽車設計實踐模塊、農副產品品牌設計實踐模塊、藥業廣告策劃設計實踐模塊,及結合冰雪特色發展起來的冰雪設計實踐模塊等四大實踐教學基礎模塊,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學校“三海一核”的特色分析構建了船舶美學設計實踐模塊和數字虛擬展示設計實踐模塊,這是特色實踐教學模塊。這六大設計藝術實踐教學模塊的構建應該更具有區域性推廣的價值,前面四個區域性基礎模塊應該具有共享性,既是在省內高校之間搭起的一個設計資源共享的平臺,整合各高校的設計教育資源更好地為培養設計人才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而努力;而后面的特色模塊可以因校而異,這樣各高校能保持特色鮮明,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