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中學體育論文
1農村中學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體育教師的工作任務繁重
職業特點決定,體育課的教學大都在室外露天授課,長期忍受風吹日曬、酷暑嚴寒,教學環境相對艱苦。同時,體育教師不僅要承擔正常的體育教學,還要負責早操、課間操、課外活動、課余訓練等工作,工作量大,任務繁重。可往往得到的待遇卻位列學校底層,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師的積極性。
1.2器材、場地設施不足
在農村中學尤其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普遍存在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相對應地,體育教育投入減少,導致體育器材嚴重不足、場地設施較差。而常規體育器材利用率也存在自身局限性,使體育教學內容很難落實,時常出現“一節課,稍息立正跑兩圈,再發三個爛球球”的放羊式教學。另外,由于器材少,很多學校在對器材的使用上有較多的限制,進而影響了教學的規范進行。例如一學期只配備三至五個籃球,學生又多,籃球課的教學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有時在體育器材缺乏的情況下只能上一些田徑課,使體育教學內容很難落實。在此情況下,難以實現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體育課,難以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
1.3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老套刻板
中學大部分體育教育內容設置以競技技能為中心,主要是田徑、籃球、足球、排球等現代競技運動項目,通常出現從初一到初三一直上田徑課,學生往往對這些項目的積極性不高。而教師多以傳統的授課方式進行教學,即一名教師面對全體學生進行講解及示范,學生模仿及練習,教學方法單一刻板,體育課顯得缺乏生機、枯燥、乏味,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精神。
2完善農村中學體育教育的建議
2.1加強對體育教育的重視
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應將體育教育提到能得到學校、教師和學生重視的層次上來。只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對于體育課程的資金支持才能達到應有的層次和規模。加大對學校體育教學事業的投入,不僅可以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2.2加強體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積極引進高學歷、高素質的體育教師。為體育教師提供更多的進修、培訓、交流的機會。積極開展各種與教學相關的活動,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及創新,以促進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及教學效果。同時,應考慮適當提高農村中學尤其是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學校體育教師在各方面的待遇,利于激發體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對開展農村體育教育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
2.3利用現有條件開展多種教學
當場地、器材的缺乏的現狀暫時無法改變時,只能充分發揮現有體育器材設施的作用了,開發其多種功能,使體育課能呈現出生動活潑的場面,讓學生從中享受各種體育活動的愉悅。例如:跳繩可以做繩操、兩人三足跑、三人角力、拔河等;接力棒可用作接力跑,也可用做體操、啞鈴操等;實心球可用來投擲,也可用來打保齡球;標槍可用作標志物,也可繞竿蛇形跑等。另外還可以讓學生開動腦筋,自制一些簡易體育器材。如喝過的礦泉水瓶做“保齡球”,廢舊羽毛球作“飛鏢”,沙包、毽子、鐵環、陀螺等,既豐富了教學器材,又能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創新能力。老師也可以根據民俗開發一些課程。我校地處“黃羊錢鞭”的發源地,大多學生都會這項活動,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創編后發展成為我校的校本課程。總之,利用一切現有條件創造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豐富體育課內容,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2.4因材施教,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應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從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習式教學模式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中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的體能發展。體育教師不僅要面向全體學生,還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不能只讓少數“精英”參與,要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并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身體條件、運動能力和興趣愛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例如,通過降低運動難度、調整器械規格、改變器材功能,使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能體驗到體育學習和活動的成就感,使所有學生都取得進步和發展。
2.5提高教師教學技能
要在新課標的要求下熟練掌握教材知識內容,結合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內容確定教學內容,確定教材的重難點來備課。體育教師的備課要從多方面考慮:對教程的任務、目標、學生心理需求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做足準備。真正做到“健康第一,以人為本”。
3總結
總之,要重視農村中學的體育教學,讓處于身體和心理快速發展中的中學生掌握基礎的體育運動技能與知識、培養學生的體育參與意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作者:徐學娟 單位:寧夏中寧縣第三中學體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