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創建論文
本文作者:杜旭陽 單位:盤錦職業技術學院
高校樹立以人為本的必要性
以人為本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質性要求高校不但是傳播知識,陶冶情操,開發智力的集聚地,同時,也是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的培養基地,高校思想政治就是做人的工作,其本質要求就是以人為本,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尤其是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思想政治教育更應符合以人為本的要求,因為思想教育的主體和對象在本質上是統一和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
以人為本是高校大學生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要求的需要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影響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是國與國之間交流更加復雜,各國之間經濟往來更加頻繁,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貿易的互通,產品的交易。但是隨之而來的西方價值觀念,生活模式,思維形態,使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因此,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著眼于高素質,高品位,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永恒主題,不斷促進大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和諧,健全發展,培養適應經濟發展的綜合性、合格性新人。
以人為本是高校大學生適應網絡化發展新趨勢面臨挑戰的要求隨著電腦的普及,網絡作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以其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參加人數多的顯著特點,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生存方式。網絡是一個知識的蓄水池,有政治、經濟、文化的信息,同時也有暴力、色情等垃圾的信息;同時網絡也成為大學生思維解放的跳板,一些大學生利用網絡來誹謗他人,調戲他人,傳播不健康文化,偷看別人隱私,抄襲論文等。有的熱衷于網上聊天,利用網戀來詐騙他人,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歧途。給家庭與社會造成了巨大影響與損失。
堅持以人為本,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胡錦濤總書記在黨是十七大報告中對人民的莊嚴宣告。培養全面發展的、和諧的人的過程就在于:教育者在關心人的每一個方面、每一特征的完善的同時,任何時候也不要忽略這樣一種情況,即人的各個方面和特征的和諧。
要肯定學生的個體價值,要看到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特長,并加以評價與認可。尊重學生的個體價值的存在性,高度重視學生每一天的思想、精神動態,做到心里有數,對學生提出的促進班級、學校有意建議要回應,有必要時,提到有關部門解決。
要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班集體是由若干個個體組成的,每一個個體都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愛好,思維方式與個性。不能抹殺和排斥這些異同的出現,要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將其利用合理的方式,途徑,把學生個性展現開來,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以“和諧”共事,統一,互助發展,源源不斷地給班級體注入生機與活力。
要為了學生的根本利益。組織開展各類班會,開展學習交流,消化學習內容,以榜樣帶動“后勁”學生跟上班級大隊伍,要深入到學生宿舍去,貼近學生,咨詢學生住宿情況,了解學生用餐狀態。要為品德高尚,成績優異的學生爭得獎勵,使他們在學校的各個方面安心、放心、舒心。
要關注弱勢群體學生。弱勢群體學生可包括:貧困、單親、心理問題等狀況的學生,以學生為本蘊含著對弱勢群體學生的無限關愛與幫扶,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多接觸這類群體,常常與他們溝通,在精神上鼓勵他們要有良好的心態與氣質去面對能夠學習與生活,有必要時,要省下生活費用,伸出援助之手,讓他們在班集體的大家庭中得到親情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