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初中政治論文
作者:謝郁民 單位:廣東省龍川縣黎咀中學
前言
政治課程教學對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義。初中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思想道德品質建設的效果與政治課程的授課模式有著緊密關聯。教師應當通過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提升課堂教學的魅力,從而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實現心靈的凈化,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初中政治課程教學的現狀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初中政治課程教學進步顯著。首先,政治課程開卷考試從最初師生的不完全適應已逐漸走向成熟,學生學習壓力減輕,素質教育落實更加有力。其次,初中政治教材不斷完善,內容貼近學生實際,各單元主題和習題設計更符合實踐需求。最后,多媒體教學的廣泛應用有利于對抽象的理論知識加以詮釋,師生之間的互動配合更加有效。總體來看,初中政治課程的教學質量明顯提升,教學模式產生了實質性的突破。
二、初中政治課程快樂教學模式構建的目標
為進一步推動初中政治課程的教學發展,在社會變革時期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使學生掌握政治課教授的基本原理,快樂教學模式的構建尤為必要。快樂教學模式的內涵體現在從形式到實質的變革,不僅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利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更注重以學生為根本,幫助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實現自身的進步與成長,這也是模式構建的出發點和歸宿。初中政治課程快樂教學模式構建的目標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學生的興趣支持。政治課理論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嚴肅性、抽象性,單純的書本知識講解往往使學生倍感枯燥,甚至失去學習興趣。長期的應試教育給初中政治教學帶來根深蒂固的影響。快樂教學模式的構建首先要注重配合教材的發展,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解讀理論知識。例如,“過富有情趣的生活”、“交往藝術新思維”、“權利義務伴我行”、“承擔責任服務社會”等章節,教材內容雖與學生生活密不可分,但其中也蘊含著特定的理論知識。所以教師應善于捕捉學生的興趣焦點,設計對學生具有吸引力的教學內容。
第二,師生的充分互動。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既然教材內容設計與學生生活非常貼近,教師就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話語權,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互動教學有助于學生全身心融入課堂氛圍,積極思考,向教師提出問題,或是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實踐探索中吸收理論知識。教材中各單元的主題設計都與實踐密切相關,教師應以實踐活動為契機,促成師生間的深入互動。
第三,學生的寶貴收獲。處于青春期的學生經常會產生各種心理波動或不良情緒,面臨心理壓力等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是政治課程的重要使命。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不良社會風氣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形成威脅,教師通過教學引導,有效解答學生的內心困惑、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這正是學生獲得快樂的源泉,也是對學生因勢利導的有力時機。
三、初中政治課程快樂教學模式構建的舉措
按照上述目標的指引,初中政治課程快樂教學模式的構建應從理論知識的動態講解入手,過渡到學生的主動探究和師生互動,并由教師針對初中生思想和心理層面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剖析,以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對形成性評價方式的應用。
第一,理論知識的動態講解。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教師應搜集學生感興趣的生動素材,用以吸引學生的目光,并將理論知識寓于其中。例如,對于生命、青春和自我的認識,教師可選擇詮釋生命價值的代表人物,用人物案例的方式激起學生內心的澎湃;用對比性的方法,從正反兩方面展現青少年的成長歷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對于法律法規及權利義務的講解,教師可以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為切入點,如購買到虛假商品如何維權,自己的姓名、肖像被他人擅自使用如何訴諸法律,使學生增強法律觀念。而且教師還可采用開放式教學的方法,用代表性的案例資料拋磚引玉,然后鼓勵學生搜集相關的資料,課上與大家分享,從而使學生在活學活用的過程中吸收政治理論知識。
第二,主題探究與互動活動。經過理論知識的講解,教師應激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完成開放式的作業。新課程改革鼓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重視學生特長的展現。教師在布置單元作業時,可以設計不同的主題,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長自由選題,主動開展探究活動,并通過語言組織、圖畫搭配,以及照片、視頻拍攝等等,制作成自己的作品。學生在課上與教師分享自己的創作心得,理論知識也能得到自然運用。例如,學生如何從自身愛好出發,規劃有情趣的生活,學生與長輩相處的和諧融洽,同學之間的競爭與合作等,都可以作為探究與互動的主題。
第三,對學生內心世界的關懷。社會轉型期人際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同學之間的相處也是人際關系的一種。初中階段,學生在學習上相互競爭,人際關系顯得越發微妙;有的學生自私冷漠,缺乏對他人的尊重和關心;還有一些學生形成小團體,排擠其他同學等等。這些現象都有可能引發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可在問題討論環節以此為現實素材,鼓勵學生以郵件的方式向教師描述遇到的困惑,希望獲得的幫助。然后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問題,精心編輯課件,選取相關的案例素材,向學生講
解遇到此類問題應保持的心態和具體處理方法,帶給學生啟發。教師還可開辟網絡博客空間,拓展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給予學生更多開放交流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內心釋放的快樂。第四,形成性評價的應用。快樂教學模式的構建離不開評價方式的變革,政治課程開卷考試僅僅是評價方式改革的重要方面,在日常教學和評定中,教師也應積極使用形成評價方式,將學生思想道德品質、課上參與的積極性、開放探究的創意思維等因素作為評價的參考依據,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總結快樂教學模式的構建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趨勢,教師應積極探索政治課程快樂教學的途徑,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揚起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