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醫學教育科技論文
本文作者:朱海濤 陳黎 杜士明 單位: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
隨著現代生物醫學的飛速發展,醫學生在校期間不可能學會今后所需的全部知識。學校教育的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university)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目前已成為國際上一種十分流行的教學方法。PBL引入我國高校后,許多醫學院校都在醫學臨床課、基礎課中進行了PBL教學探討,并在實習、見習、實驗課等實踐環節也進行了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逐漸成為我國醫學教育模式改革的趨勢[1~6]。本文就PBL教學模式的適用范圍進行探討,以揚長避短,更好地發揮其優勢,為提高我國醫學教育質量服務。
1PBL教學模式的優勢
1.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在PBL教學中,沒有了老師的直接傳授,學生獲取知識不得不依靠自己,這自然會使他們感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任,必須發揮自己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否則,將無所收獲。PBL教學把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變成具體的問題,使學生產生探索的興趣,通過自學討論、病歷分析、技能操作等方法,探索、解答問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更加積極地參與教學。
1.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PBL教學中,學生必須通過自己的調研才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經過提出問題、收集分析整理資料、討論、檢驗求證等階段。通過這幾個階段的鍛煉,培養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PBL教學使學生學會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知識。例如,要通過自己動手查閱文獻、請教專家、搜尋網絡資源并通過自我反思等方法獲得并理解知識點,而不是直接從教師和課本中獲得知識。這一過程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實現“學會”向“會學”轉化。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僅是順利解決所面臨問題的重要條件,也是PBL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目的。
1.4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當今社會,許多重大問題的解決都是多個人、多個單位集體協作的結果,不是單靠個人能力所能解決的。PBL教學要求學生集體協作、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在完成小組任務的過程中相互溝通、合作、共同負責,從而達到最終的目標。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與交流,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傾聽的技巧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對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鍛煉。
1.5形成整體醫學知識框架
在傳統醫學教學模式下,學生分別學習解剖、生理、生物化學、藥理、病理等基礎醫學和臨床各學科。盡管各學科自身具有完整和系統的知識體系,但各學科之間卻缺乏有機的聯系。PBL教學中,為了解決問題,學生要綜合各相關學科的知識,將各學科有機的聯系起來,形成自己的解決方案,構建相應的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提煉和概括,形成更加明確的知識體系。
1.6不僅對理論學習有益,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PBL教學除了可以培養以上能力之外,還可以鍛煉學生獲得和評價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歸納總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統籌時間能力等,這些能力將為今后更好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2我國實現PBL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
2.1PBL教學需要更多的教學資源
典型的PBL課程是由8~12個學生和1個教師組成1個教學小組來完成的。我國人口較多,大學班級的人數一般都不少于40人,要將現在的大班制分成多個小組教學,就需要更多的教室、圖書、期刊、網絡等教學資源,還需要一支龐大的、符合要求的教師隊伍,而目前國內許多高校還難以滿足這個條件。
2.2PBL教學需要付出更多的學習與教學時間
對同一知識點的教學,PBL教學通常需要經過2~3個階段,花費的時間是普通教學法2~3倍。在現有教學年限和教學時數的情況下,全部課程及內容都采用PBL教學是無法實現的。而學生為解決問題,需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并與其他同學交流討論,也將花費大量的課余時間。在本就繁重的課業壓力下,這可能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3PBL教學對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
PBL是一種對教師素質要求很高的教學方法,它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充分理解PBL的精髓,熟悉其教學過程,實現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教師不僅要對所教課程內容熟練掌握,還需掌握與此相關學科的知識,并具備靈活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具備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要善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控制好課堂節奏。PBL教學中,教師還需正確處理好提出的問題與課程內容之間的關系,編寫PBL教材、教案,這就需要廣大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2.4PBL教學對學生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生一直接受傳統教育,對傳統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賴性。大學里突然轉變為PBL教學,學生往往難以適應。而PBL教學的成功開展,學生花在查閱資料、歸納整理及學習討論上的時間和精力遠遠超過普通的課堂學習,因此需要他們有自主學習的自覺性,否則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效果。這對于自律性差、基礎較差及一些年齡較小的學生還存在著接受的問題。
2.5PBL教學需要專用教材
教材是學生獲取專業知識的重要工具,又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準繩和講授的藍本,原有教材的編排體系只適用于原來的教學體系及方法。PBL教學雖然不拘泥于教材,但是也必須有教材作參考。由于PBL教學目前仍處于實驗階段,還沒有一部適合其教學使用的教材,教師只能結合原有統編教材,打破原有的完整的基礎理論知識,按PBL教學的要求和學生的特點,以問題為核心編寫講義。這必然會遺漏一些內容,致使學生對傳統學科理論知識系統性的掌握不足。
2.6PBL教學本身存在學習各學科知識的系統性較差、效率較低的缺點
PBL教學取消了由老師對各門基礎學科的系統講述,改為以臨床問題為引導進行基礎課程的學習,打破了各學科基礎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容易遺漏一些內容,使得自學能力較差的學生無法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