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藝術設計論文
作者:劉研 單位:洛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一門新興的藝術設計學科也因面向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而倍受重視,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承擔著培養文化產業各類人才的歷史重任,但是,就每年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的就業調查情況來看,很不樂觀,一方面是發展文化產業需要大批人才,另一方面是一批又一批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待業或改行,這種教育與產業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給高校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和培養模式敲響了警鐘。國務院發布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強調,振興文化產業要做好八項重點工作,第一項就是加快發展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重點文化產業。這些重點文化產業的每一項都和藝術設計分不開,都涉及到藝術設計的各個專業領域,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必須與文化產業接軌。這是文化領域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
一、立足點———整合現代藝術設計教學體系
我國現行的藝術設計學科的教學體系,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引進包豪斯設計教學體系基本沿用至今,雖然搞了幾十年的工藝美術教育,又搞了二十幾年的現代設計教育,但是,到目前為止,基本還是以三大構成為基礎,滲透至各個設計專業,這種設計教學表現出明顯的滯后狀態。尤其是新興的、科技含量比較高的一些學科,如電子藝術、新媒體藝術等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更為突出。整合藝術設計教學體系,是藝術設計教育改革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必然使藝術設計教育面臨巨大的考驗。從辦學體制、招生制度、培養目標、教學體系、專業設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都要根本性的、結構性的調整。高校現代設計教育,應該按著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把培養人才的教育目標與市場需求結合起來,可以隨時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調整。必須更新觀念,對涉及到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評定、教師配置等諸多問題大膽改革。具體我們認為可以用四個教學板塊來表述教學內容的整合。
(一)理論教育,實現素質過硬
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應該加強思想理論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更包括東西方藝術與科學、設計與技術思想理論等;增加相關學科的教學內容。現代設計所涉及的領域相當寬泛,它不僅需要深入掌握專業知識,而且要涉及多種其他學科。由于現代設計是構建在多種知識的綜合運用之上的,必須培育出素質過硬、經營管理能力強的文化企業家隊伍,造就一批文化經管人才。
(二)藝術文化教育,提高藝術修養
藝術文化教育包括傳統文化、中國古典文學藝術、東西方傳統文化的交融等;良好的綜合文化素養是保證設計創造力的必不可少的基礎。整體藝術修養的高低,直接或間接地決定了學生作品品位的高低。在高等院校藝術設計教育中還應有選擇地開設文史、哲學、宗教、民俗、經濟、社會心理學、市場營銷學以及自然科學中的一些相關課程,開闊視野、激發創新意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
(三)專業技能教育,培養創新能力
承認藝術設計學科的相通性,加大共同性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包括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創造能力、操作水平、科技運用等。按著這個思路設置課程,不是對課程表的簡單增刪,而是在新思維下的總體整合。比如包裝設計中就包含了市場營銷學、消費心理學、人機工程學、技術美學、印刷工藝、成型工藝等多學科的知識運用,這樣設計,才能更科學、更合理地適應商品特點,符合市場規律,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四)實踐教學,具備科技創意水平
文化產業重在創意,要求設計師應當具備廣博知識的基本素質,同時具備運用綜合知識對設計目標進行統籌、分析、研究的能力,加大實踐課程的內容、方式和課時。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和訓練,發展同社會實際工作部門的合作培養,促進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這就要求藝術設計教育應與生產實踐更好地結合起來,在完成正常教學任務的同時,教學為科研和生產服務,科研為教學和生產提供理論指導,生產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實驗基地,來解決設計任務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二、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設計教育模式
(一)突出民族文化教育特色
新的教育模式應該發揮地方優勢,突出民族文化教育特色,堅持走中國特色文化產業發展道路,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積極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繁榮發展,增強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二)培養學生對民族藝術設計的情感
藝術設計是藝術,藝術家進行創作的本原是藝術情感,而藝術情感是從各個藝術門類中可以得到的。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民族以及對民族藝術設計的情感,首先要以人為本,用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合理的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配置,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從文學中體會思想,從生活中了解文化,從建筑中學會嚴謹。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對藝術設計的情感。從而產生對藝術設計的熱情,用心靈和情感去創意設計。
(三)既重視科技創新又重視思維創新
藝術設計,就是將藝術的形式、美感結合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因素,再現于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設計當中,使之不但具有審美功能,還具有使用功能。文化創意產業既重視自然科學也重視社會科學,有效地把弘揚科學精神和倡導人文精神有機統一起來,既要有理論依據又要結合實際,既要符合教育的客觀規律,又要重視科技創新、思維創新。
三、轉變思維方式,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
(一)工作室制教學
目前發達國家藝術設計教學采用的工作室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同專業有不同導師自己的工作室,在共同專業教育的基礎上,允許學生自由選擇各自深化的專業方向。教師教學采用開放、靈活的授課方式,以啟發和引導為主;鼓勵學生設計與實踐相結合;老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了解最新資訊,使學生的設計與市場的需求緊密結合,更加具有針對性,使學生在學習階段就始終圍繞市場展開設計,畢業后很快就能適應社會。這樣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設計學科的特點,講實用、講應用,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形成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