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研究
本文作者:陳兆華 單位:福建中醫藥大學
中醫藥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創造的中醫藥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稱,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中醫藥生存和發展的靈魂與根基。因此,中醫院校在醫學人才培養上應把中醫藥文化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
一、加強對醫學生中醫藥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
1.提高醫學生的身心修養
從古至今,我們都將中醫稱之為“仁術”。“術”乃方術,即醫家救死扶傷的技術,只掌握這門技術而缺少“仁”只能算是“工”。而“仁”指的是“憐惜、疼愛”,即是“人命至重,以貴千金”。正如“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凡為醫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等名句所言。因此,必須將中醫藥文化中的“仁”滲透到醫學生的教育中,使其具備仁愛之心,身體力行,對患者不論貧窮貴賤都一視同仁,視患者為親人,視他病為己病。
2.加強校園的文化氛圍
中醫藥院校作為培養中醫藥人才的重要場所,營造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必不可少。營造良好的校園中醫藥文化環境,醫學生會將自我生活方式和中醫藥文化相互聯系,通過潛移默化的作用加深對中醫藥文化的了解,增強對中醫藥文化的研習興趣。
3.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精神
目前社會上仍然存在著一些關于中醫藥文化的誤解,認為“草根樹皮就是中醫”、“中醫沒有副作用”,甚至還有人提出“中醫是偽科學”、“廢除中醫”的論調,可想而知人們對中醫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醫學生起著舉足輕重的樞紐作用,他們不僅需要努力傳承好中醫藥文化,而且還要發揚傳播中醫藥文化,消除社會上部分人對中醫藥文化的誤解,更好地擴大具有堅定中醫藥信念的群眾基礎,為中醫藥文化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當前中醫藥文化教育的瓶頸
1.醫學生缺乏對中醫藥文化深入的了解和堅定的信念
一方面,跟其他非醫學的院校相比,中醫院校的醫學生從入學的第一天就接受系統、專業的中醫學習,因此想當然地認為他們不需要更多的中醫藥文化的熏陶,不需要創造更多讓他們接觸中醫藥文化的機會。然而,根據馬科等人對寧夏醫科大學學生中醫藥文化認知狀況調查顯示,即使中醫類的學生在對中醫藥文化認知上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另一方面,在中醫就業普遍比較難的大環境下,許多醫學生失去了對中醫的信心,他們連專業課都頻頻缺席,更何況中醫藥文化。
2.缺乏具有深厚中醫藥文化功底的師資力量
目前中醫院校的師資隊伍中基本上具備有富有中醫專業知識教師,但其對于文、哲、史等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入,甚至知之甚少。還有一小部分教師,他們文、哲、史理論功底好,但沒有接受過中醫藥文化的熏陶,對中醫藥文化的了解也較少,在其傳授知識時并不能很好地講出其與中醫藥的聯系。據報道,目前高等中醫藥院校里的中醫學生學習中醫藥知識的時間不足在校時間的三分之一,甚至有些中醫學生在校學習之后、中醫教師在教授一段時間的課程之后,“棄中學西”的現象屢見不鮮。這可謂是中醫藥教育領域的一種悲哀,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人對中醫藥傳統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對中醫藥文化教育的觀念尚未形成。
3.缺乏完善的中醫藥文化教育培養的課程
隨著現代醫學知識的涌入,學習現代醫學知識的熱浪一浪高過一浪,中醫院校也普遍增設了有關現代醫學的相關課程。然而,現代醫學的課程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從而導致了一些學生“廢中學西”,最后把中醫的知識忘得一干二凈。同時,對于中醫藥傳統文化課程的開設明顯不足,對中醫經典、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播并沒有加以重視,使得學生普遍缺乏有關中醫藥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除此之外,由于一些教師上課方式的欠缺,有的照搬書本,一字不漏地死板教學等等,致使課堂氣氛沉悶,枯燥乏味,失去了對學生的吸引力。
三、加強對醫學生中醫藥文化教育的措施
1.深入開展中醫藥特色活動,營造中醫藥文化的良好氛圍
學校可以通過舉辦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講座、建立中醫藥展覽館、宣傳中醫藥膳飲食、編寫中醫藥科普讀物、舉辦各專業之間相互交流的活動及創造動手的機會等形式,營造中醫藥傳統文化氛圍,使醫學生盡可能多地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并投身于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中去。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在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耳濡目染傳統文化的成果,提高學生進一步研習中醫藥傳統文化的興趣,為進一步培養中醫人文精神提供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
2.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教育效能
在強化師資隊伍的建設中,要把中醫藥文化傳承光大,需要培養一支涵蓋研究、教學、科普宣傳、傳播、管理等方面,專業結構合理、業務素質較高的隊伍,需要培育一批能夠展示和播中醫藥文化、培養中醫藥科普人才、普及中醫藥知識的中醫藥文化教師。此外,對于強化學生的中醫人文精神培養、樹立良好的學風和醫德醫風建設中,還應該適當地改進他們的教學模式。通過“派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得以改善,一方面,將具有中醫專業知識的教師派遣到其他學校進修,進行學習交流;另一方面,將其他學校具有深厚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的教師引到學校,以師與師之間、師與生之間等形式進行溝通講授,最好在日常教育過程中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只有這樣,在教育教學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共同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學習氛圍,使中醫藥文化傳播在一個堅實的基礎上不斷提高。
3.完善教材和課程體系,激發醫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完善教材方面,在教材的編寫中多一些歷史典故等中醫知識、中醫藥養生文化和中藥的藥食同源,能夠充分體現價值取向、認知方式和審美情趣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優化課程體系方面,中醫藥經典著作是中醫藥的精髓所在,因此應進一步強化中醫藥經典的學習,中醫藥院校在優化課程體系時合理減少西醫課程開設比例,同時適當增加中醫藥經典著作的授課比例,科學合理地安排中西醫課程的授課順序,使之有利于學生對中醫理論精髓的研習,提高學生對學習經典的興趣,當然,在優化中醫藥院校課程體系的同時,還應注重提高傳統文化教育的地位,進一步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如:增設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中國古代哲學、自然辯證法和古典文學等傳統文化課程,使醫學專業教育與傳統文化教育相互滲透,使學生養成獨特的中醫思維方式,全面提升醫學生的中醫傳統文化素質,從而把握中醫理論精髓,提高研習中醫的興趣。總之,培養醫學生中醫藥文化修養,加強對醫學生中醫藥文化的教育,對于形成中醫藥文化特色,凝聚中醫藥文化精神有著深遠的影響;對于繼承和發揚中醫藥文化和培養具備中醫藥文化底蘊的中醫藥人才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于向全世界范圍大力推廣中醫藥文化事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