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工商管理論文
作者:吳良勇 單位:廣東白云學院
“新三中心”教學理念在西方高等教育中已是主流,它也將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要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對學生、教師及課堂環境都要有新的要求和新的轉變,這就需要我們有計劃地實施,有步驟地踐行。
1“新三中心”理論的提出和研究現狀
在教學過程要素中,教師、學生、課程是三個基本的要素,教學過程就是這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構關系。傳統的教學理論和模式以赫爾巴特的重視知識傳授的教學理論為依據,主張在教學中以傳授系統知識為主要目的,以課堂講授為主要組織形式,要求樹立教師的權威作用。這種理論是指以教師、系統書本知識和課堂教學為中心展看教學活動,即所謂的“老三中心”。“老三中心”強調系統知識的攝入,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獲得,對于形成學生完整的知識結構,大面積、高效率地傳遞教學內容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只重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的個性、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少,教學效果得不到有效反饋等。
“新三中心”是相對于“老三中心”而言。它是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南的認知理論而推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新三中心”是以“學生、學習、學習效果”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就是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特點來安排學習;以學習為中心就是要利用各種手段來學習,教師講課只是這其中的一部分,還應加強其他途徑的學習;以學習效果為中心是更強調學習的目的而不是學習的形式。“新三中心”要根據學生學習知識的需要,而不是根據老師講課的需要來安排課程和組織教學。“新三中心”理論在美國發展了30多年,已成為西方高等教育的主流,但在我國只是近幾年才引進,只有少數院校在推廣。根據各院校在網絡上的宣傳,最早引進該理論的是西安歐亞學院。2011年4月,西安歐亞學院與美國杜肯大學合作成立“西安歐亞學院卓越教學中心”(簡稱“CTE”)項目致力于支持、提高、改進教與學。此后,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和廣東白云學院相繼請美國杜肯大學WilliamBarone等教授講述“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教學課堂模式和基于“新三中心論”教育改革的專題報告。可見,我國教育界對“新三中心”理論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在中國知網中,只能查到三篇與“新三中心”相關的論文,是“新三中心”在語文課程改革和德育方面的研究,并且對“新三中心”的界定還不一致。可見,我國學術界對“新三中心”理論的研究更是鳳毛麟角,而“新三中心”理論在高校管理類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目前處于空白狀態。
2我國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教學現狀分析
2.1經濟社會發展對管理類專業人才的需求及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工商管理是市場經濟中最常見的一種管理專業,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資源是廣東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國家2010-2020年中長期人才規劃指出,到2015年,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總量達到3500萬人,到2020年,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總量達到4200萬人。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工商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數量不斷增多,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然而,傳統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重理論輕實踐,重傳承輕創新,重單一型輕復合型,已落后于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逐漸不能適應眾多企業發展對管理類人才的需求。目前,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點不僅分布在財經類院校和綜合性大學,理工類、農醫類院校也設有工商管理類專業。1998年以來,全國大中專院校擴招,學生規模大幅度增長,大專和本科教育規模大幅度增加,占人才培養的絕對比例提高。但是,人才培養質量呈現理論與實踐結合不足現象。專任教師數量和實踐經驗相對不足,學生在專業能力提升方面也缺乏主動性和有效性。
2.2高校傳統的教學理念極大影響了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專業綜合素質的提高工商管理專業范圍比較廣,所學課程也較多,涵蓋了經濟學、管理學的很多課程。在“老三中心”教學理念指導下,工商管理專業在課程教學方面,如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都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最終影響了學生專業綜合素質。工商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創新性較強的前沿學科。目前,在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采用的教學方法中,傳統教學方法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它主要以教師為中心,課堂講授過多,在教學過程中啟發性教學實施不到位;學生自主支配時間太少,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不夠;課程氣氛上,沒有創造寬松愉悅的環境,不利于學生表達觀點和表現自我,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力度不夠;以考導學進行應試教育,考評方法上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較多,考試形式單一。這些情況都將直接影響到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各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體系與內容上大同小異,并且課程設置的層次比較模糊,缺乏鮮明的特色,造成人才培養同質化現象。若不加以改進,勢必會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高校的核心競爭力。
3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內容
3.1根據行業和學生需求調整課程設置各行業要求聘用人員能馬上投入到崗位中來,而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由于學習面較寬,則不能較快適應這一角色的轉變,要保持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競爭優勢,課程設置通用性、合理性、柔性化是關鍵因素。另外,學生個人特質不同,興趣愛好特長都各有差異,因此課程設置還要根據專業方向進行課程細化,否則,即使是合格畢業生,也不可能把所學的知識全部掌握。按照學生要求細化就業市場,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進行針對性學習,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3.2根據專業和學生特點優化專業課程結構工商管理是一門基礎寬的學科,專業范圍很廣,要做到教學以學生為本位,首先要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梳理課程之間的關系,減少課程內容的重復,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專注于自身的發展。否則,專業學習重點、難點多,學生課業負擔過重,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壓抑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其次,要處理好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以及課程內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之間的關系。許多學校往往把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分開,把實踐環節放到大四,這樣就會造成理論與實踐相脫離。對此,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改革可以借鑒工程學科的CDIO的教學理念和成功經驗。最后,還要處理好課內與課外教學之間的關系,實現課內、課外一體化,充分拓寬學生自覺、自主和自由學習專業課程的時間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