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家庭教育論文
作者:潘誼清 單位:長沙師范專科學校
國際教育成就協會對中國的調查報告表明,家庭與幼兒園比較,家庭對幼兒的興趣、愛好的影響是70%一75%,對其認知的影響是30%一50%,而幼兒園這兩項比率為5%一10%。可見幼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幼兒家庭教育,將為日后的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家庭教育的意義及存在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內圍繞著兒童的成長而展開的家庭成員及家庭環境對兒童的影響過程,是隨人類家庭的產生而出現的、最古老的一種教育形態。在一部完整的教育史特別是學前教育史中,家庭教育應該占據最重要的地位。1987年開始的由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史慧中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七五’,規劃重點課題‘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研究發現: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的在園幼兒,認知發展水平的個別差異與家庭教育的聯系均大于教養機構教育。研究者提出,不能再把幼兒教育簡單地理解為就是幼兒園教育,幼兒家庭教育應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是兒童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是社會人刁-培養的奠基工程。家庭作為人生的第一站,它的作用是學校和社會都不能替代的。家庭條件的優劣和家庭教育的成敗,不僅直接關系到幼兒個人的成長,而且也間接地影響著學校教育的質量與效果,影響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進步。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在出生后的最初幾年,身心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無論是認知能力、情感、意志,氣質、性格等的形成,都與幼兒所處的家庭環境、家庭教養方式有著莫大的聯系一.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教育能否以正確的力-式有效地進行,對幼兒擁有基本的社會適應能力、認知能力、創造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都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對幼兒的終生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當前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數量激增,家庭教育目標日益提高,幼兒家庭教育已引起千丁,萬家庭的重視,學術理論界也在這方面作了響益的探索,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幼兒家庭教育仍存在不少問題,巫待解決。
1.缺乏健康的家庭教養環境
幼兒家庭教養環境,有硬環境與軟環境之分。前者指家庭生活的環境、幼兒游淺環境、全家一起活動等設施型的條件,這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斷的改善,一旦產生,較為固定「后者主要指心理環境、精神環境等環境因素,主要折家庭成員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等對幼兒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家庭教養環境對幼兒的成長產生深刻、持久影響的主要是指后者。不良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家庭不和睦、家長不良的處事態度,等等。這種家庭環境,將潛移默化地對幼兒健康成長將產生不良的影響,容易造成幼兒情緒低落、活動消極、對外界事物不甚關心、沉默寡言、性格內向等等.
2.缺乏正確的教育理念
有的家庭,認為孩子的教育是學校和幼兒園的事情,只要交了錢,孩子的管教便成了學校和幼兒園的事。一些家庭則不同程度地表現為“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例如“重知識輕能力”、“重直接教育輕環境創設”、“重主動行為輕被動行為”、“重說教輕身教”、“重物質提供輕健康心理氛圍創設”等,均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3.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
這種情況比較普遍,特別表現為“溺愛”型與“專制”型教育。家庭的溺愛容易造成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我膨脹,或目空一切、膽大妄為,或性格孤僻、膽小退縮,缺乏應有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難以健康成長。有的家庭則相反,家長們信奉“不打不成才”的古訓,從幼兒時代就“嚴格”要求孩子,權威在手,說一不二,專制式地對孩子進行管教,嚴重束縛了幼兒的個性發展。
三、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的健康成長
(一)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養環境
當今時代經濟快速發展、物質比較富裕,這為下一發表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障。要盡可能讓孩子所處的環境寬敞明亮、安靜整潔、光線柔和、有現代氣息,并布置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各種玩具、墻飾物品,使孩子的居室充滿活力。硬件環境對幼兒的行為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不僅因為它是影響幼兒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更主要的是因為幼兒在環境中通過自身的活動,能獲得應對環境變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對環境起到影響甚至改造作用。要構建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諧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家庭文化環境是一種巨大、無形的資源,是培養幼兒健康身心不可或缺的條件,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家長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質。家長首先要具有一定的道德和文化修養,要有健康的身心狀態,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要有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家長的這些素養對子女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已為眾多的事實所證明。良好的家庭成員關系是良好家庭教育的保障。在現實中,和睦幸福的家庭的孩子積極向上、活潑樂觀、人格健康;反之,孩子性格常常偏激、仇恨、壓抑,人格殘缺。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良好,家庭的氣氛一定溫馨、祥和、寬松,必然是幼兒健康成長的“溫床”。因此,父母應當主動地、不斷地、慎重地、不遺余力地消除不利于孩子成長的因素,努力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條件,使孩子能在美好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二)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1.樹立“大教育”觀。兒童是在學校、社會和家庭三種關注環境下成長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構成我們的國民教育體系。把教育僅僅看作是學校教育,或者課堂教學,或者學科教學,是對教育的一種狹隘的理解。教育應該包括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家庭教育對兒童成長的作用,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能替代的。不能只是強化學校教育而忽視家庭、社區和大眾傳播媒介對兒童的影響。必須看到,缺少家庭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2.“雙向互動”、“共同成長”。家庭教育是家長與子女之間雙向互動的過程。家長的教育觀念、教養態度和教育行為影響著兒童身體、心理的發展;兒童對事物的認識、兒童對事物的態度和兒童的行為,包括對家長教育行為的反應也影響著家長。家庭教育的過程有時是由家長的行為起動的,有時是由子女的行為起動的。家長在教育子女時,應該根據子女的興趣、特點和需要進行;家長的觀念、知識、能力、體力也有不如子女的地方,家長應該放下架子向子女學習。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孩子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