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應用管理論文
本文作者:段秀麗 單位: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作為高職各專業的公共基礎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計算機基本素質的重任,是文化基礎教育,人才素質教育與技術基礎教育的有機結合。為了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對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我們圍繞如何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這個中心任務,對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進行了的項目化教學改革。
1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本課程的教學對象是大學一年級學生,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比較強,但缺乏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學以致用的意識。因此進行教學設計時結合實際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運用所學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提高服務生活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興趣。我們設計的任務即要顧及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實用性,又要考慮到學生的技能基礎和個體差異在。因此,在課程設計中我們本著“以學生為主,面向應用,培養創新意識”的教學理念,以項目化教學為主要表現形式設計工作任務,從而培養學生應用計算的能力與素質,并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2項目任務的確定
在本課程的項目設計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以崗位能力需求為主線,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具體任務覆蓋整門課程。貼近各專業需求,注重學生專業續航能力和實際工作技能的訓練,培養出適合企業崗位需求的技能型應用人才。
3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實施
基于工作任務的項目化課程教學就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構建一定的教學情境,圍繞工作任務的實施來展開學習。良好的情境設計使得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更真實更自然,同時良好的情境設計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面我們以《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用Word軟件制作一份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的冰雪旅游周報”這一教學單元為例進行課堂設計。(1“)情境引入,激發興趣”。通過課件展示形式各樣、漂亮的簡報,讓學生感到所學的知識的實用性。然后課件展示教學目標,進而告知教學內容、目的。(2“)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在這個過程通過課件出示學習任務。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精彩點撥兩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先參照書上的操作步驟,自己動手實踐操作。(3“)激情創作,發現新知”。在任務的實施過程中學生提出完成任務發現的新知識及存在問題。對學生遇到的問題教師給予講解并引導學生通過查詢資料,合作學習解決問題。(4“)集體展示,鞏固拓展”。學生自評、互評,體現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體性、全體性、激勵性的原則。對學生成果,我會盡量找出其優點,給予表揚。(5“)知識擴展與延伸”。根據學生成果,實現層次性、個性化點撥,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所有學生學有所得,使每個個體都獲得最佳發展。
4考核方式的創新
考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一張試卷定勝負的考核方式,以培養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素質要求為依據建立一個多維度、全過程跟蹤的課程綜合評價體系。(1)評價內容:變以傳統重知識的單一評價為知識、能力并重凸顯能力的復合評價。(2)評價過程:變終結性評價為過程性與終結性相結合注重過程的評價。(3)評價主體:變教師評價為教師學生雙邊參與的評價。通過項目設計報告、項目成果驗收、項目演示答辯等方式綜合考核學生、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如考勤、課堂表現)的監控,有效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向崗位要求看齊。我們必須與時進取,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面向社會、面向市場”,才能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對信息化人才培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