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醫療衛生論文
作者:張琴 單位:江西省萍鄉市人民醫院人事科
公立醫院首先要體現其公益性,才能成為解決基本醫療、緩解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困難的主體。要加強其公益性,就不能過于強調創收,要讓其成為群眾醫治重病、大病和難病的基本醫療服務平臺。然而目前,作為公立醫院政府核定了醫院人員編制數,但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政府核定的醫務人員數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醫院發展需要。
一、醫療單位人員編制的重要性
人是醫院管理重要的要素之一,人員編制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員管理的主要手段。正確合理地進行人員編制管理,對保證醫院功能的充分發揮、各項任務的圓滿完成、促進醫院的良性發展,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的地市級公立醫院絕大多數都錄用了編制外人員,其中,尤其以護理人員為眾。醫院要發展,關鍵是人才,如果不能解決好醫院人員編制事宜,勢必阻礙醫院的發展。更好地運用人力體現了人力資源編制優化的根本目的。二、現醫療單位人員編制情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對衛生服務需求也日漸提高。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現有的醫療衛生服務人員數量,已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全方位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快速發展的醫療衛生事業的需要。全國各地諸多醫療衛生機構均出現在職人員不足,大量采用編外臨時人員的情況。特別是縣、鄉醫療衛生機構,嚴重缺編,難以招聘和引進衛生人才,大部分人從薪資待遇或者名氣考慮,寧愿留在大城市而不愿到縣城、農村,嚴重造成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從另一方面看,也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康和邊疆穩定。
1.機構編制標準相對滯后。現行的編制標準是由衛生部1978年制定的,近年來醫療衛生事業飛速發展,而國家沒有出臺新的人員編制政策,醫療衛生機構普遍存在人員編制不能適應發展、沒有及時調整的問題。
2.機構編制管理觀念淡薄。部分醫療機構為了滿足業務工作需要,沒有按規定到機構編制部門核增人員編制,隨意進人、超編進人的現象比較普遍。
3.鄉鎮衛生院機構編制沒有政策依據。長期以來,沒有一個政策文件就鄉鎮衛生院的機構性質、人員編制性質和編制標準做出規范的規定,不利于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和穩定。
4.醫護人員付出與回報嚴重不等。由于人員緊缺,現有的醫護人員工作量大,辛苦繁瑣,往往出現全天待命的情況,形成了醫護人員付出與回報嚴重不等的情況,醫護人員流失比較嚴重,缺編現象形成惡性循環。為促進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要把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就醫問題列為重點,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宏偉目標。建議人事編制部門按國家有關規定和我市衛生事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給予增加我市醫療衛生事業單位人員編制,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各衛生部門缺編缺人的問題。
三、解決醫療單位人員編制事宜的建議
1.對醫院實際人員進行編制。對照《規劃》中各醫療單位的規劃床位數和編制核定依據,進行科學細致的評估和論證,按照“從緊、必需”的原則,重新核定其事業編制。一來可以解決醫務人員工作強度大,人員流失問題;二來也可以促進醫療單位良性發展,社會和諧。
2.合理使用人力,充分發揮其才能。工人干部應沒有身份之分,以能否勝任崗位為評判。建議凡今后市直公辦衛生醫療機構引進醫療科研領軍人物,達到一定條件和標準的,可以在編制限額以外帶編制引進。
3.平等對待編制內和編制外人員。如果都依法簽訂了正規的勞動合同,并報勞動部門備案且依法繳納各種社會保險,應該是沒有什么區別的。受聘于政府舉辦地醫療衛生機構中的職工,應當平等享有國家規定工資待遇。
4.加強人員培訓,營造“精臨床,熟技能”的良好氛圍。由資深護士和醫生組織培訓小組,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舉行理論、實踐方面的技能大賽。對醫療人員進行績效考核制,付出多回報多。多鼓勵醫學專業畢業學生到縣城、農村實習,開展大學生“下鄉”活動。努力提高縣城、農村醫護人員福利待遇。
5.著力清理編外人員,壓制主體用人規模。編外人員的長期大量使用,既不符合相關法規要求,也對單位今后發展帶來隱患,醫療單位要認真進行梳理,壓縮和逐步清退編外人員。對從事衛生技術業務工作的編外人員,可采取公開招考、競聘的方式,選拔綜合素質較高、有較強業務能力的骨干進入編制隊伍;對編外人員從事后勤、服務等工作的,可逐步采取后勤服務社會化的辦法,整體外包給社會上符合資質要求的企業,實行整體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