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幼兒教學論文
一、幼兒教學小學化傾向的表現
幼兒教學小學化傾向的基本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的小學化
幼兒園把學習文化知識作為主要任務,教學內容偏重于書面知識,把小學的內容提前到幼兒園,像小學一樣開設語文或語言、數學或計算、英語、常識等學科性課程,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如今幼兒一日的多樣活動變成了清一色的上課。
2.教學方法的小學化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幼兒園采取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形式,教學方法上,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幼兒被動地聽、讀、寫,缺乏教具演示,缺乏圖案色彩,更缺乏生動的游戲,還要求幼兒做作業等。這種機械、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完全背離了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給幼兒造成了極大的心理負擔,不利幼兒的健康成長。
3.教學管理的小學化
幼兒園以集體班級教學為中心安排與組織幼兒的每日活動,將小學對學生的行為規范要求搬到幼兒園來。比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做早操,按照鈴聲上下課,按教學時數上,每周上課節數多在18節以上,每節課長達45分鐘。在課堂上要求幼兒對老師要絕對服從,課間要安靜地休息或做游戲,做好上課的準備。
4.教學評價的小學化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幼兒園從中班起就已經有了測驗考試等,甚至有的幼兒園還以幼兒考試成績的好壞來判定教師水平的高低。這種小學化的教學評價方式必然使得幼兒在本應該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幸福童年時期過早地背上沉重的學習負擔。
二、幼兒教學小學化的原因分析
當前造成幼兒教學小學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觀念層面的原因,也有管理層面的原因;既有教育內部的問題,又有教育外部的問題。
1.從宏觀的角度看,幼兒教學小學化是傳統的人才觀、教育觀在教育上的反映
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學而優則仕”和“百般皆下貧,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根深蒂固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讀書、做官成為一代代中國人不懈追求的目標。在現代社會,這種思想觀念使得以“片面追求升學率”為基本特征的應試教育愈演愈烈,并且趨于低齡化。“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一些人看來,好的幼兒園意味著好的小學、中學、重點大學,好的前程。
2.從中觀上看,主要是一些教育行政部門對幼兒教育未予以應有的重視
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總則中明確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幼兒教育應為幼兒的近期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這說明幼兒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起著基礎性的重要作用,各級、各部門都應當予以重視,采取各種措施保障幼兒教育的實施。現實中,一些教育行政部門對幼兒教育并未予以應有的重視,缺乏對幼兒教育的管理意識,或者沒有將幼兒教育納入教育主管部門的工作計劃,使幼兒教育處于邊緣地位,或者把幼兒教育機構當作經濟實體、一種盈利的手段。對幼兒教育忽視管理或管理不力造成了幼兒教育中的種種問題,如民辦幼兒教育機構的質量問題,幼兒園的經費和師資力量問題等。這些因素是幼兒教學小學化傾向處于無人監管的地位。
3.從微觀上看,教師素質和家長的望子成龍的心態是導致幼兒教學小學化的直接原因
毋庸置疑,當前,我國幼兒教師的素質從整體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一些鄉鎮和農村幼兒園,幼兒教師的水平仍然很低,初中、高中水平很普遍,甚至某些幼兒園教師只有小學文化程度。這些幼兒教師大都沒有受過正規的專業培訓,既不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又不懂得教育規律,教育觀念陳舊,教育方法簡單落后,加上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急于求成,但又不了解幼兒教育的規律,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的這種功利性的需求,開展了大量的識字教學、計算教學和各種特長教學。綜合因素作用下幼兒教學小學化傾向只能愈演愈烈了。
三、反思與建議
面對孩子們沉甸甸的書包,每一位家長,每一位教育者,每一位關心幼兒發展和幼教事業的人們都應該反思:怎樣改變愈演愈烈的幼兒教學小學化的現狀?
1.更新教育觀念
和中小學教育改革一樣,幼兒教育的改革必須是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指導下進行,或者說,只有社會、家長、幼兒園、學校等各方面的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這一頑疾,幼兒教育才會向健康的方向發展。一方面,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兒童的發展有著自己獨特的發展規律和特點,成人要尊重兒童,不僅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尊嚴,還要尊重他們自己的興趣、需要和情感等的發展。另一方面,還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終身教育的理念發展幼兒教育,使幼兒具有終身發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素質,如積極主動的態度、強烈的學習興趣、初步的合作意識、責任感、自信心。
2.加強行政監督力量,保證幼兒教育的科學實施
雖然我國《教育法》和新《幼兒園教育綱要》都明確強調“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家庭、社會應“密切配合,共同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但是處于教育體系的基礎階段的幼兒教育一直以來并沒有像中小學教育一樣受到各級行政部門的特別關注。各級教育行政機構部門應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幼兒教育法規和管理文件,結合當地具體實際,科學地制定出當地幼兒教育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以加強對各類幼兒教育機構的管理,通過行政的手段消除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保證幼兒教育的科學實施。
3.建立和完善幼兒教師教育制度,提高幼兒教師素質
長期以來,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一直是影響幼兒教育質量發展的一個瓶頸。幼兒的獨特性使得幼兒教師的作用和責任比其他任何階段的教育工作者的更為重大。它不僅需要幼兒教師具備一定教育學的、心理學的以及有關幼兒發展的各類專門知識,需要自然科學的、工具性學科方面的基本知識和素養,更重要的是,它更需要幼兒教師特別需要豐富的教育藝術、教育智慧以及對生命的感悟,懂得生命的整體性、懂得這一階段的生活和教育對于幼兒個體發展的獨特價值和意義。但是,遺憾的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幼兒教師專業素質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建立和完善幼兒教師教育制度,提高幼兒教師整體素質。教育行政部門通過各種形式的職前和在職培訓,加強理論學習,更新觀念,幫助幼兒教師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建立專業化的幼兒教師隊伍是克服幼兒教學小學化傾向的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