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新生教育面臨的機遇及挑戰
1.新媒體技術為大學新生教育帶來的機遇。對大學新生開展入學教育,單純采用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往往不能得到學生真實情況的反饋,師生之間相互信任的關系難以確立。當前大學新生教育采用新媒體虛擬傳播手段與學生進行雙向交流,消除新生的戒備和隔閡心理,使新入學的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自由瀏覽信息,在主動搜索、刪選的過程與雙向互動中,獲取入校后的有益信息,建立起健康、積極的師生關系,增加新生的學習主動性。
2.新媒體技術給大學新生教育帶來的挑戰。首先,對新生自身的信息鑒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學新生正處于好奇心重、渴望獨立自主的階段,會主動的對大學的相關信息進行搜索和儲存,而新媒體時代恰好為他們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式。大學生從新媒體中獲得的信息具有不確定性,很多信息容易給對他們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認知帶來負面影響。而大學新生教育旨在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掌握合適的學習方式以及做出合理的生涯規劃,高校如何搶占新機,掌握輿論的主動權,為大學生提供正面的信息,引導新生學會甄別有效信息成為新生教育的重點。其次,引發入學新生的信任危機。新媒體如微信、微博、QQ、論壇等都是在虛擬空間內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是面對面的,無法保證真實性和安全性。在網絡空間上,虛假言論和互相欺騙有很大的生存空間,交往的對方容易處于互相懷疑和隱瞞的狀態。大學新生正式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新媒體的信任危機很可能會影響現實的人際交往。新生最初的人際交往狀況對整個大學時代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新生教育要引導新生形成健康、正常的心態,規避虛擬網絡對現實生活的消極影響。再次,對傳統的新生教育提出挑戰。新媒體對傳統新生教育的挑戰首先體現在對現有教育模式的挑戰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模糊了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界限,放大了網絡世界對人認知的影響,而面對新媒體的快速發展,高校教育改革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步伐,在這種背景下的大學新生教育從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目的等方面都需要更新升級。與此同時,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新生教育對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對新媒體技術的認識及應用、對校園信息化平臺的掌握、自身認知能力及創新能力的發揮,決定了在新生教育過程中新媒體是否能夠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
二、實現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新生教育的五個創新
1.指導理念的創新。新媒體對大學生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新時期必須根據新媒體帶來的變化,結合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和規律創新大學新生教育,而新生教育指導理念的創新是創新教育的根本。首先,要樹立起整體育人、系統育人的理念,把新生教育的主體、客體、媒介,新生教育的現實環境和虛擬環境組織起來,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虛擬教育結合起來,形成有機整體,確立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的信心和決心。其次,要有多元、包容的教育理念,全面認識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社會多樣化和個體特色發展的社會現實,在新生教育的過程中正確處理新媒體環境下的新生事物。再次,堅定新生教育與新媒體傳播特征相一致的理念,利用新媒體這個載體,抓住新生教育革新的契機。
2.教育模式的創新。在新媒體環境下創新大學生新生教育,應以現實教育、傳統教育為基礎,以新媒體教育為拓展,實現兩者在教育目的上的統一,教育內容上的融合,教育手段上的互補。新媒體極大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但是新媒體取代不了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功能,大學教育離不開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激勵、群體活動等,新媒體可以成為有效補充。同時,創新新生教育模式,使學校、社會、家庭參與到大學生新生教育中,發揮教育的合力作用。新媒體的自由與開放打破了以往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之間的界限,使得各種教育形式在功能、性質和影響效果與影響機制上變得更加模糊,要加強新媒體資源建設,為形成學校、社會、家庭、學生四位一體的立體新生教育體系搭建平臺。
3.教育方法的創新。在新媒體環境下實現教育方法的創新,首先可以體現在搭建新媒體教育平臺上,根據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及傳播規律,加大資金投入,整合網絡技術力量,設計、優化新媒體平臺頂層設計的系統性和共享性。一是充分利用校園門戶網站,設立新生教育版塊,利用論壇、博客、微博、人人網、即時通訊等新技術發展具有思想性、時代性、交互性、趣味性的校園網絡新產品,為學生提供全新的教育模式和全方位的教學、生活、娛樂服務。二是注重媒體平臺的內容建設,在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與價值取向的基礎上,主動順應新媒體的技術特征,注重表現手法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凸顯新媒體教育平臺的個性色彩,實現新媒體新生教育平臺師生共建、共享。三是建立合理有效的監管機制。學校要保證在輿論導向和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做到甄別、篩選,密切關注主流網站、交友群、微博等學生的動態,并且在校園官方網站中做到信息識別、過濾。其次,要把新媒體技術融入新生教育的各個環節中去,利用新媒體的手段豐富新生入學教育模式。以大學生新生教育的心理健康輔導為例,心理健康輔導針對大學新生面對新環境可能出現的不適應展開,可以建立學校的心理健康輔導網絡平臺,用以傳播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心理健康咨詢、傳遞心理健康講座及活動信息、報名及反饋心理健康輔導等;利用論壇、QQ、人人網、微博等載體,進行健康知識傳播、普及,在互動的過程中了解新生心理動態,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教育隊伍建設的創新。新媒體的出現及發展對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建設一支既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媒體管理隊伍是時代對高校提出的迫切要求。新媒體環境下實現新生教育的創新,教育人才除了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能力素質,更要對新媒體的功能、性質、特征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把握新媒體對新生的積極、校級影響,熟知新媒體輿論導向和運作機制。教育部門和學校方面要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制定規范的培訓規劃,建立分層次、多形式的培訓體系,加強隊伍對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及創新能力。
5.教育環境的優化。新媒體的發展和普及給大學新生教育帶來機遇和挑戰,創造好的校園環境,最大程度利用好新媒體的優勢,鞏固新媒體的成果,需要學校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應對機制。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新媒體管理制度,包括新媒體安全管理等級及管理范圍、制定新媒體系統維護制度和應急措施、嚴格把好用戶關、信息篩選關;內部人員管理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加強危機管理,建立緊急預案。其次,在制度有所保障的基礎上,培養大學生的文明上網習慣,引導大學新生辨別善惡、真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沖擊和影響。
作者:高春娣 黃薈宇 單位: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