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幼兒教學論文
一、展示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最好動力,幼兒有了學習的興趣,才會主動參與學習,學到更多的本領,所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極為重要。然而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興趣才是他們參與學習的直接動因。在組織幼兒進行教學活動時,運用多媒體課件,能同時呈現文字、動畫、聲音等,做到視聽結合,以全方位的立體方式傳輸信息。這樣不僅能調節活動氣氛,創設學習情境,還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如在語言活動《我是家庭小主人》中,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在活動中,我展示與兒歌內容相符合的故事圖片,讓幼兒通過分段觀看圖片,了解兒歌的內容。整個畫面色彩鮮艷,一下就把幼兒吸引住了,孩子們都觀看得十分認真和仔細,滿足了學習欲望。接著我引導孩子們看著圖片學念兒歌,孩子們通過圖片與內容的結合,一下子就學會了兒歌,而且記憶力得到了增強。在此基礎上,我再設置了一個可以移動的圖片并配上了好聽的故事錄音,鼓勵孩子們能夠看著快速移動的兒歌圖片,快速念出兒歌,加深對兒歌內容的記憶,也增添了活動的趣味性。孩子歡呼雀躍,為自己的成功而歡呼,氣氛非常熱烈。由此可見,“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多媒體課件所營造的生動形象、自然逼真、聲音優美的動態畫面,能引起幼兒的有意注意,符合幼兒的思維習慣,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提高活動興趣和主動參與的能力。
二、改善認知結構,充分感知真諦
幼教的目的之一就是幫助幼兒初步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幼兒的思維離不開具體的事物形象,具有形象性特點。但由于受時間、空間的影響,幼兒對很多事物的觀察只是隨機的,他們所建立的知識只是初步的、零碎的,往往不具完整性。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使整個教學過程得心應手,更有利于教育活動中重、難點的突破,強化教學效果。心理學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時感知的學習效果最好。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使靜態的物體和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直觀、生動形象,讓幼兒在身臨其境中感受,親身體驗,從而理解和掌握,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如在科學活動《企鵝寄冰》中,教師通過演示多媒體課件讓幼兒看到:一塊冰塊—遇到高溫—慢慢融化—變成水—遇到冷氣—慢慢冷凍—變成冰。冰變水、水結冰的整個過程的每個細節,都形象地展現了出來。幼兒對冰變水、水結冰過程有了系統、形象的了解,而且印象深刻、完整,這樣就幫助他們建立了完整、正確的認知結構。其教學效果絕非幾張圖片可以比擬。
三、拓寬幼兒視野,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幼兒構建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多媒體課件能將靜止的畫面動態化,抽象的內容趣味化、形象化,使幼兒充分集中注意力,激發主動參與活動的內在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多媒體,通過講解、提問、設疑,啟迪和激發幼兒思維,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創新精神。例如,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題活動中,教師根據活動的需要,向幼兒展示了“春天的秘密”“春天的色彩”等課件,生動美麗的畫面觸發了幼兒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引導幼兒想象:桃花、柳樹會什么變化?春天來了,你還發現了什么秘密?幼兒有的說“小草發芽了”,也有的說“花兒都開了”,還有的說“春姑娘來了,春天就到了”。在動聽的音樂下,在形象的動畫引領下,幼兒不斷聯想,探索的欲望得到了滿足,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發揮,對春天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激發了愿意參與這個主題活動的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多媒體課件視聽結合的特點,可以愉悅環境、活躍氣氛,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利于增強幼兒的學習動機,對于教學活動中的重難點的突破也有很大幫助。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適時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從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年齡特點入手,不斷優化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促進幼兒在德智體美等多方面得到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