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態經營論文
1千島湖城鎮基本情況
千島湖鎮是一座年輕亮麗的山城,又是一座古老的新城。1959年新安江水庫形成后,浙江省淳安、遂安兩縣合并,在水下古城遙相對應的排嶺半島興建而成。始遷時稱城鎮公社,1965年11月建立排嶺鎮,1991年9月更名為千島湖鎮,是浙江省淳安縣縣城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信息千島湖城鎮森林生態經營探析徐國榮1徐高福2邵美娟1方致良11浙江省淳安縣市政園林管理處淳安3117002浙江省淳安縣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淳安311700中心,是鑲嵌在西湖—千島湖—黃山這條黃金旅游線上的璀璨明珠。千島湖鎮屬低山丘陵,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和緩傾斜,東南部起伏較大,山脈連綿縱橫,鎮內火爐尖海拔297m,為該城鎮制高點,境內峰巒凝翠,綠水環繞,素有“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千島湖鎮位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北緣,溫暖溫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改革開放以來,千島湖鎮面貌煥然一新。先后榮獲國際花園城市、全國生態魅力名鎮、國家衛生城市、省級文明縣城等榮譽稱號。
2千島湖城鎮森林資源分析
千島湖城鎮森林與綠地由浙江省淳安縣市政園林管理處經營,經營總面積675.9hm2,其中林地面積274.6hm2,森林覆蓋率39.3%。
2.1城鎮森林資源
根據2009年森林資源動態監測數據,千島湖城鎮森林資源具有“一高四化”即生產力高,針葉化、純林化、天然化、老齡化的特點。(1)林地生產力高。森林蓄積量高達49861m3,林地單位面積蓄積為181.6m3/hm2,林分平均郁閉覆蓋)度等級處于密或接近密的等級。林地生產力高,對生態環境起著良好的防護作用,森林經營成效明顯。(2)樹種針葉化。針葉樹與闊葉樹面積結構為96:4,針葉林多,闊葉樹少,樹種針葉化明顯。(3)結構純林化。喬木林分全為純林,結構單一。(4)起源天然化。天然起源的喬木林分,面積、蓄積分別占90.17%、91.14%,天然林占絕對優勢。(5)樹齡老化。喬木成熟林面積、蓄積分別占87.40%、90.71%,喬木林老齡化趨勢明顯。因此,調整結構,針對性地實施林分改造和更新,加強闊葉林的培育保護,提高闊葉林、混交林、復層林面積比重,實現千島湖城鎮森林的綠化、美化和生態化,是園管處今后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2.2城區綠地
千島湖城區綠化養護面積為102萬m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3.9m2,城區綠地率達49%,為建設生態園林城市打下基礎。但千島湖城市建設還在發展中,城市生態綠化還存在綠地植物品種單一等許多不和諧的地方。
2.3行道樹
千島湖城鎮規模小,建鎮遲,20世紀70~90年代,道路行道樹主要以懸鈴木為主。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森林旅游業的不斷興起,城市建設面貌煥然一新,園林綠化也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綠地面積不斷增大,行道樹的品種也不斷豐富,從原來的單一樹種,發展到目前的香樟、杜英、欒樹、銀杏、合歡、桂花、玉蘭、楊樹、無患子、馬褂木等樹種,千島湖城區現有行道樹17389株。隨著街道綠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面貌和生態環境得到不斷改善,但就目前行道樹的應用而言,其種類、品種仍較少,觀賞價值低,不僅沒形成特色園林景觀,而且又易產生管理困難、病蟲害發生嚴重等諸多問題。
3千島湖城鎮森林經營理念
根據國家林業局提出的“建設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建設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建設先進的森林文化體系”的現代林業發展理念,基于千島湖城鎮的自然地理、森林資源現狀和地位作用分析,著眼于淳安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打造“休閑度假勝地,旅游經濟強縣”目標,其經營理念是發展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多功能的生態游憩林,建立健全森林安全保障體系,維持持續高效的森林服務功能,全力推進千島湖鎮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轉變,引進“城市美學”理念,優化千島湖城鎮風貌、湖面畫境和城鎮可進入性及開放性,完善千島湖鎮“宜旅”功能,提升千島湖水、氣、聲環境質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生態環境優美,文化特色鮮明的綠色家園和森林城鎮,更好地促進千島湖的社會經濟全面健康發展。
4千島湖城鎮森林經營措施
千島湖城鎮森林以生態游憩為主要功能,其森林經營應在維護好現有自然資源、自然環境和風光資源優勢的前提下,以森林生態學的理論為指導,遵循森林群落自然演替規律,根據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從師法自然入手,以森林景觀保護為主線,采取封育、補植相結合的營林措施,進行高質量、高標準的建設,達到森林群落結構優化、生態功能穩定、景觀特色明顯、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環境服務功能可持續的目的。
4.1構建景致宜人的城鎮森林群落
千島湖城鎮森林景觀以單層結構的森林為主體,缺乏四季景象和動感景致。森林經營措施以補植改造提高為主,兼有撫育改造、封禁管護等生態經營,構建綠色蔥蘢、景致宜人的城鎮森林群落,給人們生活帶來寧靜、安詳與清新。森林景觀建設的關鍵節點:一是千島湖城鎮工業園區,景觀設計應充分注意防火、防風、防污染和減少噪音,以樟樹、冬青、珊瑚樹、青岡櫟等常綠樹種為主,以銀杏、楓香、烏桕等落葉樹為輔,常綠樹與落葉樹的比例以4:1為宜。二是在連片住宅區附近的山體,在樹種選擇時,著重考慮增加香樟、深山含笑等能夠釋放精氣的保鍵樹種,使人們能夠充分享受森林浴的快樂,清醒大腦,促進身心健康。三是在人流集中的車站、廣場、公園周邊的山體,選擇色葉、觀花、觀果樹種,增強樹種多樣性和植物景觀多樣性。四是陽光路與05省道交叉口等立地條件較差地段,以營造楓香、木荷、楊梅為主,點綴石楠、山烏桕,形成秋色葉與常綠樹種混交的闊葉林。五是千島湖城鎮經濟林主要實行生態立體經營,林間空地可補植銀杏、桂花、楊梅,林緣種植檫樹、楓香等,體現功能協調、效益共贏。六是湖邊森林進行以色相變化為主的植物造景。在大規模植物造景時,多應用、多選擇以體現千島湖特色和文化歷史的鄉土樹種,如銀杏、楓香、木荷、香樟、烏桕、黃山木蘭、天目木蘭、山茱萸、杜鵑、桂花等,適量種植外來樹種如紅楓、七葉樹等。多種植引鳥樹種。同時,要重視植物開花時期和色彩的配置,將觀葉、觀果、觀花、觀形等各種植物相互搭配,營造一個層次、自然優美、濃蔭覆蓋、色彩鮮艷的、抗風害強、上下組合合理的自然植物群落,形成深遠的、五彩繽紛的、具有天然季相變化和富有姿態、色彩、風韻美的植物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