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醫學
靜脈穿刺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保證患者治療成功的關鍵[1],所以是護生在臨床實習期間需要盡快掌握的基本功。自從進入護理部工作后,筆者一直主抓護生管理工作,護理部在進行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及電話回訪時,時有患者及家屬對護生的靜脈輸液技術表示不滿,并提出不愿再讓護生進行靜脈穿刺,同時護生反映由于靜脈穿刺失敗而導致自信心受挫影響臨床實習順利進行。針對護生靜脈穿刺失敗的原因及對策筆者總結如下。
1原因
1.1社會環境因素
1.1.1患者及家屬不配合。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識的增強,患者及家屬對護理人員在技術和服務態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患者都渴望得到最好的護理技術服務,由于患者及家屬對醫學知識缺乏了解,對護士的穿刺技術要求較高,造成護生嚴重的心理壓力,以致求勝心切,過度緊張,導致穿刺失敗。
1.1.2學校基礎教學不牢。實習護生由于學校不同、學制不同,在學校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的層次不同,很多學校從未安排進行真人靜脈穿刺操作,使得學生對從模擬人到患者的轉換無所適從。
1.1.3護士社會地位比較低。目前我國的護士地位比較低,護士們的辛勤工作得不到社會、患者和家屬的充分的肯定,護生進入臨床后面對這樣的現實再加上工作比較繁重,造成護生工作責任心不強,進而導致穿刺不成功。
1.2護生個人因素
1.2.1護生缺乏良好心理素質和溝通技巧。護生缺乏與患者及家屬的有效溝通,操作時過于緊張不敢上手,即使去了,其膽怯的態度也會使得患者及家屬產生不信任感及抵觸情緒。
1.2.2操作不符合規范。護生由于操作技術不熟練,基本功不扎實,造成穿刺失敗。(1)進針后,往往見了回血就匆忙固定針頭,不敢繼續把針頭順血管走向平行進針一小段,害怕刺破血管,因為針頭斜面距離血管穿刺點太近導致局部腫脹。(2)穿刺成功后固定針頭時,不小心把針頭帶出一小段,這一小段往往就會拉近針頭斜面到穿刺部位的距離,導致液體外滲。(3)進針角度大于5°,多數護生達到20°,致使穿刺針頭斜面一部分在血管外,一部分在血管內,更甚者穿透血管下壁,引起液體滲入皮下組織。
1.3帶教老師因素
帶教老師本身靜脈穿刺技術水平較差。有些帶教老師在帶教過程中不負責任,沒有耐心,教學方法過于簡單粗暴。
2對策
(1)提高護生的心理素質。帶教老師應讓護生熟悉病房環境,帶護生觀摩靜脈穿刺,消除護生的緊張情緒。
(2)苦練基本功。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護生之間互相模擬靜脈穿刺,特別強調要找準血管觸摸感知血管的彈性,進針后一定順血管走向再平行進針一小段,確保針頭斜面完全在血管內。根據不同的患者如小孩、老年人、水腫患者等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3)教會護生與患者溝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減輕護生的心理壓力。同時好的溝通還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痛苦[3]。理解、同情、關心患者包括疾病及生活方面來拉近與患者的距離。必要時帶教老師可以與患者進行溝通,向患者說明臨床實習對護生及醫學發展的重要性。
(4)帶教采用一對一的“導師制”,即每個護生在每個實習科室固定帶教老師,跟隨帶教老師上班。孔月菊等[4]認為“導師制”可以提高護生的靜脈穿刺成功率,有助于培養護生的靜脈穿刺能力。筆者認同以上觀點,首先每年對帶教老師進行遴選、培訓。另外帶教老師不要總是板著面孔,要和善、和藹,發現護生的進步要及時表揚和肯定,提升護生的自信心,讓他們輕松“上陣”。帶教老師發現護生穿刺不成功時應及時補救。
3體會
筆者通過尋找護生靜脈穿刺失敗的原因,對臨床教學進行改進,包括從心理上、技術上以及護生的溝通技巧上及帶教老師的培訓,護生的靜脈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并有效地提高了護理水平及患者的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