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樂
音樂是創作者情感的傾訴,聆聽音樂可以使人們的心靈得到安寧,性情得到熏陶,素質得以提升。而音樂欣賞作為高校的一門音樂課程,在學生性情定型的大學階段,對于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工作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音樂欣賞教育的教學,實現對于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是提高學生素養的一條重要途徑。
一、大學音樂欣賞教育的相關問題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素質教育理念推行的不斷深入,各級學校都加強了學生素質的培養工作。而音樂作為一種以音符和節奏等傳達情感的藝術形式,它通過旋律和詞曲傳遞著創作者的喜怒哀樂,同時能夠引起聽眾的情感共鳴,對于提升人們的素質而言是一種極好的方式。因而,音樂欣賞課程便逐漸成為對大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
作為21世紀的新增課程,音樂欣賞教育在高校學生的素質培養工作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聽眾和創作者鏈接的橋梁,音樂欣賞是讓他們產生共鳴的唯一方式,它能使聽眾在聆聽的過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感情與作者隱藏在其中的傾訴。因此,高校為提高學生的素質而設立了音樂欣賞課程,力圖通過指導學生欣賞音樂來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欣賞水平,進行審美教育,使大學生完成心理的健康發展。
音樂欣賞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對學生講述音樂史、影視作品、音樂作品以及聲樂等趨于文學化的相關知識,它不以傳授專業音樂知識和培養專業音樂人才為主要目的,所以相對那些音樂類的專業術語和專業技能知識,音樂欣賞課程更易被大學生理解、接受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影響學生的精神狀態以達到陶冶心靈的良好教育。可以說,大學音樂欣賞教育就是一種使用音樂作為手段,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科目。因此,音樂欣賞教育的良好實施能夠極大地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精神素質。
二、音樂欣賞教育對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作用
音樂欣賞教育作為一門專門應對提升大學生素質的科目,在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大學音樂欣賞教師通過向學生講述音樂欣賞教學的相關知識內容可以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教育。具體而言,音樂欣賞教育在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工作中發揮的作用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談論:
1、通過音樂知識的認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音樂欣賞教育對于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功能,首先就體現為它可以通過使學生了解音樂作品中蘊含的相關社會及歷史背景等知識,促成學生對這些隱含知識的正確認知,從而在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達到對于學生藝術品味的提升,繼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經典的音樂作品一般都具有一個深厚的創作背景,而這個創作背景又是與某些歷史文化是相連接的。因此,高校音樂教師通過向學生講授音樂欣賞知識,可以使學生接觸到非常多的與音樂相關的其他方面的歷史人文知識,從而增加了學生的人文知識儲備。比如在講述樂曲《十面埋伏》時,學生在欣賞旋律跌宕的樂曲過程中,還能夠了解到《十面埋伏》這首樂曲所反映的更為深遠的楚漢之爭,從而聯想到文學中《鴻門宴》、《四面楚歌》等作品對于楚漢之爭場景的描寫,繼而在音樂旋律的變化中感受到文學的深刻內涵,同時也在文學的描寫中體會到音樂旋律中情感的變化,這樣可以推動學生對多方面知識的理解,提升人文素質。
2、完善學生的審美意識來提高學生的精神素養
教師通過對學生講授音樂欣賞課程,可以利用音樂的聯覺思維,來達到對于學生審美水平的提升。很多高雅的音樂作品都是以文學作品作為依托的,比如我國古典文學中的詩詞曲等,這些文學作品本身都通過語言文字刻畫著一種美好的境界,而這種境界通過音樂的配合,以及音樂課程對于畫面的展現,能夠使學生更為直觀地碰觸到作品所傳達的美好,從而達到對學生思想凈化的目的,使學生的素質有所提高。比如音樂作品《春江花月夜》以唐代張若虛的詩《春江花月夜》作為依托,通過琴曲演繹靈動的春江流水,用圖景展現柔和的海上初升明月,詩的整個空靈清雅境界就完美的展現出來,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描寫以及音樂旋律的配合,可以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唯美的畫面,從而了解到作品中刻畫的景象之清幽以及詩人對于人生的嘆息。學生接受多了類似的音樂作品,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審美境界,從而達到對于自身素質的提升以及人文精神的完善。
三、結語
音樂欣賞教育作為培養大學生素質的一門專項課程,通過引導學生接觸音樂創作的背景知識以及音樂自身的旋律等,使他們的內在情緒得以宣泄,升華精神境界,凈化心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感性思維,進而達到對于自身人文精神境界以及人文素質的提升。高校音樂教師在對學生實施音樂欣賞教育時,一定要努力探尋適合學生學習的教育方式,爭取使學生通過音樂欣賞課程的學習達到對于自身人文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