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幼兒教學論文
一、電教媒體的直觀仿真性,拓寬了幼兒的形象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日常生活中不易見到的許多大自然景象,可以利用電教媒體的仿真性畫面來幫助幼兒理解教學內容,使他們在與教學過程交流的同時,擴大想象空間,激發想說的欲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如,在常識課《認識雷雨》教學中,我運用錄像機播放雷雨天的景象,讓幼兒在身臨其境中感受雷雨的情景,理解雷雨這一自然現象為什么只會出現在夏季,簡單了解雷雨的形成過程,這樣做就較好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幼兒紛紛提出“為什么有閃電就要打雷?“”為什么有時有閃電又聽不到打雷?“”打雷為什么會把大樹擊倒”等問題。這些本來應該由教師提出的問題,現在幼兒主動提出來了,并超出了原故事的范圍,說明幼兒的思維隨著音像的仿真效果得到了啟發,超出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數學課上,一些抽象的數字對幼兒來說,是很乏味的,他們的腦子里對1+1=2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怎樣讓他們把“數”與“形”結合起來,讓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形象化。為此我制作了各種形式的投影片,如,在水波蕩漾的湖面上(流動的水面由底色和上面的抽動片處理而成片的),慢慢地游來了一只黃絨絨的活潑可愛的小鴨子(抽動片的效果),孩子們一下來了勁,根據我的提問,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湖面上游來了一只小鴨子,一會兒,又游來了一只小鴨子,這次沒等教師提問,孩子們已經說出了結果,在這樣的基礎上,很容易理解1+1=2的內涵。
二、電教媒體的畫面可塑性,潛移默化對幼兒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幼兒的思想是單純的,思維方式比較簡單,這一特點就決定了幼兒在接受事物的能力上囫圇吞棗,沒有是非辨別能力,他們的心靈就是一張白紙,可以出最新最美的圖畫。電教媒體畫面具有可塑性,能夠非常直觀地將要頌揚和鞭笞的對象表現出來,如《,龜兔賽跑》中烏龜的勤勉、踏實和堅韌,兔子的驕傲、自滿和浮躁性格,還有兒歌《小熊過橋》中小熊不畏艱難的品格等,都能夠通過電教媒體一覽無遺地表現出來,使幼兒在生動有趣的畫面形象里比較準確地把握了真、善、美與假、丑、惡對立關系,為他們今后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電教媒體的具體形象性,縮短了幼兒認知事物和把握事物
本質特征的距離幼兒心理學表明,幼兒對事物的感知主要依賴于事物的具體形象,形象越鮮明,留下的印象也就越深刻。電教媒體的聲、光、形三者相結合,強烈的視聽刺激很容易成為幼兒感知的對象,我們把電教媒體的運用和常規教學手段相結合,由表象到具體,縮短了幼兒與認知事物之間的距離。如,幼兒常識課《認識火車》,我在導入新課前,讓幼兒聽一段火車鳴笛的聲音(放聲音)接著提問幼兒“:這是什么車的叫聲?車的形狀是怎樣的?”緊接著打開幻燈機,幼兒興趣大增,這時再引導幼兒觀察火車的外型特征,幼兒的注意力特別集中。同時,抽動的車輪圖片可以讓幼兒了解火車輪子轉動的特殊性,火車的多種用途也可以用轉動的幻燈片逐一讓幼兒來欣賞和講述。使幼兒對火車的理解由原來大、長、快的表象認識發展到對火車多用途性、安全性和運行特殊性的具體感知,縮短了對火車這一事物理解過程。同樣在其他課中,如《,認識四季》和《我愛祖國》等課,幼兒可以在錄像畫面中感知不同的季節特征,了解祖國傳統建筑和歷史文化等等。
四、電教媒體的可參與性,促進了幼兒能力的發展
幼兒在電教活動過程中,對電教媒體有一定的了解認識,并產生了興趣,通過觀看投影片,他們也萌發了躍躍欲試的念頭。我們利用美工活動讓幼兒受到訓練和熏陶,對自己親手制作投影片充滿信心。起初,我給他們確定了一個主題,讓他們有意識地創作,孩子們充分、自由地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一幅幅反映他們聰明才智的美麗有趣的畫面,像《小雨點》《、數的形成》《、秋天的果實》等。孩子們畫的內容雖然簡單,卻直觀形象,富有童趣,容易被其他孩子接受和仿效。孩子們看到自己制作的畫面投影在銀幕上,再配上解說,不僅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豐富了他們的想象,而且發展了他們語言表達能力,擴大了詞匯量,鍛煉了思維能力。如,我請孩子們把《小鴨子在池塘里戲水》《、美麗的春天》等故事情節畫到投影片上,并鼓勵他們運用不同的方法來制作,制作完成后,大家都爭先恐后地解說,勿容置疑,這樣做肯定地提高了幼兒的表達能力,特別對平時不愛講話的幼兒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形式。實踐證明,電教媒體不僅能增加課堂氣氛,增強教學實效,而且還能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審美能力、動手能力等等。它本身擁有的直觀、形象、具體、新穎等優勢,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