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幼兒教學論文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在低年級的教學課堂上使用游戲教學活動,已經成為現代教師在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學藝術中的寓教于樂已是所有教師達成的共識。然而,在現在很多的教學課堂上的游戲使用中發現:教師們在使用教學游戲時問題多多,致使教學目標和教學的指導作用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相互抵觸。如何讓這一教學手段行之有效,達到預期目的呢?在此問題上略作一些不成熟的闡述,旨在與同行交流。
生活化、游戲化的數學教育能讓幼兒學生或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產生濃厚興趣。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基礎學科。有人把數學對于人類的意義比作生活中不可缺少鹽一樣。幼兒數學啟蒙教育對人的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培養幼兒有良好的數學邏輯思維和良好的品質,對任何學科學習和生活都是有好處的,對所接收的新知識,將會系統地歸納。現在的孩子時間觀念差、做事磨蹭,原因是孩子的數理能力不強。
如何統籌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有條理地安排好自己該做的事,幼兒又如何學習早期數學?數學知識抽象思維性較強,如果教學方法不當,更會使幼兒對數學感到枯燥無味。因此針對幼兒的年齡特征和數學知識的特點,我采用了生活化、游戲化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在各種游戲過程中通過觀察對比,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至判斷推理形成概念的積極思維能力和思維過程,從而使游戲成為幼兒獲得早期數學知識的途徑。
讓小朋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效果較好。在我們生活中,數學原理和數學社會化已越來越突出。如在街上購物或進行銷售,需要有一定的計算能力,于是生活中的數學對于學生學習數學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農村孩子從小就要面對很多的計算,他們在家中可以說是一個小主人,購物啊,數數啊,都是他們接觸數學的最早教育。家里雞下蛋,就讓他們認識了數學中的數;幫助家長買煙,讓他們知道了物品的價格或者獲得了對錢幣的認識;幫助家長上街買賣東西,讓他們認識到計算等等。
怎樣才能把數學知識設置成游戲呢?下面我從幾個小例子的教學來做表述:如在教學“4-1=”時,在認識了數的基礎上進行實況演示,我們可以讓同桌甲在桌上擺上四顆糖果,讓同桌乙吃掉一顆,現在請數數,有幾顆?于是學生就會很明顯地認識到桌上只有三顆糖果了。這時讓學生上講臺完成此題目練習4-1=3。此時教師可以延伸一下,學生就會很自然地明白了此類題型的計算。明白減去就是將其中的拿走或吃掉。
這樣學生就會在開心愉悅的環境中學到知識。又如在教學8這一數字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先認識到8的這種形狀和讀法。于是學生了解到8這一形狀的構成,好像是一條線給繞起來的。這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將事先準備好的線放在桌子上,讓他們對著8將線繞成8的形狀,教師在檢查中進行指導,學生就會掌握其構成原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設置場景,形成游戲形式,讓他們把生活中的數學運用與理論知識有機融合起來,使他們知道原來學習數學與他們曾經歷過的情況一致,并讓他們知道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明白學習數學跟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總之,數學教學是一個長期過程,它不是一兩個游戲就能說得清楚講得明白,也不是一個方法就能放之四海而皆準,它需要的是奮戰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們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各種因素制定各種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才能行之有效,才能取得成效,才能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游戲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創設情境,讓情境影響學生,有了新的發現,才能促進他們學習的欲望。我們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良好的情境氛圍,找到數學知識背景,在實踐和創新的過程中使學生獲得知識。
在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多進行一些創造性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開動腦筋、拓展思維,讓數學課真正活動起來,達到我們教育的目的。使用游戲教學,讓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舒暢,課堂毫無壓抑感,輕松教學,輕松學習,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真正取得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