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幼兒教學論文
一、玩教具在幼兒教學中的意義
由于幼兒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玩教具與幼兒的學習密切相關。玩教具會使幼兒的學習變得更輕松、更有趣,幼兒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欲望會被有效調動,他們會在玩教具的吸引下主動進入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自由發揮其想象和創造能力。
二、發揮玩教具在幼兒教學中作用的策略
以玩教具促進幼兒教學主要應從合理安排玩教具、選擇相適應的玩教具、注意玩教具的安全性等幾方面入手。
1.以玩教具促使幼兒積極參與。美麗的春天來了,喜歡吹動小風車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于是,教師和幼兒一起制作了“小風車轉轉”的游戲材料。游戲規則是幼兒吹動風車,當風車停止轉動時,風車上的指針指向轉盤上的那個數字即是幼兒答題的題號。轉動的風車、不確定的數字激起了幼兒的好奇心,答題的形式增強了游戲的趣味性。最初,教師根據幼兒數學學習內容的變化而定時更換題卡內容,但時間一久,他們不免覺得有些單調。一次,筆者發現有3個幼兒相互出題,玩得非常開心,他們自編的問題面非常廣,涉及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等。于是,筆者把這一游戲活動搬到了課堂中來,吸引了很多幼兒參與其中,使教學效率大為提高。
2.以玩教具促使幼兒主動探究。事實證明,以玩教具促使幼兒主動探究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讓幼兒認識磁鐵的活動中,其目標是:在操作活動中發現磁鐵能吸鐵,磁鐵間會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用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結果,發展思維能力。活動準備如下:
(1)幼兒每人一塊磁鐵,一枚鐵釘子,玻璃缸內放少量水,磁性葫蘆娃;幼兒用書、剪刀、回形針;墊板若干,用橡皮泥做成迷宮。首先,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塊磁鐵去碰碰四周的各種東西,再去碰碰旁邊小朋友手中的磁鐵,然后回答下列問題:①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②這些東西什么地方是一樣的?③磁鐵和磁鐵碰在一起會怎么樣?
(2)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探索、觀察、發現問題。①請小朋友將鐵釘放在桌子的一端,把磁鐵放在桌子的另一端。觀察磁鐵有沒有吸住鐵釘,并思考磁鐵在什么情況下才能吸住鐵釘。②教師把鐵釘放入水中。猜一猜,磁鐵能隔著玻璃和水吸住鐵釘嗎?(教師操作)你看到了什么?③教師將玻璃平放,上面放一枚鐵釘,隔著玻璃用磁鐵吸鐵釘,然后將鐵釘朝下。思考鐵釘為什么沒有掉下來。④讓幼兒轉動磁性葫蘆娃,待靜止,觀察針始終指向北方嗎?再將磁鐵靠近葫蘆娃,觀察指針會發生什么變化。然后,將磁鐵反向靠近葫蘆娃,觀察指針另一頭的變化。思考磁鐵靠近葫蘆娃沿周轉動,指針又會怎樣。
(3)幼兒探討交流,教師引導,共同解決問題,讓幼兒獲得科學知識。①一次,老奶奶不小心把一包大頭針掉進米缸中,請小朋友想辦法,把米中的大頭針很快地揀干凈。提供實物,讓幼兒按想出的辦法試一試。②姐姐寫字的時候,不小心將一枚別針掉進了墨水瓶中,你能想辦法幫她將墨水瓶內的別針取出來嗎?③你知道哪些地方要用上磁鐵?最后做做玩玩:小動物走迷宮。幼兒剪下幼兒用書第2頁上的動物,做成立體玩具。出示迷宮墊板,思考不用手,怎樣才能使小動物在迷宮中行走。接著,請幼兒將小動物放在迷宮入口處,聽到口令后,立即手握磁鐵在墊板下移動,牽引小動物走迷宮,比比看誰的小動物先從出口處出來。
3.在以玩教具促使幼兒思考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首先,要合理安排玩教具。設定玩教具要根據教學活動的目標和內容,要考慮玩教具應在哪些環節使用,同時兼顧是否切實有效。投放的玩教具應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能因投放的種類、樣式過多而分散幼兒對知識經驗的學習和關注。其次,要選擇相適應的玩教具。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對玩教具的要求也不相同,在中、小班幼兒的故事課中,傾向于看圖片和手偶表演;而大班幼兒則適合用操作圖片和戴頭飾分角色表演。一般來說,中、小班幼兒的學習方式是通過觀察、模仿、體驗、游戲來學習的,而大班幼兒則是通過觀察、模仿、操作、體驗和與他人(教師、同伴)相互作用來學習的。第三,注意玩教具的安全性。第四,教師要進行科學指導。總之,教學中要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學習空間和動手實踐操作的條件,充分發揮玩教具在教育教學、動手實踐操作活動中的作用,促進幼兒全面協調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