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法律學
近些年,法學領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引起了普遍關注,但對其內涵并未有深入的論述。基本上均套用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表述,認為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特別是同中國的民主和法制建設緊密結合,立足中國國情而形成的嶄新理論體系[1]。但對“馬克思主義法學”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前提是什么?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具體包括哪些層面?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系等問題并沒有系統的論述。
一、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內涵
(一)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內涵
正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根本的在于:搞清楚“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2],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也應搞清楚“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法學、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法學”。對此,馬克思主義經典著述中并沒有直接、系統地闡述和論證。
我國絕大多數學者也并未給出明確的回答,似乎這是個不需要探討的問題,而事實上絕大多數人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現今的法理學和部門法學教科書,都強調以馬克思主義或馬克思主義法學為指導,內容往往局限于:法是國家意志的表現;任何一種意志只有上升為國家意志才能成為法;法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等等。這些表述過多強調法的階級性和工具性,會使人們曲解馬克思主義的本義,懷疑馬克思主義法學對我們的法制建設和法學研究的指導地位,甚至會使一些青年學者和學生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點和方法都不行時了[3]。毋庸置疑,這些觀點在指導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等革命中起到了至關緊要的作用,但這是不是就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全部?理解這個問題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內涵應從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終極目標中去挖掘。應該明確傳統意義上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理解并不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全部內容,它只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法、對資產階級的法所作的批判,只是部分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對法的看法。馬克思主義是通過對資產階級的批判,以求實現其所追求的人類普遍解放這一終極目標的。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宗旨與終極目標,正義是人類社會的理想境界,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首要價值所在。因為“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產主義制度下才能實現,而這樣的制度是正義所要求的。”[4](P582)馬克思還指出“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經”,“哪里的法律成為實際的法律,即成為自由的存在,哪里的法律就成為人的實際的自由存在。”[4](P176)因此,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重要組成部分的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也應從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角度出發,看到馬克思主義法學本應包含著對自由和正義的追求,其基本宗旨也是為了人,實現人的自由發展。從這一意義上看,以人為本應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的題中之義。
其次,馬克思主義批判資本主義法律思想的產生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學不能離開特定的歷史條件,更不能將馬克思主義對具體問題的看法視為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全部。對于當前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國家建設中的一些新問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并沒有完全預見和提供現成的答案。如果僅僅將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法律制度的批判看作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全部內容,這勢必會得出馬克思主義法學不適應當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結論,會得出馬克思主義法學過時了的論斷,其危害不可小覷。恩格斯早就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展的理論”[5]。馬克思主義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種特性決定了它必然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組成部分的馬克思主義法學也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不斷前進的。在中國,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因此,馬克思主義法學應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指導下,不斷地豐富和發展。
最后,實踐證明,僅僅從傳統意義上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學是行不通的。在中國歷史上,僅僅認識到法的階級性和工具性,給中國法制建設帶來的災難影響沉重。改革開放前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們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教條,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語錄來認識馬克思主義,導致了“法律工具主義”和“法律虛無主義”,造成了國家和社會生活的“無法無天”,爆發了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以后,由于種種原因,一定時期內法學界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研究仍局限于法的階級性和工具性,在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的情況下,仍一味地強調其階級性和工具性,顯然不能適應和平建設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實際需要。面對這樣的情景,曾幾何時,一些學者甚至試圖從非馬克思主義的西方法學中尋求主導思想,結果以“水土不服”而告終,導致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制度難以形成。
綜上,我們必須徹底拋棄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思想,用發展的眼光,從馬克思主義的終極目標上探求馬克思主義法學中最深刻、最重要、最富有生命力的內容,使之真正成為指導我們法治建設的理論之源,從而推動馬克思主義法學的中國化。我們既不能否定傳統觀點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認識,也不能僅僅局限于此,而應從馬克思主義終極目標出發,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法學最終的追求是人類的普遍解放,是自由和正義,具體到法律制度,就是把人視為法律的主體,通過構建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使人得以真正的自由。還應該擯棄對馬克思主義法學教條、僵化的理解,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為指導,不斷吸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內容,促使其實現中國化。
(二)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前提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強調“馬克思主義法學”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關系。馬克思主義法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尤其不能忽視這一點。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不應當只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詞句,而應當把他們當成革命的科學來學習。不但應當了解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他們研究廣泛的真實生活和革命經驗所得出的關于一般規律的結論,而且應當學習他們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立場和方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