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研究
1職業素質的內涵
職業素質是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其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及職業情況等方面。影響和制約職業素質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實踐經驗、社會環境、工作經歷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況。企業都希望招聘到職業素質好的員工。因為,員工的職業素質決定了企業的未來發展,對員工自身未來的發展也起決定作用。企業現在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主要是指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第一線的高技能實用人才,其人才培養要立足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滿足企業的要求,培養受企業歡迎的人才,是職業教育的本質所在,也是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2校企合作是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必由之路
高等職業教育旨在通過理論教學和實習實訓來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職業技能。高職學生的優勢,在于具有較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職業意識、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其職業思維習慣,從而使他們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實現“零距離上崗”。而這些優勢的獲得,一定程度上要依賴于體系完備、運行良好的職業實踐環境,單靠學校的力量是無法實現的。一些高職院校雖然建有模擬實訓室,有的配備了模擬企業經營的軟件和硬件,但依然缺乏真實經營環節中各環節銜接的真實環境。校企合作是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必由之路。企業對于職業崗位人才素質培養的需要是高等職業學院辦學功能定位的基礎。高等職業教育的價值體現,就是要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和企業根據應用型人才及社會需求的實際狀況,充分利用雙方的優勢資源,實行課堂理論教學和企業頂崗實習實訓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理論教學與實踐實訓互為補充,從而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學生在校內課堂知識學習、實訓的基礎上,再到生產經營服務等行業頂崗實踐,可以更加感性地了解用人單位的企業文化、工作氛圍,可以熟悉崗位流程和標準,捕捉到最新的行業發展動態,明確個人職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校企合作也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必然要求,是職業教育能否成為一種類型教育的關鍵。教育部也明確要求,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是職業技術院校的一項主要任務。[1]因此,深化校企合作既體現了高職教育的特點,也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
3高職學院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迅速,很多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也已經進行了積極探索,并且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形成了一些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方面的理論。在校企合作的實踐和研究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種種原因,仍面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3.1重視不夠
傳統教育影響較深,很多人對校企合作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夠。校企合作在高職院校尚處在剛剛起步的初級階段,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還需進一步開掘。企業缺乏對校企合作戰略的思考和實踐經驗,高職學院沒有形成長遠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校企合作動力,政府缺乏有力的財政和政策支持,對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3.2校企雙方合作中存在著利益上的沖突
高職院校作為教育機構,首先是公益性和非營利性的組織,注重的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而企業則缺乏內在的動力和熱情,主要表現為:企業作為生產經營單位,追求利潤是其目標。而培養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短平快,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校企合作本身需要企業投入,短期內不能指望有回報,有時校企培養出來的人才最后未必會選擇去該企業工作,這也相應增加了企業在投入和收益上的不平衡。另外,校企合作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有很多是達不到企業要求的,綜合素質不能讓企業滿意,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合作的積極性。由于學校的課程設置、學生自身等多種原因,使得企業在合作中對期望效果產生了失望。校企雙方利益的差異,增加了合作的不確定性。短期利益導致企業對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大多情況下,企業都采取比較現實做法注重短期利益,很少考慮長期利益,這也增加了學校與企業之間合作的難度。
3.3制度上的政策法規不完善
目前校企合作還處在初級階段,缺少政策法規的引導和約束。校企合作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學校和企業都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財力,對雙方的權力和義務都應該通過政策法規來保護和明確下來,充分保護雙方的積極性。國家雖然出臺了《職業教育法》,但地方政府并未在《職業教育法》允許范圍內制訂具體實施條例來規范、指導高職的校企合作,對校企合作中的學校、企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缺乏必要的監督和約束,從法律上對各自利益的保護還不夠。[2]因此,建立健全相關政策與法規,培養院校和企業深度合作的制度環境,也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3.4師資上的雙師型教師匱乏
教師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學生的素質高低,而職業教育又要求教師必須是雙師型。雙師型教師是指“既能從事理論教學,又能進行實踐性教學,是工程師或技師”。[3]一名稱職的雙師型教師,不但要掌握本專業的理論知識,了解本專業發展最前沿的知識,把握本專業發展的脈搏,而且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能夠培養學生一定的職業素質,能使學生在校內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專業認知。雙師型師資在數量和質量上日漸成為制約高職院校發展的瓶頸。[4]目前,高職學院教師隊伍知識結構不盡合理,專業知識老化,實踐能力弱,無法承擔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任務。
4高職學院發展校企合作的對策
針對以上討論的在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采取具體措施:
4.1提高對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認識